“年纪大了就是各种病,但去趟医院好麻烦呀!”“我这几天头疼,想去医院看看,但孩子们没时间,我自己去又不知道该挂哪个科。”……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看病的困难也摆在很多人面前。相比传统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更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近日,山西晚报记者跟随省卫健委“促医改走基层”采访团,走进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老年病科和重症舒缓科,了解“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就诊的新变化。
基本实现老年人看病“一条龙服务”
“把本本一放,护士就都给办了。”李先生已经年近80岁,前段时间在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提前电话预约后,就带着自己的居民医疗手册来到医院。随后,护士从挂号、问诊到缴费,全程陪伴,只用十几分钟的时间,住院手续就帮忙办好了。
“很多老人会担心办住院手续很繁琐,但这个工作对我们的护士来说其实已经驾轻就熟了。”老年病科主任李旭红说。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开设了老年病门诊、老年病专家门诊、老年方便门诊、老年心理和睡眠门诊、老年问题免费咨询门诊等特色门诊,全方位地满足60岁以上多病共存老年人的就医需求。
“我们还制定了老年综合评估体系和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让多学科医生围着老年患者转。”李旭红说,目前,老年病科里就常驻着神经内科、心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等各科医生,只要有需要,他们就会组织多学科会诊。
李旭红说,平时,她最常对医护人员说的就是:“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很多老人都患有多种老年病、慢性病,我们一定要为老人提供最好的服务!”而老年医学未来要做的事情,首先是慢病的防治,接下来是老年危急重症的救治和老年重症医学的建设。“第三就是临床亚专科的建设。”李旭红说。
重症舒缓不等于放弃治疗
在北京工作的太原人王先生,因为多脏器衰竭入住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舒缓科接受安宁疗护。“当时来的时候,人是昏迷的,气管切开,浑身上下插满了各种管子,全身皮肤呈黑色。”重症舒缓科主任夏晋蜀至今还记得王先生被抬到医院时的样子。为了挽救王先生的生命,医护团队制定了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措施,还从环境、营养、心理、康复等方面对王先生进行舒缓治疗。18天后,王先生由微意识状态逐渐转醒。而在接受安宁疗护4个月后,王先生出院了。
这样的故事,在重症舒缓科里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着。但夏晋蜀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有一些患者,是在重症舒缓科度过了生命里最后的时光。“所谓重症舒缓,最早的工作就是人们口头上的临终关怀。”夏晋蜀说,但随着这几年的一些科普,比起“临终关怀”,人们对“安宁疗护”的说法更能接受;而比起“安宁疗护”,更多重症病人对“重症舒缓”的接纳度又更高一些。
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舒缓科是在2019年3月成立的,在成立前期就探索开展了安宁疗护服务,接收的患者多从肿瘤科、重症科、老年病科和疼痛科转来,意在帮助患者度过有质量的生命终末期。
“但有一点必须向大家说明,重症舒缓不代表着放弃治疗。”夏晋蜀说,这是她工作中经常强调的一点,也是普通人最容易误会的一点。但实际上,安宁疗护是一种赋能,帮助患者很好地控制病情、减轻痛苦时,还会通过病情告知、死亡教育、哀伤辅导等工作,让患者及家属直面、正视死亡。
“下一步我们将主要围绕建设区域医养结合诊疗中心,立足老年医学特色,加强口腔医学中心、内镜诊疗中心、肛肠疾病中心、肝胆中心、影像中心、康复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大专科小综合’的诊疗模式。”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张胜潮说。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