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 武东升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碳路”是“低碳之路”,记录走在路上的人和事;寓意“探路”,探索碳达峰、碳中和之路,探索一条从未走过但必走之路。本书详细讲述了作者20年来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理论探索、实务操作与远景构想,旨在号召更多同道者踏上“碳路”征程,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智慧与汗水。
该书作者武东升系高级经济师,兼职教授和导师,中国宏观经济智库联盟专家,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研究员,山西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专家解读》直播解读专家。长期工作于投资公司、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办公室、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从事应对气候变化、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管理等工作。曾先后赴40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工作交流访问,多次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项目主管),赴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马尼拉亚洲开发银行总部和东京日本国际协力银行总部,参加有关《贷款协定》《项目协定》的谈判。推进一大批重大涉外建设项目策划和实施。
本书以作者亲身经历为线索,站在践行者的视角,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真实生动再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之路,介绍了世界典型国家的经验做法,系统分析了中国降碳难度最大的能源资源型省份协同推进能源革命与低碳转型的历程,对能源转型、低碳发展、绿色金融等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并提出作者观点。本书提供了以全球视野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低碳故事的一手素材。
武东升与我都从事着相同的工作,有着相似的经历,肩负着共同的使命,都是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碳路者。我和东升相识多年,彼此十分熟悉。在多年工作中,我们都深感低碳之路的必要性、迫切性。我曾在多个场合听过他的演讲,东升的演讲饱含激情,令人印象深刻。我们也多次进行过深入交谈,他总是观点独到,见地深刻。
东升擅长将自身经历与低碳工作结合起来,把自己在国外学习的经验,产生的想法,运用到山西省低碳发展的实践中来。这将有力地加速山西经济朝着符合自身省情、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相脱钩、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迈进;有利于推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与水平的整体性提高,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局中显示了中国力量,为资源型地区寻求低碳转型提供了良好借鉴。
《碳路》系统地介绍了东升多年来为山西低碳发展做出的贡献。在共谋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在东升积极推动下,在全体低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大省,正逐步沿着低碳发展的道路砥砺前进。
山西省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始终走在国家前列,在东升的推进下,山西率先在全国设立省级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各项工作的开展得到基本保障;在东升的引领下,山西初步建立了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制度,清单编制工作得到有序进行;在东升的参与下,山西出台了我国第二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地方政府规章《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办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得到地方政府文件形式的规范。此外,东升还多次在各种会议上,由点及面,从山西省这一特例出发,对气候立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详尽阐述。东升所讲所述的内容使我们深受启发,收益颇丰。
同时,东升亲力亲为,带领团队奔赴各地学习交流,争做低碳道路的开拓者;东升尽职尽责,积极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市县、低碳园区试点示范,争做低碳道路的建设者;东升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深入到低碳宣传活动中,让更多的人了解低碳,争做低碳道路的参与者。作为同行,我为他这种敢为人先的举动感到自豪。我也衷心地希望更多像东升一样恪尽职守的人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来,让我国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可以取得重大突破。
今天,世界各国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仍面临诸多政治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日趋紧迫,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气候变化这一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现实,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气候变化这场威胁中独善其身。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各尽所能、合作共赢。低碳发展是人类的必由之路,面对低碳发展道路上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亟需像东升这样有激情、有活力的低碳工作者去探索、去实践。我们期待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参与和尽心奉献,最终使我国走上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希望《碳路》一书能帮助到更多同行,启迪更多群众,大家一道为中国低碳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汗水。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 解振华
《碳路》节选
我的碳路历程
在经历漫长的学生时代后,我成为长治钢铁公司的一名技术员。由于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在1986年,我以助理工程师身份转入太原铝材厂工作,随后担任总工程师办主任兼任外事办主任和首席翻译。当时的太原铝材厂引进了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线,有法国Pechiney的连铸轧机、意大利New Hunter的冷轧机、美国Stamco的纵横剪切机和Wallwick的退火炉、德国Siegen的轧辊磨床等,除了承担大量商务谈判、技术交流、现场安装调试等口译工作外,我还翻译技术资料300余万字,并荣获“全省外事先进工作者称号”,“做好引进工作的传递人”事迹材料印发全省并受到多家媒体报道。当时,我还被山西电视台特邀作为英文节目主持人,主持了“1990年中外友好电视周暨山西电视台建台30周年庆典”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等节目。1992年至2003年,我在山西省经济建设投资公司任职;1998年升任副总工程师并促成了亚洲开发银行赠款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项目,也因此与“碳”结缘。
2003年4月,我以高级经济师身份成为山西省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同年9月,调入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任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处副处长,兼任山西省各类开发区设立审核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山西省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山西省赴德研修生(MBA)项目办公室负责人,与“碳”有了进一步的“亲密接触”。2010年,我又兼任了山西省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
鉴于以往的工作经验,2011年11月,我开始担任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一职,由此正式开始了我的“碳”路之旅。除繁忙的政府工作外,我还应邀在众多高校和学术、行业协会任职。这些职务包括中国宏观经济智库联盟专家、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山西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和导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授课教师和研究生面试主考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地产&金融50人论坛成员、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经济学学科委员、山西省绿色低碳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外向型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工程咨询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煤层气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生态经济协会常务理事,以及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留美分会理事、哈佛大学山西校友会副会长、北大光华山西校友会副会长等。
2015年,我成为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弗科学和国际事务中心、艾什民主治理和创新中心两个中心的高级访问学者,是哈佛大学“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员项目”的第一位研究员。同年5月,我应邀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发表《低碳发展的国家战略》演讲。2016年5月,应邀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发表“Low- Carbon Revolution in China: Perspective, Policies and Practice”(《中国的低碳革命:政策、实践和展望》)演讲,得到广泛关注。2017年3月,我的论文“Low-Carbon Revolution in China”(《中国的低碳革命》)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网站发表,国内外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纷纷转载,同行业专家学者给予高度评价。2019年3月,应世界银行能源局长Riccardo Puliti(普利提)邀请,在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发表“An Energy Revolution Led by the Low- Carbon Development”(《低碳引领能源革命》)演讲。时至今日,我的“碳”路之旅依旧在路上。
本书共计30万余字,配百余张照片,旨在用平实的语言,力求系统、全方位地呈现一名普通“碳路者”在全球气候治理变局中的摸索与前进之路。
全书始于二氧化硫排污权项目,以我在全球、全国以及山西气候治理中的理论探索、实务操作与远景构想为核心谋篇布局,重点介绍了我自担任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后,在资源型省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府管理、能力建设、技术推进与机制创新等方面做出的一些努力,总结了我在气候治理领域中的一些特色观点与战略构想,以交流气候变化治理领域经验与做法为重点,共同推进中国气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书以我的“碳路”历程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平凡“碳路者”在全球、全国以及山西气候治理中的理论探索、实务操作与远景构想。习近平主席已经向世界作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气候承诺。我希望通过此书,让更多的人看到全球气候治理的紧迫性、重要性,同时也希望可以呼吁更多的人走上“低碳”之路,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