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文化频道

“粽”礼寻“他”,关帝庙里品粽子话端午

  •   山西晚报讯(记者 孙轶琼)“我的是猕猴桃馅的粽子”“我曾经在关帝庙里上过小学”……6月3日,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关帝庙博物馆、山西晚报·文博山西承办的“粽”礼寻“他”——香粽品评分享会在太原大关帝庙成功举办!很多热心市民把自己包的粽子拿到现场供大家品鉴的同时,也诉说了和太原大关帝庙的缘分,大家济济一堂,共同度过难忘的端午佳节。
      活动现场,来自太原市的10名香粽分享者带来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粽子,满怀热情地为大家介绍自己所做粽子的形态、食材、制作方法等。有的选手说,粽子是改良过的版本,是猕猴桃馅做成的,还有的选手表示,里面添加了5种果仁、5种水果,在确保口感丰富的同时,更蕴含了“五福临门”的美好蕴意。活动中,还有很多市民领着孩子一同前来,在感受关帝庙历史遗存和古建筑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节日的了解。
      太原大关帝庙位于省城迎泽区庙前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关帝庙成为太原地区唯一一个遗产提名点,堪称晋商“万里茶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家品鉴过程中,前来参与活动的广大市民们还讲述了与大关帝庙的故事。吴女士说:“我就在附近居住,经常过来转一转,看着咱们大关帝庙越建越好,院落规制和面貌得到了恢复,里面的文物古建保护得这么好,心里也很高兴!”1号选手在分享之初就坦言,在关帝庙博物馆恢复建设前,这里曾经是一所小学校,她在这个院落里度过了6年的小学生涯,当她步入关帝庙时,儿时的画面就立刻浮现眼前……”听着香粽分享者们带来的故事,过去的记忆再次在脑海中浮现,也让更多的人,在情感连接之下,了解了关帝庙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随后,到场嘉宾们一一品尝香粽,从香粽的外观、味道、故事等方面作出品评,用颇具节日特色的五彩绳为自己喜爱的香粽投上一票,不少游客也自发参与其中,为美味的粽子和浓厚的节日氛围点赞!来此参加活动,大家既寻找到了最美味的香粽和最美丽的分享者,又探寻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和关公“忠义仁勇”精神的内涵和时代意义,同时还寻回了与大关帝庙之间的美好回忆,可谓是一举多得。
      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刘玉伟在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太原市文物局近年来力求打造老百姓身边的博物馆,也通过一个个节庆和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来链接起博物馆和公众的距离。本次“粽”礼寻“他”活动,不仅增加了广大市民们对端午文化内涵的了解,更激发起大家对关公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热爱,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让文物“活起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6-02期

    • 第2022-06-01期

    • 第2022-05-31期

    • 第2022-05-30期

    • 第2022-05-27期

    • 第2022-05-26期

    • 第2022-05-25期

    • 第2022-05-24期

    • 第2022-05-23期

    • 第2022-05-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