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9版:强国有我 不负青春

荣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5名优秀学生分享精彩励志故事

  •   8月4日上午,山西省“百名国家奖学金、百名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典型代表”中的5名优秀学生代表,走进山西晚报新闻会客厅,通过主持人访谈的形式,与广大学子分享了他们的励志故事与成长经历。

    张祎琳:
      在广袤神奇的数字空间追寻算法和代码的美丽

      个人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曾获国家奖学金;2020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亚军,世界机器人大赛二等奖等;软件著作权1项。
      主持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太原理工大学张祎琳曾获多项大奖,能讲一下自己在广袤神奇的数字空间,追寻算法和代码的美丽的故事吗?
      张祎琳:我是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2019级的一名本科生,在高中时,我初次接触C+ +编程,参与过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一次编程我便对计算机算法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这使得我在大学中毅然决然地选择软件工程方向进行学习。
      初入大学,出于对计算机领域以及前沿新兴科技的好奇,我加入了学校机器人团队,开启了我和机器人之间的一段“爱恨情仇”。在团队中,我首先学习了有关3D建模、单片机、机械设计以及算法设计等软硬件知识,之后参加了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世界机器人大赛、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以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同时,出于对数学、算法方面的热爱,在学校老师指导帮助下,我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蓝桥杯大赛等。在参与比赛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参赛经验,以达到更优异的成绩。
      现如今,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大赛经验的一些沉淀,我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充满了兴趣。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也会去阅读前沿技术的相关文献,学习一些先进的理论,培养去做科学研究的技能,同时在学习中我也不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现实问题,努力将技术进行落地,进行实践,选定自己的兴趣方向,专注焦距去快速提升。
      主持人:参加了这么多科技类竞赛,有没有哪一场比赛是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呢?这当中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张祎琳: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备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的那段时间,当时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比赛时间一拖再拖,同时由于我们团队三个人身处在不同校区,很难线下进行交流,仪器的调试配置上也出现了很多设备问题。另外,这场比赛我们接触了很多全新的知识领域,需要多模块的协同工作,所以导致我们在准备的过程中举步维艰,进展非常缓慢。
      当时我作为队长,主要负责实现文字识别和信息交互。我最开始先在自己的机器上实现了完整的代码,但是我们在机器人上将三个模块进行拼接的时候,却遇到了很大的通信问题,再加上当时有关ROS系统方面有限的资料,使得我们的机器一直在报错,问题不断累积。越临近比赛日期,我们三个人越焦虑,甚至有想过放弃参加这个比赛了。离比赛还有最后三天的时候,我当时是想挑灯夜战最后一搏的,但是我害怕我的队友们已经对结果不抱期望了,没有想到大家都非常支持我的决定,非常团结。我们三个人基本上在基地都彻夜未眠,最后终于按照我们的设想,实现了个模块的通信,完成了比赛任务。
      虽然最后的比赛结果没有达到我们最初的预期,但是这一次的经历,从最初进入国赛的欣喜、开始备战时的满腔热血、到遇到问题时举步维艰的焦虑、临近比赛时准备得不如意、再到最后关头的奋起一搏,整个过程都让我非常难忘,我更加坚定我所付出的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
      主持人:除了参与科技类竞赛方面,在生活中你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兴趣爱好?
      张祎琳:我非常喜欢唱歌,以前也有学过一些声乐方面的知识,所以我在初入大学时就加入了学院艺术团声乐队,参演了很多晚会,也在大二进行了留任。除了声乐方面,我还很喜欢打网球,也有在学校参与网球训练班的学习,并代表学校参加了山西省的网球比赛。除此之外,我还喜欢去做社会实践活动的志愿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疫情防控志愿者同时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希望通过我自己个人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主持人:感觉你的大学生活内容很丰富,但是毕竟很多时候学习、参与比赛的过程都是较为枯燥乏味的,而且会占用你很多的时间。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很长时间用在忙碌之中呢?
      张祎琳: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在大学中去参与各种各样的竞赛,去尝试不同的领域,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非常忙碌。最忙的时候应该是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的时候,当时有很多比赛的准备时间是相互冲突的,再加上课业上的压力,我每天时间基本上都是安排得满满当当。一般早晨出去之后一整天都很难看见我再回到宿舍。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滴汗水都是我在前进道路上的一份收获。我很感谢曾经那个在夜晚孜孜不倦坚持努力的自己,也很感谢国家奖学金对我的激励。同时,我也知道未来的道路还很长,这只是我人生中在大学中的一段历程。也许未来依旧会有很多的挫折、有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一定会保持初心,坚持热爱,挑战自己,用我所能去服务社会。

