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子夜

和林凡先生聊赵铁山

  林凡老先生是著名的艺术家。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创始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0岁高龄时,他决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这个展览由山西鸿赫集团子公司,山西仁山仁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鸿赫集团董事长车青山让我负责协助林凡老先生画展之事,大概也因我从2019年6月起,已跟林老在一起工作了四年。
  2022年6月l日下午,我去林凡老爷子家和他的老伴儿曹老师商量展览之事。我三点半到时,林老还在休息。四点,林老醒了,从卧室出来。我先和曹老师说了展览之事,后曹老师说有一部分画卡要装裱,拿出来三个还没画完,就拿着让林老补画。小高拿上颜料和毛笔,我陪林老画。
  三张卡画了一个多小时,刚刚只有构图的画,经过林老一番勾、擦、皴,一幅意境深远的画作便如诗一般出现在眼前。我一幅一幅地看着,一边看一边和林老聊天。他关心地问赵铁山展览之事,林老爷子说:“你的博物馆收入怎么来?”我说:“暂时没收入,要等博物馆开了再拓展业务。”林老说:“把赵铁山好的作品,比如《张丹山公家传》做成复制品出售,这是很好的收入。”我说:“是!”林老又说:“光办展览不行,还要宣传,在山西各个报纸还有杂志,包括国家级刊物上都要宣传。等你开馆了,我给你写篇文章,你好好宣传。”我说:“太好了!谢谢老爷子这么关心赵铁山展览。”
  画完三幅画,林老还叫着要画,曹老师说没有了。林老坐在桌子上又翻他的笔记本,然后站起来往卧室走,我赶紧跟着他,以为他要去洗手间。没想到他回到卧室,拿了两个写书法的卡出来。坐下翻了翻笔记本,找出一首诗,又写起诗卡来了。刚写了一段,曹老师喊:“老爷子吃饭!”我扶林老一起吃饭。
  曹老师做的拌白萝卜丝、熘白菜、花卷、馒头、小米粥。曹老师给老爷子夹了一碟,又给我拿了一个碟子,也夹了一碟。曹老师对老爷子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我跟了他们四年,都看在心里。这顿饭吃得很香,边吃饭老爷子边和我聊赵铁山。
  吃完饭,林老坐在沙发上休息,叫我过去说:“你搬个椅子过来,我们聊聊天。”我搬了把椅子过去,坐在他旁边。林老问我:“赵铁山有没有诗?”我说:“有。”我拿出手机找出《杜玉五藏小蓬莱阁主人画册题跋》的诗,林老看了说:“这是赵铁山写的?”我说:“是!”他说:“写得好!”我又找出赵铁山画《崛(山围) 七松图》的配诗给他看,他看完又说:“写得好!”又问我:“赵铁山有没有对联?”我先找着赵铁山一幅印篆《徐宗浩画像赞》给林老看,林老看完连连叫好:“这个写得好,这个写得好!”我又找出《石像山人墓志铭》的楷书给他看,他也说:“这个楷书也好!”还有赵铁山给孙中山写的挽联,他看了也说:“这个隶书真好,有气势,又有历史意义。”接着兴奋地说:“你得好好宣传。”林老都替我着急。我说:“是。”我又翻出画册让林老看,他指着《梗石图》说:“这个可以。赵铁山的字比画好,诗也不错。”我说:“老爷子,赵铁山的画比较少。”他又说:“南方人注重画画,北方人注重写字。”然后,他又问我赵铁山子女和家人的情况,我都一一回答了。林老回头看着我说:“你在赵铁山身上下了功夫了,你对赵铁山真好!”我笑着说:“老爷子我对您更好!等我把赵铁山馆开了,我好好研究您!”他嗯了一声。
  2020年8月27日,我就和林凡老先生研究了两天赵铁山。那次我让林老看赵铁山与于右任合写的《胡公碑》,林老看后让老马找点稿纸和笔,林老在纸上写上“一,于右任一个层次;二,郑林、方毅属一个层次。赵铁山属于于右任这个层次的。”看完后,林老又说:“还是要岀书。”
  我说:“等博物馆开业时,我们准备出一本赵铁山全集,还要搞赵铁山艺术学校、艺术研究会。”
  林老说:“要请一些专业人员搞研究。”
  我说:“是!”看完我又问林老:“赵铁山与祁寯藻两个人相比,艺术上各有什么特色?”
  林老说:“祁寯藻气势高,人家做过官,三代帝师。但在艺术上,他不如赵铁山。”
  我又问:“赵铁山与傅山两个人在艺术各有什么不同?”
  林老说:“傅山已成名,妇幼皆知,但赵铁山书法艺术不比傅山差,尤其是古文字功底很深,从他的书法上可以看岀。”说完林老又说:“宣传很重要。赵铁山在山西有多少人知道?”
  我说:“在山西,艺术界、文化界、学校、政府部分官员等领域的人知道的多。”
  他说:“不行,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我说:“是!”
  林老说:“赵铁山民族气节好,艺术有那么高的成就,你又从日本搞回这些东西,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教材。”
  我说:“我也是这样想的,重在教育青少年,我们也计划建成山西青少年教育基地。”
  林老又问:“你去了日本多少次?”
  我说:“十一次。”
  他扭过头,给老马说:“老马,你看看!”接着说:“赵铁山如果活着会非常感谢你。你给他后人做了一件好事。”
  我说:“我喜欢艺术,有责任把这么好的艺术传承下去,留给后人。”
  那次研究了两天,林老给我讲了很多,都是建设性意见,也打开了我对赵铁山的研究思路。
  今天又谈了这么多,林老对赵铁山艺术的关怀也让我感动。曹老师收拾完家,也过来接着话聊起来。我给曹老师说:“我一生有两大福分,一是从日本把赵铁山的东西弄回来,车青山董事长投资搞起山西恒青书画艺术博物馆、赵铁山纪念馆。二是跟了老爷子四年,每天跟着他画画、写字。整个展览全程跟下来,跟老爷子学习了四年。”曹老师说:“可不是,多少人羡慕你,天天跟老爷子在一起。”我说:“是啊!”
  我能有此机会和林凡老先生在一起研究赵铁山艺术,是艺术之兴,是山西文化建设之兴。希望更多艺术家、评论家为山西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岀谋划策,做出贡献!

□林俊友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6-13期

  • 第2022-06-10期

  • 第2022-06-09期

  • 第2022-06-08期

  • 第2022-06-07期

  • 第2022-06-06期

  • 第2022-06-02期

  • 第2022-06-01期

  • 第2022-05-31期

  • 第2022-05-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