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那点儿事,临汾市尧都区铁路东街道三元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卫星用心干了29年。不仅干,还干出了不少名堂。
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山西省文明社区、山西省优秀志愿服务社区……从全国到省、市、区,刘卫星所在社区荣誉满墙、先进“一箩筐”,其个人也是荣誉等身。
29年的坚守,有笑有泪,有苦有甜。是社区干部,也是一名人大代表,面对“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采访团记者,刘卫星的真实让人感动。她说:“那些苦算什么,有老百姓就相信‘小刘’这句话,我必须坚守!”
把20000人的老旧社区管成“最美”
走进三元社区,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各类特色鲜明的法治宣传栏、党建文化长廊宣传版面、廉政文化建设宣传墙、文明新风宣传栏等,小区绿草铺地,环境优美。
社区办公场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涵盖党群之家、一站式服务大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志琴说事、第二书房、代表联络站等,可极大方便社区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元社区是临汾市尧都区最大的老旧城市社区,居民7000余户、20000余人。这个小区被称为“三多两低”,即困难户多、老年人多、下岗待业人员多、居民家庭收入低、文化水平低,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社区一共9名工作人员,把一个20000多人的老旧小区管成‘最美’,你是怎么做到的?”面对山西晚报记者的疑问,刘卫星说,只有一个字,就是“干!”用耐心、细心、真心做好居民身边的跑腿员、广播员、安全员,把群众的每一件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好、办实。
刘卫星的“干”不是盲干、乱干,她有担当、有创新、有思路,摸索出了适合解决三元社区基层治理难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社区“4+6”工作法、“1+3+N”党组织机构架构、十联齐发工作机制、“一核多元”网格架构、红色物业公司“1346”工作法、成立小区党支部十步工作法等。比如,社区制定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制度。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册、志愿服务记录、激励嘉奖等办法,组建“红星闪闪”志愿服务团,囊括9支志愿服务队、6支家庭教育团队,总数达到6100余人,每支队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活动。志愿服务团成立以来,累计开展活动2000余次,将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有效融合。
在路面设置隔离带、新建自行车棚、科学划分停车位……如今的三元社区,脏乱差不见了,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满意度明显提升,居民们纷纷为刘卫星和她带领的社区一班人竖起了大拇指。
坚守社区29年从未想过放弃
“累吗?”山西晚报记者的关心一问,刘卫星瞬间泪目,她哽咽着说,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居民们再小的事都是大事,什么都得操心到,说不累是假的,“我有肩周炎,严重的时候胳膊都抬不起来。家里人也多次劝我别干了,可是一听到居民们喊我小刘,拉着我的手说‘我们就相信小刘’时,我就又有干劲儿了。”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必须当好代表为人民!”坚守社区29年,从青年走到中年,刘卫星累过、倦过、哭过、苦过,但她从没有放弃过。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刘卫星经常深入机关、企业、乡村、社区,走街串户,广泛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撰写了多篇反映社情民意的高质量调研报告,提交省、市、区人大常委会,真正发挥了一名新时代人大代表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刘卫星根据辖区“两代表一委员”分布情况,整合多种资源,高标准建设了多个“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活动室,定期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开展各种活动,发挥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调研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权力运行监督员、便民惠民服务员的作用。
同时,刘卫星定期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开展扶危济困、捐资助学、靓城提质、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疫情防控、文体娱乐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基层一线,为广大居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之事,处处彰显人民代表的责任和担当。
在刘卫星的朋友圈里,详细呈现了每日从早到晚的工作记录,俨然一篇篇工作日记。“居民们离不开我,我也舍不得居民们。”刘卫星说,只要居民们需要,她为民忙碌的步履就不会停歇。
山西晚报记者 李莉 薛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