      白江: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两篇

      个人简介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兆泰专业2018级学生,中共党员。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七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国赛三等奖;已发表SCI两篇,会议论文四篇;拥有国家专利六项,发明专利一项;获评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主持人:对医学生来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却发表了两篇,并且以本科生的身份在国际大会上作报告,他就是山西医科大学的白江,请问你当时做的是哪项研究?研究过程经历了哪些波折?取得了什么成果?
      白江:作为医学生,我们在完成课堂学业之后,会有机会参加一些老师的或者学长的科研项目。大一的时候,我有幸跟随一位学长接触到科研。最开始,我负责使用Excel录入一些数据,到后来开始接触一些专利以及临床资料。在学长以及老师的指导之下,我先后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及胃肠道癌前病变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做了两项回顾性的研究。
      我主要负责的是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数据整理。临床数据种类复杂而且庞大,我们需要精准定位并且筛选出自己需要的数据。比如同一位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多次入院,在数据记录上留下了每次住院的化验指标,而我们需要的是该患者的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数据,这个时候又需要考虑到:不同患者可能名字相同,这也会导致同一名字留下多次记录。所幸我们在几天几夜的努力之后,终于解决了问题,这也是后来学习Python的原因。后来将研究结果以论文形式投稿,共发表SCI两篇,向2020年APLAR风湿年会以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投稿中大会发言以及壁报各一项。
      在大会发言时我也遇到了自己英文水平尤其是口语的问题,在努力练习后,我取得了很大进步。大二上学期,我接触到了专利,第一次任务是整理一份甲状腺中成药的专利,我认真阅读专利文案的每一处细节,最终完成了专利申请,这为之后的独立专利申报打下基础。后来一位做实验的学长发现实验室所使用的间接荧光免疫分析仪有缺陷,我自告奋勇地接下了改进仪器的任务,在了解仪器的结构、原理后,完成了改进,并第一次书写专利文案,申请了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
      大三时我与团队成员发现,颌面部疾病常用的超短波治疗与穴位治疗相结合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于是我们研发了一种将中医穴位治疗与超短波治疗相结合的穴位超短波治疗仪,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更多患者受益,并申报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主持人:你还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励志故事?
      白江:我在儿童福利院长大,从小享受着党和政府的关爱,也受到很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感受到了世界的温暖。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在校期间,我认真学习基础知识,磨炼专业技能。每一学年综合测评排名均为班级前十,多次获得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是我获得的最高荣誉。同时,我也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并自学编程,通过了Python计算机二级考试。
      我利用寒假时间回到母校,积极协助开展招生宣传。在学长的指导下,我接触了科研,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了使上述一系列科技创新落地生根,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我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在第十七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了省级一等奖的好成绩,国赛三等奖;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应用大赛中,取得了华北赛区二等奖、国赛三等奖的好成绩;2021年,以第一负责人身份参加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金奖。各种比赛为我们的研究成果落地转化提供了平台,也让我在比赛中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让我对科研与转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我们的每一份科技创新,都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减轻患者病痛。我希望通过我的不懈努力达到这一目标,让更多患者受益,用我的双手和智慧,去回报社会,回报爱我的人们。
      主持人:你在医学院所学的专业是什么呢?有没有想过,自己今后的这个路会怎么选择呢?是做一名医生呢,还是要专注于科研呢?
      白江:我所学的专业是临床医学“5+3”一体化,我们的专业全名是临床医学“5+3”一体化兆泰专业,因为这个专业是以首任校长的名字命名的,相当于是对我们的一个卓越培养班。今后,我想做一名医生,用心用爱为患者服务。

      王一高: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自律载他抵达心中的远方

      个人简介
      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8级学生,中共党员。曾获国家奖学金;2021年度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总决赛二等奖、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人工智能实践赛总决赛二等奖等13项国家级及省级以上奖项。
      主持人:来自山西农业大学的王一高,曾获2021年度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总决赛二等奖,这么专业的竞赛,你是怎么跻身到这个大赛中的,最后还获得了这么好的成绩?
      王一高:我的项目名字叫做基于Hadoop集群的大数据新闻可视化平台,这个项目是通过网络爬虫来爬取主流媒体的新闻数据,然后通过相关技术处理,最终可以在一个地图上进行一些点击,然后查看各省份市县当时的新闻数据。
      在备战专业竞赛时,一个项目从无到有要实现这个过程是很困难的。做项目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思路,这对于我们项目经验几乎为零的团队来说,简直是难上加难,大家只知道要参加比赛,却不知道具体该做什么,每个人都倍感迷茫。但正所谓“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我们集思广益,对拟开发项目的国内外现状进行认真调研,积极向老师请教,多方搜集资料,在成百上千篇的文献里、在厚厚的参考资料里不断探索,最终拨云见日,有了清晰思路:即挖掘现有项目存在的缺点并制定优化计划进行开发。
      主持人:这个项目由你说起来可能是比较简单的,但其实在做的过程中,它应该也是有很大的难度或者有很多的困难,是吗?
      王一高: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备战比赛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我们曾为一个项目题目的确定和指导老师在实验室讨论到深夜,也曾为调试一个错误花费几天时间、通宵达旦。这其中最困难的就是项目功能的不断扩展和版本的迭代升级,从程序的编写、到云服务器集群的搭建、到生态组件的对接、再到最终的数据可视化,每一步都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敲代码到凌晨一点多,久坐和长期熬夜带来了颈椎、腰部等身体上的不适,但团队成员都没有选择放弃,我们互相鼓励支持、坚持了下来,使得项目成功完结。
      在项目开发完毕之后,需要准备比赛的答辩PPT并编写项目开发文档,在这期间学院的指导老师们不断给出修改意见,帮助我们进行了很多个版本的迭代优化,最终形成定稿。答辩前夕,我们又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准备并进行了答辩演练。
      当我最终站在全国大赛的答辩台上,面对专业的评委、面对各高校的优秀人才,紧张之余我更多的是坚定和自信,“啃”过的书本资料、“熬”过的通宵还历历在目,在困难和挑战的不断打磨下,我们一次次触碰到自己的边界,又一次次突破自己,认识到更广阔的世界,看到了自己的无限可能。
      最终在团队的努力下,在学院和老师们的支持下,我们在一系列专业竞赛的国赛和省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主持人:今后对自己的人生有没有规划,是准备参加工作还是想要进一步深造呢?
      王一高:我在2021年9月份成功取得了保研资格,保研到厦门大学,我将在厦门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继续深造,我的研究领域是群智感知与计算,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我会继续践行服务社会,做出更多有价值的项目。

