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暑假马上开启,这个暑假请继续和山西晚报小记者俱乐部一起出发吧!
在双减之下的后疫情时代,请与我们一起背上行囊,和着自然的旋律,聆听夏日的声音,浏览大地的风情,将学习课程与研学实践有机融合,让孩子们行走在山水间,与书本知识“面对面交流”。在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自然和人文环境。
2018年起,许多孩子跟着山西晚报小记者俱乐部走过了天南地北,看过了大江大河,品读过名著经典,领略过科技兴国,探寻过伟人的故事……2022年暑假研学将更为精彩,山西晚报小记者邀请爱读书、爱行走的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起去往司马迁的故乡,探索《史记》的秘密;去往《诗经》的采写地,传承千年的诗韵。在行走中读《诗经》读《史记》,品悦韩城,知行合一。
A 吟诗读史访圣贤 在游中学、行中思、思中获
研学亮点:在司马迁广场,和历史对话。在党家村记录明清时期的故事。游中学,学中游,真正地知行合一。
韩城的历史悠久,《诗经》给它命了名:“奕奕梁山,微禹甸之……溥彼韩城,燕师所完。”虽经1300余年风雨,古城风貌依然,被世人喻为古城活化石。韩城全市各级各类文物多达216处,非遗项目92个,古村落43个,素有“小北京”的美誉。这里的一砖一瓦无不渗透着黄河文化的韵味、《史记》文化的基因,而这些正是研学旅游的灵魂。行走黄河西岸,在“有故事的韩城、有味道的旅程”中,一起感受独具魅力的古城文化、古色古香的民居瑰宝、黄河诗情的美丽画卷、古风古韵的民俗风情。在行走中欣赏古建家训文化,品读《史记》名篇,聆听古城故事,让孩子们在游中有所学,行中有所思,思中有所获。
1.洽川湿地,位于陕西省合阳县城以东20千米的黄河之滨,面积176平方千米,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河滨温泉湿地,有“黄河最美在洽川,七眼瀵泉赛江南”赞誉。《诗经》首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源自洽川,因此被誉为“中国诗经文化之乡,中华爱情诗的发源地”。
2.司马迁祠,纵观司马迁祠,脚踏司马古道,追寻司马遗风,触摸太史丰碑,感悟历史的变迁。
3.韩城,全国保留完好的六大古城和魅力独特的千年古县之一。依塬环山,北塔南桥,街巷纵横,庙、寺、观、坊、台星罗棋布,有毓秀桥、明清街、城隍庙、文庙、金塔等。
4.党家村,韩城东北方向,东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侧,所处地段呈葫芦形状,现存东方传统民居活化石明清四合院137座、祠堂12座,以及诸多石砌巷道、大门楼、上马石。
5.处女泉,又名东鲤瀵,在七眼瀵泉中最为神奇。当地有一个古老的风俗,姑娘在出嫁前都要到此泉沐浴,故名“处女泉”。
处女泉实际是一个泉群,大小泉眼不计其数。站立泉边凝视,可见泉水冲起金黄色细沙,宛如一只巨大蝴蝶,因此有人称为“蝴蝶泉”。此泉的神奇还在于人入水不沉,泉涌沙动,如绸拂身,被誉为“沙浪浴”。七汪瀵泉,是七个天然的浴场。
研学时间:7月25日-7月27日;7月29—7月31日
人数:30人
要求:三年级以上
研学费用:每人1888元
山西晚报在编小记者:1788元/人
手拉手报名:1688元/人
研学就是一个移动的课堂,旅程中让学生研读历史,欣赏古建家训文化,品读《史记》名篇,聆听古城故事,与先贤对话,与经典同行。在研学中学有所思,行有所悟,用心用情体验“史圣故里,黄河古城”。同时通过研学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课外知识,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学生在身体、心理、情操、品德等各方面得到综合发展。
研学旅行的益处越来越被学生和家长们所感知,越来越被大多数人所重视,因此吸引了很多人的参与。它让很多人明白,学习不只是课本,学习还有诗和远方。想跟着山西晚报一起去研学吗?每位中小学生均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山西晚报小记者俱乐部推出的相应研学项目,获赠相关研学系列文创产品、研学手册,表现研学主题的作文、摄影、美术作品将获得发表机会。
B 那些年 我们一起感受书本之外的精彩
2018年,山西晚报小记者俱乐部成立,自成立以来致力于为孩子们打造“小笔头、大世界”的成长平台。从成立至今,在山西晚报的组织下,小记者们在报纸上发表了多篇自己的得意作品,也先后参与了多项社会实践活动和研学活动,收获了许多课堂之外的知识,通过精品研学让孩子们见识更广,收获更多。
2018年,山西晚报小记者俱乐部首次推出军事夏令营,让孩子们在训练中变得自立、自信、自强,他们不仅体验了快乐的军旅生活,也收获了来自营员间满满的友谊,整个活动获得孩子及家长的一致赞誉。
2019年,山西晚报小记者俱乐部全面升级,首次推出了研学活动,山西晚报小记者与书声琅琅少年书园牵手,一起前往山西汾阳,参加首届吕梁文学季,感受满满书香。听文学大咖讲座,参观种子影院,与著名诗人面对面……知行合一的种子,就此播种、发芽。
这一年山西晚报小记者研学营走过许多地方,滔滔黄河、巍巍太行、莽莽长城……三晋大地上,有历史之根,有民族之魂,有风光之秀,更有文采飞扬,人物风骚,传奇故事……山西晚报小记者的脚步一直未停,追尧舜之踪,访晋唐之迹,品山水之妙。用稚嫩的笔迹填充一行行的空白,用清脆的声音诵读一本本书,用双手推开一座座地标的大门。
2019年7月,山西晚报小记者大亚湾核电站研学行圆满举行,此次研学以“我和祖国一起成长”为主题,山西晚报小记者首次走出娘子关,科技跨“粤”,感受活力开放的南粤大地。
