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在山西大学科技园丁香物语文化创意园里,王小霜和裴鸿斌、张国伟一起讨论着他们近期创作的作品《天弓》,这个作品以长城和黄河交汇处老牛湾为灵感,来表达一种民族精神。
2020年,因对艺术的共同爱好,也因想要传承、创新、传播山西文化,张国伟和退休后的王小霜、裴鸿斌三人一拍即合,投入到体现山西文化元素的原创作品中来。两年时间里,他们精心准备了三件原创作品——《生生》《天弓》和《若愚》,分别表现夸父精神、龙马精神和孺子牛精神。
63岁的王小霜,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长期从事雕塑、舞台造型、景观设计制作工作,曾参与王家大院主题雕塑制作工作。67岁的裴鸿斌是山西大学退休职工,多年来一直从事木艺模型,是太原市小店区传统木构非遗技艺传承人。38岁的张国伟是山西大学科技园文旅产业中心的负责人。他们三人发挥着各自的优势,两位老人精湛的技艺和阅历,加上张国伟快而准、领会力强、思想上出新的特点,“校友三人组”很快碰撞出了艺术的火花。
“这是我刚创作完成的一组校园文化墙浮雕作品,从设计到完成历时两个月,这是一组弘扬时代精神的浮雕,因为是室外安装,所以采用玻璃钢材质,再外表彩绘,也就是玻璃钢彩绘。”王小霜介绍,玻璃钢具有质轻、耐腐蚀、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他们创作的三个作品也都用玻璃钢彩绘来呈现。
山西大学科技园作为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吸纳了很多艺术人才,这个基地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文化展品,宽敞的工作坊更为工匠师提供了一个安静而有氛围的创作空间,王小霜、裴鸿斌、张国伟一致认为,“七分文化,三分技艺,没有文化基础,做出来的东西是呆板的”。他们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一起研究、探讨、打磨出属于山西本土文化有传承、有文化气脉的作品。
山西晚报记者 武六红摄影报道
1.作品《若愚》,王小霜正在制作模型。
2.工作坊经常有人来参观,王小霜(左)津津有味地介绍着他们已经完成的原创作品《生生》。
3.王小霜(左)、张国伟(中)和裴鸿斌,一起研究、探讨作品《天弓》。
4.王小霜正在对刚创作完成的浮雕作品的细节进行涂色。
5.王小霜的刀工很是熟练,每一个作品都需要工序繁杂的过程。
6.除了原创作品,他们还承接着各种具有山西元素的包装和策划等业务。王小霜(左)和张国伟一起探讨酒瓶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