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夜读

古灵精怪聊红楼,活色生香谈人生,《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节选——

他人眼里的贾宝玉

  •   刘晓蕾任教于北京理工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红楼梦》公选课,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公选课教师”,她古灵精怪聊红楼,活色生香谈人生,让经典活在时间之流,本书便是十二堂有趣又长知识的红楼导读课。
      《红楼梦》虽然写的是三百年前贵族大家庭的世故人情,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人心还是那些人心。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爱与怕、希望与焦虑,直到现在,我们依然能从书中看到自己,从刘晓蕾的解读中爱上这部青春之书。
      为什么把贾宝玉放在人物板块的第一个?在我看来,读懂《红楼梦》,要先读懂大观园;而读懂大观园,则要先认识贾宝玉。
      小时候读《红楼梦》,最爱黛玉、湘云还有晴雯这些聪明清秀的女儿。宝玉就像一个背景板,没什么存在感,唯一的优点是对女孩特别有耐心。
      随着年龄渐长才发现,在那个时代乃至今天,对女孩能保持耐心和谦卑有多难。而且,如果没有贾宝玉这个人,大观园就不会被看见、被照亮。但他也注定备受误解。
      在《红楼梦》导读的课堂上,每次讲到贾宝玉,我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请概括你心中的贾宝玉,不超过十个字。”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说他是纨绔子弟富二代的,说他性格太阴柔不像男性的……还有学生郑重表示:如果有他那样的物质条件,我做得会比他更好。
      课堂上如此,大众对贾宝玉的“歧视”更举目可见了。即使在专业研究者眼里,宝玉这个人也是毁誉参半。
      有人说他是“一个无用的废物”;还有人说他是“多余人”,空有理想,却无行动能力;有人说他“从社会规范中分离出来,寻求自我的真实存在,最后又否定此世的生命存在”。
      总之,贾宝玉虽然代表了“对男性传统社会角色的逃避,对男性传统美德标准的否定,对男性传统成就的怀疑”,有进步意义,但不能改造社会,没有什么用,所以进步意义也有限。
      当然也有学者能深切理解宝玉。比如叶嘉莹先生肯定了宝玉“对于生命、青春的挚爱,对于个性自由的理想的热情”,认为他最终出家,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真正有理想、有个性、有情感、有良知的人,所可能遭遇到的共同悲剧”。
      有批评有同情有赞美,可谓毁誉参半了。
      回到《红楼梦》里来。曹雪芹其实非常擅长借用他人的视角,在书中,从冷子兴到贾雨村,从丫鬟到小厮,从宝钗到贾母,每个人眼里都有一个贾宝玉。
      第二回冷子兴向贾雨村谈论贾家人事,说贾宝玉“衔玉而生”很神奇,而且“抓周”时一把抓了脂粉钗环——
      “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色鬼无疑了!”(第二回)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宝玉挨打后身体欠佳,想喝荷叶莲蓬汤,做好后王夫人的丫鬟玉钏去送汤。宝玉接过汤,不小心洒了,他赶紧问玉钏有没有被烫到,却忘记被烫的是自己。刚好两个傅家婆子来问安,目睹这一幕,出了门至无人处,开始八卦宝玉——这一个笑道:“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相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呆子?”那一个又笑道:“我前一回来,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可笑?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且是连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的。爱惜东西,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糟踏起来,哪怕值千值万的都不管了。”(第三十五回)
      在冷子兴和傅家婆子的眼里,贾宝玉不是“色鬼”,就是“傻瓜”。
      荣国府的仆人兴儿也评价过宝玉。贾琏偷娶尤二姐,在外买房居住,拨兴儿去伺候。兴儿对尤氏姐妹八卦贾家人,说到宝玉——
      “成天家疯疯癫癫的,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外头人人看着好清俊模样儿,心里自然是聪明的,谁知是外清而内浊,见了人,一句话也没有。所有的好处,虽没上过学,倒难为他认得几个字。每日也不习文,也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里闹。再者也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顽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也不责备。因此没人怕他,只管随便,都过的去。”(第六十六回)
      在仆人的眼里,宝玉既不像个主子,也不像个正常人。那么,溺爱宝玉的贾母,又是怎么看的呢?一次,她跟大家说,以前从来没见过像宝玉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倒没啥,就是经常跟丫头们扎堆的脾性,有点奇怪——
      “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即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第七十八回)
      老太太见过世面,态度比较包容,只觉得宝玉另类。但从冷子兴到傅家婆子到兴儿,代表的是绝大多数社会人,在他们眼里,宝玉就是“痴傻”“不中用”“没刚性”“色鬼”。
      宝钗曾称呼宝玉“富贵闲人”和“无事忙”,这是讽刺他不干正经事。湘云也有样学样,劝诫宝玉——“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地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第三十二回)
      这些人几乎都站在贾宝玉的对立面。你赞同谁?
      来看宝玉。第三回黛玉在贾雨村的护送下来到荣国府,一一见过贾母等人,“凤辣子”王熙凤也高调亮相,贾宝玉又该怎么出场呢?这相当考验作家的功力。
      黛玉去了贾赦的别院,再来到王夫人正房,一番寒暄后,王夫人特意嘱咐黛玉——“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第三回)
      这更吊足了我们的胃口。然而一直等到吃毕饭,宝玉才姗姗来迟。此时,黛玉内心充满疑惑,暗想这是怎样一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不见这蠢物也就罢了——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蹬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第三回)
      黛玉见了,大吃一惊,觉得这个人好生面熟,好像哪里见过一般。“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在这之前的文学作品中,还从未有男性有这样温柔的气质。再看其项上赫然“一块美玉”,正是“衔玉而生”的宝玉。
      这块玉我们见过的。彼时,它被遗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我们以前讲过,贾宝玉的人格渊源,来自两则神话:一是女娲补天,女娲炼石补天,顽石通了灵性,却被弃于青埂峰下,后被一僧一道携带入世,乃贾宝玉出生时口中所衔之美玉;一是太虚幻境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无意中以甘露水浇灌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下凡即为贾宝玉。
      顽石幻化为美玉、神瑛侍者下凡、贾宝玉“衔玉而生”,可见,顽石、神瑛侍者和贾宝玉实乃三位一体。
      “衔玉而生”不符合常识,却富有文学性。
      顽石的特点是“以情为根”(青埂峰)和“无用”(被弃),神瑛侍者则是“博爱”(以甘露水浇灌)的化身。
      那么,贵族公子贾宝玉的人间之旅,又是怎样的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05期

    • 第2022-09-02期

    • 第2022-09-01期

    • 第2022-08-31期

    • 第2022-08-30期

    • 第2022-08-29期

    • 第2022-08-26期

    • 第2022-08-25期

    • 第2022-08-24期

    • 第2022-08-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