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介休市按照山西省委和晋中市委的统一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系统导向,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坚持目标导向持之以恒奋斗前行
深化政治淬炼。坚持将中央、省委4个文件及晋中市委配套系列文件作为推进工作的行动纲领,聚焦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难点堵点,设置13个培训模块。坚持每月5日党日活动、党务例会开在一线等党建工作机制,进行“靶向”学习,现场观摩点评,相互比学赶超。截至目前,介休市共开展集中培训40期、灵活培训100余期,受众7000余人次,有力地破除了开展专项行动的“思想阻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注重调查研究。介休市坚持市委书记带头,带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围绕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基础设施提质、城市建设、教育工程建设、网格化党建、民生实事等各项工作召开座谈会、研讨会40余次,征集意见建议260余条,补充各级问题清单7402余条,边查边改问题1306个,进一步摸清了治理短板弱项,为科学精准施策开出了管用良方。
推动思想升华。介休市在深刻领会开展专项行动的政治意义基础上,牢牢把握这一难得机遇,引导广大干部认识上实现五个“新”突破。一是新提升。深刻领会“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新的内涵和要求,把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作为抓好党建的目标之一。二是新理念。坚持把中央要求和山西实际、城市治理和农村治理、责任考核奖惩“三个体系”、省市县乡村“五个层级”、目标问题结果“三个导向”的五方面贯通,系统推进,集成创新。三是新要求。列出“任务清单”“制度清单”“进度计划清单”,增强基层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四是新目标。全力实现党领导基层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骨干队伍进一步建强,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的“四个进一步”目标,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五是新话语。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切实改进文风作风。
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介休市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行动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全面深入分析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镇赋能等方面的特殊性和工作中的瓶颈问题,坚持因时因势、精准施策,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压紧压实责任。市级层面,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成立市委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3个工作组和5个市委专项行动指导联络小组。由处级领导担任5个工作专班组长、副组长;乡镇(街道)层面,充分发挥“前沿指挥所”作用,全面理清乡镇(街道)职责,建立完善乡镇、街道《职责清单》《任务清单》,聚焦“人、财、机制”,补齐基层治理短板;村(社区)层面,围绕“一堡垒五中心”建设,深入推进阵地规范化、活动规范化,在优化服务格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构建了“市委书记示范抓、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抓、专项行动办公室具体抓、牵头单位分头抓、工作专班重点抓、联络指导小组督导抓“六位一体”责任体系,实现了责任无缝隙传递。截至目前,已召开调度会12次,18个牵头单位形成工作台账30余份,14位党委书记协调解决基层治理难点堵点问题150余个,在全市形成了有安排、有部署、有落实、有总结的工作体系。
问题边查边改。坚持把制度执行作为根本,突出标本兼治、长效治理。建立介休市常规工作类立行立改台账、体制机制类改革创新整改台账、事关全局类重难点攻坚整改台账。截至目前,县乡村三级共梳理问题36401个,其中梳理县级问题45个,乡镇、街道问题76个,村、社区问题998个。共梳理乡村两级干部问题2521个,其中乡镇、街道干部问题1895个,村、社区干部问题626个。
针对基层“微权力、微腐败”治理难题,我市健全完善《村务监督月例会工作机制》,结合每月5日党日活动35年不断线,整合基层监督力量,规范民主监督程序,引导党员村民代表依法依规对党务、村务、财务情况实施监督,打通了基层廉政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针对群众反映诉求处理不快的问题,介休市制定《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分析研判机制》,采取“1+1+N”(1个基层党组织+1个基层网格+N个职能部门)模式,实行“日小结、周通报、月研判”,及时排查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形成了反映灵敏、责任明晰、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随着工作效率的明显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也在提升。
针对基层干部效率不高、作风不硬的问题,研究出台《有问必有答抓落实工作机制》,实行领办、催办、督办、考核、问责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各项任务在基层落地有声、见行见效。
勇于破题攻坚。介休市采取“综合执法+网格党建”模式,着力破解基层“无人治”的问题。乡镇执法队伍建设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难题,“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按照市乡分级负责、两级联动工作思路,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用好乡镇执法力量和基层网格员两支队伍,将乡镇32项、街道25项执法清单全部下放,明确权责,调整完善了308人的综合行政执法队,实现“清单内的事项基层办,清单外的事项网格派”的治理格局。
介休市采取“清化收+壮大提质”模式,着力破解基层“无力治”的问题。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全市经济发展布局,针对集体经济薄弱的空壳村,以“清化收”为抓手,扩大“五地一产”成果,通过“村级清底、对账化解、依法追缴”,对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合同全面清收。目前,全市已排查合同1.78万份,清废合同5650份,化解债务14145.15万元,收回资金2221.37万元,其中,合同追缴607.64万元,新增资源型收费691.34万元。针对条件较好的村,探索形成能人带动型、资源挖掘型、资产盘活型、以工补农型四种发展路径,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
介休市采取“党员积分制+五星联创”模式,着力破解基层“无章治”的问题。针对农村党员管理教育宽松软、党建统筹联动不足的实际,创新采取党员积分制管理,将党员履职情况用积分形式反映出来,用抓项目、抓经济的KPI管理办法,激励党员争先创优。强化系统思维,全面推开星级党委、星级基层党组织、星级党组织书记、星级党员、星级文明户“五星联创”工程,全面实施分类定星管理,结合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落实,细化创星指标评价标准,统筹推进各领域党组织、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五星联创”,不断压实党建责任,织密基层治理网络,在全市形成了捏指成拳、聚沙成塔的积极效应。
坚持系统导向全力实现集成提升
介休市坚持系统思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在化解重大风险、落实重要任务的同时,密切关注群众日常,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庞杂事务,为民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公共服务,发挥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的最大效能,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主心骨。坚持把专项行动作为市委书记“一号工程”,摆上重要日程,已召开4次常委会议、5次推进会议,专题研究、推动落实,确保专项行动高点起步、扎实推进。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金指标。在农村,推行“一堡垒五中心”治理模式。在城市,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一场所六中心”,全力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把党的力量和主张传递到“神经末梢”“最后一公里”。坚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硬道理。抓住乡镇干部、基层行政执法、农村干部、基层党员“4支队伍”。通过优化结构、扩充队伍、精准考核,培养干部的专业思维,增强干事本领,真正把“追求极致、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内化为职业操守和工作常态。坚持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试金石。制定《若干举措》(5方面23条)和《奖励办法》(19条),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有102个村,占比62.6%;50万元以上的有57个村,占比35%;100万元以上的有23个村,占比14.1%;经营性收入超5万元以上的村120个,占比73.6%;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以上的村108个占比66.3%。坚持把基层党建网格作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硬支撑。建成1个市级网格指挥平台、14个乡镇(街道)网格、214个村(社区)网格、2116个基层网格和691个专属网格,配备网格长214人,网格员2116名,专属网格员691名。今年以来共受理群众诉求5万余件,结案率97.83%。坚持把稳定和谐作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晴雨表。坚持市乡村三级联动,全市35名处级领导、141名乡镇(街道)干部包联全市213个村(社区),1788个重点户,对各类矛盾隐患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化解在小,该市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
今年一季度,全市上下克服了宏观经济下行、疫情管控升级、环保约束从紧因素影响,GDP达到86.1亿元,同比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亿元,增长73.4%,实现了党建引领的“新治理”,助推介休高质量发展。
张红霞 秦小茜 薄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