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山西晚报

“美丽山西生态行(黄河篇)”第四站兴县(4)

山清水秀看兴县 一城之兴 万民之幸

  • 蔚汾河入黄口改道后,给下游淤出了500亩良田。 山西晚报记者马立明摄

  • 总监制:张晓绵监制:谢燕航拍:马立明拍摄:李永江 杜金栋 张婷撰稿:李雅丽制作:张婷配音:周慧拍摄:张婷 李慧辰航拍:马立明制作:李慧辰扫描左侧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   人,依水而生。
      水与人的关系构成的水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兴县境内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黄河一级支流有10条。其中,蔚汾河、岚漪河,常年碧水蜿蜒,横穿全境,西入黄河,其余为汛期山洪沟。
      几千年来,先民们与河共生,享河之便,习以为常。直到有一天发现,原本清澈的河流居然变得污浊,散发出让人不舒坦的味道。
      河污了,根在人,药也在人。
      古人治河,以疏以畅;今人治河,去污去浊。
      治污、防污成了兴县下手最狠、脚步最快的生态治理工作。
      人得水之利 城逐水而建
      黄河流经兴县,分外偏爱,近百公里的河段,静谧安详,如同慈祥的“母亲”。大大小小的黄河支流在与黄河融汇的地方,三里一渡,五里一口,长年流水不绝的蔚汾河与岚漪河更是兴县工农业生产的大动脉。河岸边,或有忙碌码头,或有繁华渡口,得水利之便,贸易往来几百年不曾停歇,让居于此的人们有了甜美的生活。
      蔚汾河与黄河交汇口一带有一古渡,名黑峪口古渡,明清两朝商贾云集,繁华一时,最盛时达到2000多人。贩夫走卒,南北商客,往来不绝,五方杂处,各寻其便,沿河就市,店铺林立,至今尚存的老宅子,留着过往的记忆。
      能成为繁荣之地,首先要得交通之便,距离黑峪口古渡3公里的白家崖,曾是兴县古县治所在。白家崖后改名碧村,是进出黄河的重要关口之一。这里有一处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的碧村文化遗址,含仰韶、龙山、汉代、辽金、明清等时期文化堆积。能被先民们选中,皆因水利之便。
      兴县县治,史上几易其地,皆依水而建。北齐,因县城地处蔚汾河谷之宽平处,故取名为蔚汾县。贞观元年(627年)改为合河县,迁往岚漪河与黄河相合处的裴家川口北梁。宋元丰年间,再移到蔚汾水北设城,即今县城所在地,延续至今。
      县城尽管从蔚汾河下游迁到了蔚汾河中游,但是县城人口数量却并无太大发展。直到上世纪末,随着河运停滞、公路兴起,黄河岸边曾经热闹的码头一派萧条,大量人口开始向县城转移,这里有着更为便利的交通、更为优质的教育、更加繁荣的产业、更加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蔚汾河的两岸于是有了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岚漪河的两岸盖起了越来越多的工矿厂房。
      河流与人的故事,不知何时,变成了人与河流的事故。
      蔚汾河畔 城市越来越繁荣
      县城南,有南山,山不算高,曾有废弃的防空洞,峭壁上还有石窟,站在南山可以看到流经县城的蔚汾河。盛夏时,孩子们在河里游泳嬉水;冬天,会拖着木板和铁条做成的“冰车”撒欢。
      2021年,南山经过提升改造后,变成了南山公园。“如今从南山看县城,那是截然不同了。”登临南山,漫步远眺,蔚汾河两岸的楼房鳞次栉比,绵延十余里,一直延伸到蔡家崖乡,曾经的村庄已然是城市的一部分。“我们小的时候,就在河边住,那时候河水比现在要大,河床里有些地方会比较深,我们常在那些水洼里玩。”杨晓敏是吕梁市生态环境局兴县分局综合执法队队长,在环保稽查中也摸爬滚打了十多年。
      “我是2004年工作的,那时环保部门接到的举报主要就是各种兴起的小型炼铁企业、石灰窑企业的污染问题。到了2010年左右,兴县发展开始转型,洗煤厂逐渐增加,从十来家到现在三十多家,这类型企业的主要问题是乱堆、乱放和无遮挡导致的大气粉尘污染问题,近年来在不断查处和企业发展意识增强后,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水污染的问题不是日常举报和监察中的主要问题。蔚汾河和岚漪河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的问题。”杨晓敏回忆着十多年查处污染问题的主要节点。
      “过去的生活方式和现在差别太大了,人口少量聚集时,污水形不成地标径流,对河流的影响几乎没有。现在人口大量聚集于蔚汾河两岸,再加上雨污分流是历史欠账,污水问题一段时间内也就凸显出来了。”吕梁市生态环境局兴县分局局长王憨迎说。
      西关村是兴县典型的城中村,由于下水不通、出行不畅、脏乱差等隐患,当地居民多有抱怨。从2016年4月开始,兴县多方筹措资金,投资8个亿全面铺开棚户区改造工程,西关村的人们迁入新居,生活品质大为提高,棚户区的各种环境问题也迎刃而解。
      2021年,兴县完成了城区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2022年,蔚汾北路向东延3.5公里,随着道路通畅,兴县城区棚户区改造三期工程也已铺开,兴县县城正在飞速扩张。
      新城在污水收集、雨污分流的设施上都能配套完成。问题主要出在历史欠账上。
      棚户区改造、城市扩张前的2015年,兴县县城在2.9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容纳着13万人,密布在蔚汾河两岸狭窄的河谷地带。
      兴县河儿上村是典型的城乡接合村,根据村子的名字,也能知道这村庄与河水的关系。河儿上村位于兴县城西南1公里处,坐落于沿河一带,因为离城市近,长期以来,很多外来人口聚集于此,杂物乱放,垃圾乱堆,一到下雨天脏得落不下脚。“过去那就是一条臭水沟。”河儿上的村民说:“现在可不一样了,村里的环境变了,河也变了。”
