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山西晚报

中国红·红西凤2021“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候选人系列报道之张连印

20年义务植树“绿化将军”誓让荒山披绿装

  •   前言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群人让我们铭记不忘,总有一些感动让我们昂扬激荡……
      从2010年到2021年,山西晚报不忘初心、倾情寻觅,在乡村、在城市、在学校、在厂房,在每一寸发生真善美的土地上展开寻访。2022年5月下旬,山西晚报再度出发,寻访2021“感动山西”年度人物。他们中,有痴心不改守护山西赵长城的古稀老人,有推动山西小杂粮走向全国的爱心企业家,有近30年匠心淬炼电网运检“重剑”的电力工程师,有帮20多位“江南孤儿”找到亲人的寻亲好大姐,有爱心救助十几年带动上万人参加公益的青年志愿者……过去一年,他们的故事真挚而深刻,温暖而热烈,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
      今起,山西晚报推出2021“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候选人物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人物名片 张连印
      1945年出生,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人。1964年3月入伍,在部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师长、27集团军副军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2003年5月退休回到张家场村开始植树造林,20年如一日,投入资金260万元绿化荒山荒坡2万亩,植树205万株,为家乡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2021年获得“河北省十大新闻人物”,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2022年5月25日9时许,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北梁荒坡上。
      小型挖掘机轰鸣声中,一个个深约50厘米的树坑被挖开,今年78岁的张连印身着迷彩服,在植树现场奔忙。他指导着大同市公安局人民警察教育中心的学生们将一株株2米高的樟子松种下。
      在距离植树现场10多米远处,则是张连印15年前亲手种植的一排排3米多高的绿油油的樟子松,一眼望不到边。而放眼张家场村北梁、西梁,这片20年前还是一片片光秃秃的“硬板”地上,满眼都被郁郁葱葱的松树和杨树覆盖。
      2003年,从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休后,张连印脱下军装换上农装,带着妻子毅然放弃石家庄大城市悠闲舒适的生活环境,回到故乡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村开始植树造林。
      这一干,就是20年。
      其间,张连印共植树2万亩、205万株,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现在的45.03%,增长了6.43%,个人贡献率达到1.5%。张连印感慨地说:每片林、每株树,都是首都生态环境的卫士,我要肩扛铁锹,当好绿色兵!
      在将军精神鼓舞下,左云县党政机关、社会团体、非公企业干部职工每年都深入到将军造林基地参加义务植树,为全县的生态绿化建设做贡献,左云县也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0年来,矢志绿化桑梓造福人民
      在5月25日的植树现场,64岁的村民安殿英帮忙从张连印培育的苗圃拉运树苗。他指着周边被林木覆盖的荒坡深有感触地告诉山西晚报记者:“2003年,老将军张连印回到村里后,整天在村周围转悠,听他说要植树,村里人都不敢相信,都说他是做表面工作。从小吃苦长大,如今退休后要享福啦,咋又要种树?但村民谁也没想到,老将军真是大干了一场,而且一干就是20年。”安殿英对张连印绿化家乡的举动,竖起了大拇指。
      张连印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有的公司老总想高薪聘他为企业服务,有的老板想让他承包煤矿挣大钱,都被张连印婉言谢绝了,他说:“看到家乡周边有很多荒坡、荒山,大都是光秃秃的,就萌发了植树造林、绿化家乡的想法。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个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高级干部,带动群众绿化家乡,建设生态家园,让荒山荒坡披上绿装,锁住黄风扬沙,这才是自己应该做的!”
      于是,张连印把人生最后一个战场选在荒滩荒坡上,下定决心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范围为家乡人民做点儿有限的好事。
      从回乡的那天起,张连印就挨门逐户走访父老乡亲,实地调查生态环境。为此,他奔赴本县、周边县区和东北林场参观考察,学习造林绿化、防风固沙经验技术。他6次赴山西省林业厅汇报情况,邀请林业厅勘测设计院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勘测论证,帮助制订了《张家场生态园林村建设总体规划》,重点建设苗木基地、生态园林、高效农业示范三大工程。
      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他与乡村两级签订了造林绿化合同。他说,在部队服役报效国家,解甲归田报答父老,都是应尽的义务。要把植树造林作为回报父老乡亲养育之恩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绿色崛起、造福子孙后代征战毕生,这是共产党员要永远坚守的初心和宗旨。
      不图名利,生态成果权属归公
      2003年10月开始,张连印正式筹建绿化工程。面对资金困难,全家总动员,大女儿用房子抵押贷款20万元,儿子拿出积蓄10万元,小女儿将3万元转业费和2万元存款垫入,他自筹资金50万元,自己组织施工,当年就建起20间简易平房作为绿化工程的指挥所。2004年春季,他开始全面启动苗木基地和生态园林建设工程。为此,他四处奔波,找老领导,访老战友,跑有关单位和金融部门,筹措资金330万元实施工程建设。他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奋战在荒山造林第一线。
      经过艰苦奋战,张连印改造沙滩,平整土地,建成苗木基地300余亩,打机井8眼,建蓄水池1座,修灌溉防渗渠3500余米。苗木基地培育樟子松、油松、杜松、云杉、杨柳等优种树苗20多个品种300余万株。利用出圃苗木,义务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6000亩;栽植针阔叶树木44万株,种植柠条灌木80余万株;为学校、部队及周边乡村无偿提供树苗30余万株。