在广州,留影被誉为广州“城市客厅”的花城广场;和造形奇特的羊城八景之一广州塔“小蛮腰”比比谁瘦;流连广东历史博物馆,穿越历史,探索广东发展历程;在广东科学技术中心,亚洲规模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亲手制作观景长廊,学习光的反射,亲身体验太空行走训练、在月球上跳跃;在珠海、深圳,聆听动人的渔女故事,感受滨海之城的浪漫;遥望港珠澳大桥,了解这座全球最长的桥隧组合跨海工程的建设过程,突破了哪些技术难题;走进绿树成荫、鲜花芬芳的深圳大学,与精英学长学姐交流,了解深大的发展、开放与包容,大学梦在此萌芽;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观看“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了解和思考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莲花山公园里,登上莲花山山顶,瞻仰伟人邓小平铜像,缅怀一代伟人。走进大亚湾核电站,探秘核能发电,与大国工匠乔素凯叔叔面对面,聆听中广核“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核心价值观,立志全力以赴做好每一件事。
6天,研学营的山西晚报小记者带着独立、自信踏上南粤大地,他们捧出好奇心探索未知,他们用友爱和坚韧滋养内心,夯实成长之路。
2021年,山西晚报小记者开辟以“体验知行合一,打通知识边界”为主题的研学项目,开辟“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二十四节气”为轴线的系列研学板块。山西晚报小记者追寻共和国前行的脚步,感悟沧海桑田,峥嵘岁月——探寻伟人的故事,寻找崇高的精神力量;追溯古今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魔都上海到无锡三国城,从苏州园林到嘉兴南湖,从橘子洲头到韶山故居……孩子们用眼睛去发现自然和人文的美,用心去学习和体会历史、地理、科学及中华文化的精髓。
2021年7月,山西晚报小记者研学营的孩子们与经典名著相遇,跟着金牌导师,北大学姐一起实景体验+实践,再度重温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让此行成为人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红楼梦是情,三国是争,水浒是义,西游是悟,孩子们走读四大名著,穿梭于古代与现代的时空隧道中,聆听明清时代的故事,切身地感受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和三国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一起,体会那个时代的气势恢宏和古朴凝重。和《水浒传》里108条好汉聚义梁山,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走进大观园,一睹“大观园”芳容,观赏园林艺术的瑰宝,品《红楼梦》精粹。苏州狮子林中,回顾趣经女儿国,看师徒四人下榻的迎阳驿,望琵琶精与孙悟空打斗的假山群。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频频上热搜的高考全国甲卷作文,用《红楼梦》片段编写情景类作文题,考生纷纷表示被难到,在2021年暑假,山西晚报小记者研学营的孩子们却在大观园里,亲眼见得“元春省亲”,研学营孩子们很多都是红楼迷,大观园也正给了这群期盼满满孩子们最好的礼遇。
2021年第二期红色之旅的湖湘研学,在导师的带领下,山西晚报小记者研学营的孩子们探寻伟人的故事,寻找崇高的精神力量,追溯古今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湘江河畔,橘子洲头,韶山之冲,岳麓山下,湖大校园……都留下了营员们的身影。在橘子洲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中寻找奥秘;在韶山寻领袖足迹、拜谒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在山水之间,感受悠悠湘情,感悟悠久的华夏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不补课,不刷题,如何提高成绩?“双减”之后,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各界,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只有适合的才是最有效的,教育的着眼点并不止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而是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天赋、兴趣、才能和需求,将学习与人生方向联系在一起。只有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全面了解,才能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最适合的土壤。以“阅读、体验、成长”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将变单一“提分”为全面育人,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应该闪闪发光,这是山西晚报小记者研学的使命。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