      曾经,城边村条件差,环境不好。城里如何呢?
      兴县原县委书记梁志锋当县长的时候亲手抓过一个随处小便的人,被抓了现行的人反怼他:“你让我在哪里尿?”当时,一个县城找不出三家像样的公共厕所。城市基础设置的建设可见一斑。
      2021年,兴县政府在保护蔚汾河水质的工作中,依然提到了“厕所革命”的问题,提出了改造维修沿河建成区老旧公共卫生间49座,新建公共卫生间28座,建成区户厕拆除941座,新建冲水厕所931座,实现了建成区无旱厕。
      环境是能改变人行为的。打车时,与一位出租车司机闲聊以前的生活“不讲究”。司机给打了个比方:你到地摊上吃饭,穿着背心大裤衩子也行,你试着穿这身行头去吃西餐,得劲不?
      城市面貌要改,必须改,人的素质会跟着自然提升。
      经济发展 城市建设有了动力
      城市面貌的改变是需要经济推动的,就像一个家庭,攒点钱,总是要改善一下居住环境,哪怕是换个家具,也能带来新气象。
      在《兴县“十三五”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2016-2020)》中,数据显示,2015年时,岚漪河裴家川口断面水质为Ⅴ类水质,评价为中度污染;蔚汾河碧村断面水质为劣Ⅴ类水质,评价为重度污染。污染的主要来源就是蔚汾河沿线两岸县城、村镇的生活污水。城市管网雨污不分,特别是雨季溢流污染,河道污染物浓度超标,含沙量增加,远远超过国家断面考核指标要求。
      生活垃圾乱堆乱倒,污染物通过淋溶和渗透导致河道内形成大量污染底泥。流域内耕地面积化肥施用强度较大,河道被农田侵占,加速了水土流失,也给河水带来了化肥、农药的严重污染。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几乎空白,农村生活污水一般都直接排放,或排入附近农田、池塘后随径流入河。
      水污染看似是环境问题,根本是经济问题。2006年时,兴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只有7.5亿元,政府财政捉襟见肘。
      这几年兴县经济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了绿色农业、红色旅游、煤炭能源、铝镁产业、燃气产业等五大特色经济板块。煤炭、电力、铝系、煤层气为主导的产业为兴县之“兴”,带来强劲的活力。
      2014年,兴县GDP上升到62.3亿元;2021年,兴县GDP首次突破200亿大关,达到204亿。
      口袋里有钱了,改善民生、改善环境就有了底气。
      2010年10月,兴县县城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这是兴县的第一座污水处理厂,当年日平均处理污水量为0.08万立方米,设计处理能力为日处理污水0.75万立方米。
      短短10年时间,这座污水处理厂已经是负重前行,一到雨季,便会失能。经济宽裕后,开始补历史欠账,兴县加大对城镇新建、改造污水管网的投入力度。仅2020年,就完成新建污水收集管网5.4千米,改造雨污合流制管网3.2千米。完成了关家崖沟(郭家峁—程家沟段)和千城沟(上李家湾—千城沟学校)排污管网工程。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也于2020年开始建设,其设计规模为1万立方米/日,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土建工程,正在安装设备,建成投运后,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5万吨。
      2021年开工建设的魏家滩镇、罗峪口镇、康宁镇3个建制镇政府所在地污水处理站,配套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正在紧张施工,今年还将新开工建设瓦塘镇、高家村镇、蔡家会镇3个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站项目。
      为进一步改善蔚汾河两岸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兴县又开工建设了黄河流域蔚汾河兴县段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工程。
      6月29日,在项目工地,王憨迎向采访团记者介绍,该项目一期投资约2.8亿元,全长约12公里,涉及城区东段、西关桥—新区一号桥、曲家沟桥—奥家湾村、蔡家崖高速口、兴县污水处理厂至蔡家崖大桥段。建设内容包括驳岸工程、绿化工程、给排水工程、边坡提升、铺装工程,附属游乐及便民服务设施等,简单说就是一处利用仿生态净化系统而建成的水质提升公园,污水经过这段人造河床,将变成碧浪清波。
      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其实已经不是问题,作为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的钱袋子。老百姓有一句最朴实的话:钱花在哪儿,哪儿好。
      “2022年1至6月份,蔚汾河碧村断面、岚漪河裴家川口断面全部退出劣五类水体,达到三类优良水质标准。”王憨迎说。
      山清水秀,一城之兴,一城之幸。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7-07期

    • 第2022-07-06期

    • 第2022-07-05期

    • 第2022-07-04期

    • 第2022-07-01期

    • 第2022-06-30期

    • 第2022-06-29期

    • 第2022-06-28期

    • 第2022-06-27期

    • 第2022-06-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