      蔺硕硕:
      “绿化墙”项目获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个人简介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生命科学系畜牧兽医专业2019级学生,中共预备党员。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第六届山西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实验测定赛项二等奖。
      主持人: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的蔺硕硕在2020年举办的山西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金奖。和现下一些比较火的专业相比,农林牧渔类可能是个“冷门”,你为什么会选择它呢?
      蔺硕硕:我出生在农村,从小就能看到每家每户搞养殖搞种植,后来因为上学搬到了城里居住,但我对养殖与种植等农业类项目总是有种莫名的情怀。当然有着情怀和兴趣并不能支撑我可以选择这个专业,我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看到农民伯伯们每天早出晚归,每年收入甚微的时候,我就想,为什么不能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把新的技术带到农村里来,增加农民的收入,把更好的、更先进的科技带到农村,所以我选择了畜牧兽医这个专业。
      主持人:你参加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和我们很接地气的农业是怎么结合到一起的,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蔺硕硕:2020年9月,我参加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参赛的项目是“绿化墙”,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主要是考虑到如果可以将养殖业与种植业结合起来,配上绿化实现自给自足,创造出一个新型农业生态区,打造绿色无污染生态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能提高产量,实现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
      想法是美好的,但想把它付诸实际却困难重重。我和我的队友们历经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苦付出,查阅资料,不断地搜集材料并修正。直到公布比赛结果,我们的努力和辛苦才有了收获。项目从校赛杀出重围,突破复赛,再到小组赛,最后进入决赛。我们的项目拿到了晋南地区唯一的省赛金奖。接下来代表山西省参加了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也距离我的初心、梦想又近了一步。

      阮炫博:
      折翼的小鸟也能展翅翱翔

      个人简介
      太原市聋人学校美术专业2019级学生,共青团员。舞蹈《山花遍地》,荣获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表演一等奖;舞蹈《妞妞吃面》,荣获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和中国残联举办的残疾人艺术汇演金奖。
      主持人:太原市聋人学校的阮炫博是一名听障女孩,却凭借努力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可以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成长历程吗?(阮炫博的班主任耿慧萍现场进行手语翻译。)
      阮炫博:我是山西运城人,从小因病导致双耳失聪,后来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太原市聋人学校读书,在这里度过了12年的学生时光。来到太原市聋人学校之后,学校里有舞蹈队,而且自己也比较喜欢,就开始练习跳舞。
      主持人:命运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荣誉背后付出了哪些努力?
      阮炫博:我作为学校舞蹈队的主演,所表演的《山花遍地》,荣获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表演一等奖,《妞妞吃面》获得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金奖,《点苍灯》获北京中外青少年活动一等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奖,都是我们全体舞蹈队友共同努力的结果。
      作为一名听障女孩儿,获得荣誉背后也付出了不少努力,舞蹈是需要节奏的,由于区分不清楚节奏,我跳舞的时候需要紧紧盯着老师看,既要注意动作上协调,又要注意老师的指挥。我还要认真学习理解舞蹈的表达主题,要不停地练习,课上课后、双休日、寒暑假都在练功房度过。
      主持人:2021年炫博获得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作为优秀学生代表,有没有想跟大家分享的?
      阮炫博:非常荣幸能够获得国家奖学金,它将激励我更加奋发进取,为梦想努力拼搏。今年我已经被北京联合大学高水平艺术团录取,学的是视觉传达专业,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也会继续跳舞。
      我深切感受到,我的每一次成功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还有学校对我的扶持、帮助是分不开的。我一直认为,残疾人也不能以残疾自弃,要通过努力证明自己,相信自己,折翼的小鸟也能展翅飞翔。

    08、09版采写:山西晚报记者 程洁 许晶晶
      08、09版摄影: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8-05期

    • 第2022-08-04期

    • 第2022-08-03期

    • 第2022-08-02期

    • 第2022-08-01期

    • 第2022-07-29期

    • 第2022-07-28期

    • 第2022-07-27期

    • 第2022-07-26期

    • 第2022-07-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