      为了植树,张连印将退休金的三分之二都投入到义务植树中,累计投入260万元。他郑重表态: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还集体。
      2015年以来,张连印又投入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5年时间完成了12000亩栽种任务。回乡几年时间,共植树2万亩,205万株。全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现在的45.03%,增长了6.43%,个人贡献率达到1.5%。
      张家场村北梁的荒坡是张连印植树的第一个“战场”,2004年,他从右玉买了一万棵樟子松苗种下,结果第二年全死了;再栽,6000棵树又死了。村民安殿英指着挖掘机挖开的土层说:“下面有一层尿浆石,植树最难活!”
      但张连印不服输,他购书自学,上门请教专家,还跑去外地的林场学习,每遇到一个会种树的人,就拉着人家打破砂锅问到底。如今,北梁林木郁郁葱葱、松涛阵阵。
      张家场村周边都种上了树木,他植树造林的战场开始辐射周边包括小京庄乡、马道头乡、三屯乡的数十个村庄,种植下的樟子松、油松、云杉遍及左云县各乡村。
      站在张连印植树造林的第一“战场”上,左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池恒光在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说:“老将军作为党的高级干部、退役军人,坚守初心,不忘乡情,回乡20年为父老乡亲打造绿水青山,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赤诚奉献的宽广胸怀,展示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光辉形象,他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追梦育人,弘扬革命优良传统
      20年来,张连印将军不仅绿化荒山,改善生态,而且为实现中国梦培育接班人。
      2011年7月他患肺癌手术后,家人劝他在家安心养病,接受治疗,但他藐视病情,克服困难,第二年一开春又奋战在荒山造林第一线。到了2014年12月,他感觉右侧肋骨有疼痛感,到医院检查,确诊是肺癌骨转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没有畏惧退缩,治疗后又回到家乡和乡亲们继续为他的绿化事业奋斗。
      近年来,慕名前来将军基地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民营企业家越来越多。张连印每次都热情接待,认真讲解,详细介绍自己在党的培养教育和各级组织的帮助下,由一个放牛娃逐步成长为共和国将军的精彩故事;介绍自己退役后脱下军装穿农装,学习开国将军甘祖昌拿起铁锹绿化家乡的报国情怀……所有这些都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来基地学习的人。
      2018年7月,在县乡党委的帮助下,张连印将自己盖的杂物仓库、大小车库全部挪出来改造成展厅教室,同时还整修了餐厅、宿舍,建起了清风林党性教育基地。省市领导也来视察学习并栽种了纪念树。大同市县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也组织党员干部来基地参观学习将军精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素质。清风林党性教育基地被大同市关工委确定为“大同市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还被确定为右玉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点,张连印将军被聘为“名誉教授”。近3年来,张连印将军为省市机关、干部学院、国有企业、中小学校、党校做报告200多场,受教育人数达到12000人次,培育了奋进新时代的追梦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他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带领全家艰苦奋斗在绿化家乡的伟大事业中。
      张连印的儿子张晓斌,今年50岁,2015年从石家庄市桥西区武装部部长岗位上转业并自主择业,跟随父亲奋战在荒山造林第一线。张晓斌在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说:“父亲肺癌骨转移后,医院建议手术,但父亲考虑到手术后不能继续植树造林,便选择了保守治疗。为了能够在父亲身边尽孝,我也选择了转业回家乡,守在父亲身边。”为了能够照顾老父亲,张晓斌更是放弃了进入企业或者单位,选择了自主择业。
      张连印将军绿化家乡的奉献精神和模范事迹,得到党政军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先后被评为“感动大同”杰出人物、全市“最美共产党员”、山西省林业模范,被总政和中组部授予先进退休干部,被山西省老促会和中国老促会评选为老区建设先进工作者。2013年5月,张连印出席全国老区建设会议,作典型发言,受到重点表彰。国家和省、市新闻媒体相继宣传报道,军内外普遍传颂,张连印被誉为退休不褪色的“绿化将军”。

    山西晚报记者 刘俊卿

      记者手记
      不是正在植树,就是正在去植树的路上。
      一个人做一件事很容易,但持续20年做同一件事,很难!况且,这还是一个拖着病体的70多岁的老人。记者无法想象,塞北的风沙吹干了他的皮肤,干裂的嘴唇起皮,铁锹把双手磨起了厚厚老茧,回家后一身疲惫,一身尘土,足足20年。
      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在采访中,张连印话很简短,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矢志绿化荒山造福父老乡亲的愿望,是把一个战场转移到另一个战场发挥余热的信念支撑着他,到如今,整整20年,这,还将继续下去!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是一个退役老将军的信念。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6-06期

    • 第2022-06-02期

    • 第2022-06-01期

    • 第2022-05-31期

    • 第2022-05-30期

    • 第2022-05-27期

    • 第2022-05-26期

    • 第2022-05-25期

    • 第2022-05-24期

    • 第2022-05-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