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提升服务群众质量 群团工作迈上新台阶

  9月7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二场发布会,同时也是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专场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在新时代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变革及生动实践。
  省总工会
  当好职工群众的“娘家人”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职工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近年来,省总工会着眼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职工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现实需要,成立全国首家省委正式批准的省级工匠学院,带动新建9个市级工匠学院,推动打造成一批高标准的一线职工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劳模工匠攻关基地,成为职工的大学、工匠的摇篮。
  同时,聚焦“太忻一体化”建设等重大部署,组织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7.79万项,为职工创新创造、展示才华搭建了广阔舞台。值得一提的是,由省总工会首创的“五小”竞赛被写入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上升为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全省参赛职工累计达1964万人次,产生创新成果54.4万项,创造经济价值327.1亿元。
  为激发广大职工持续学习、不断创新、加快成长的内生动力省总工会创新开展“新时代最美劳动者”“三晋工匠”年度人物选树发布活动,大力倡导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鲜明导向。全省5356名工人党员当选各级党代会代表,十年来涌现出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153名、省劳模1479名,其中,由普通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的周建民、韩利萍享受公司副总待遇,农民工出身的全国技能大赛冠军、全国劳模贾向东当选为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职工群众政治社会地位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做强文化阵地 推进职工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省总工会在全国率先创建工会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站(点)2000余个,用职工听得懂、听得进、听得美的方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以工人文化宫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职工服务阵地扩容提质行动,省总工会下拨专项补助2.37亿元,推动全省64家工人文化宫在回归公益中焕发生机,成为广大职工学习娱乐的“大学校”。
  同时,为全力打造好“工字”品牌、做强文化阵地,推动职工文化发展,省总工会推出了三个方面新举措:
  创新宣讲载体。省总工会在省级层面创建300个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示范站(点),带动基层工会在企业、工地、项目建立2000余个宣讲站(点),把“大学习”课堂搬到基层;组建一批由工会干部、劳模工匠和文艺骨干等组成的宣讲队伍,他们既是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员,成为活跃在职工身边的宣传队、党的创新理论的播种机。
  打造“工字”品牌。开展1000场“三送三进”慰问演出活动,通过向省级专业艺术团体定制文艺节目、邀请劳模工匠讲述“身边的奋斗故事”等形式,为一线职工送上精美的文化大餐,形式活泼,寓教于乐,深受广大职工欢迎,要求“加餐”“点菜”的呼声不绝于耳。
  提升文化阵地。大力推进工人文化宫建设扩容提质。省总工会出台经费支持政策,对市级工人文化宫新建、改建项目分别给予2000万元、1200万元补助,对县级工人文化宫新建项目给予500万元补助,原属贫困县的,补助额度上浮50%。截至目前,省总工会累计下拨专项补助2.37亿元,对27家工人文化宫新建改建项目给予了支持。据介绍,目前全省已建成工人文化宫64家,到“十四五”末,力争每个市、县都有自己的工人文化宫。
  团省委
  青春力量 蓄势待发
  着眼为党育人目标 激励青少年创新创业创优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交给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塑造和主观世界的改造。
  因此,团省委始终以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为主旋律,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线上线下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我的中国梦”“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各类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活动。
  同时,团省委着眼为党育人目标,把握时代特征和青年特点,构建“青”字号思想引领体系,针对青少年思想引领开展了立足“故事化”解读、“平台化”传播,用党的理论浇筑“青年魂”;立足“项目化”推进、“品牌化”推广,用奋斗激情点燃“青年志”;立足“产品化”诠释、“分众化”引导,用核心价值感召“青年心”等多项举措。
  其中,为激励青少年创新创业创优。一方面,团省委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常态化开展仪式教育、交流分享、政策宣讲、参观寻访等活动。连续5年实施以青春建功为主要内容的“青春兴晋”行动,线上话题和线下活动参与量累计达2.6亿人次。另一方面,突出特色树品牌。深化“青年志愿者”“青年突击队”“保护母亲河”“创青春”“三下乡”“返家乡”“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等活动,突出实践体验的教化功能,使活动接地气、接人气、接时代之气,让每个青少年群体都拥有自己的订制化品牌。此外,还建设了1555个“青年之家”,为这些活动开展提供阵地支撑。
  落实两个《规划》 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取得成效
  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是团的工作生命线,也是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团省委始终坚持以青少年为中心,以推动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山西省青少年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为抓手,整合各类资源服务青少年身心健康、个人成长、事业发展和权益维护等普遍性需求,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开展针对性服务、完善服务体系等举措,以服务感召全省青少年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在开展针对性服务中,团省委针对大中专青年学生群体,常态化开展“兴晋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十年累计完成科技作品1574件、创业计划1833个,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实施“千校万岗”大中专学生就业帮扶行动,动员3400多家企业提供8.41万个就业岗位。针对困难青少年群体,争取到4000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实施“助力计划”困境青少年服务项目,开展帮扶活动5803场,为56702名困难青少年提供帮扶;希望工程筹款1.93亿元,帮扶青少年4.13万名。
  省妇联
  巾帼先锋 争先创优
  持续关注急难愁盼 妇女维权和服务更加有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通过源头参与、维权服务、关爱帮扶等多项措施,把维护妇女权益工作做在平常、抓在经常、落到基层,不断增强妇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源头参与中,省妇联积极参与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修改,积极参与我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家庭暴力预防和处置办法的立法工作;在维权服务中,深化“建设法治山西·巾帼在行动”活动,通过普法讲座、面对面现场咨询、法治文化活动、模拟法庭等形式,大力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大力宣传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引导广大妇女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关爱帮扶工作中,通过开展“三晋巾帼健康行动”、寒暑期儿童关爱服务等活动,配合政府做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民生实事,发挥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等公益慈善平台作用,开展各类关爱帮扶活动,将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妇女儿童身边。
  十年来,省妇联共举办普法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8.3万余场,累计筹集发放资金1.96亿元,帮助困境妇女儿童19.2万多名。
  全面落实“三个注重”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更富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全面落实“三个注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省妇联通过深入开展家庭文明创建行动,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行动、深入开展良好家风培育行动,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在开展家庭文明创建行动中,省妇联坚持做好“家”字文章,不断创新妇联家庭文明建设工作载体,形成了“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绿色家庭”“最美拥军家庭”“最美抗疫家庭”等有声有色的品牌活动矩阵。十年来,共涌现出全国和省级五好家庭456户、各级各类最美家庭17.6万户,带动千万家庭见贤思齐、争创最美。
  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行动,坚持把家庭教育融入日常、落到实处,积极推动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因地制宜为广大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十年来,建设省级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和亲子阅读基地153个、网上家长学校284个,开设“晋姐家教”网络微课堂,举办家教工作队伍骨干培训,建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9303个、培育家庭教育社会组织284个。实施春蕾计划、家校平安、恒爱行动、爱在开端等公益项目,受益家长和儿童达20万人次。
  在开展良好家风培育行动,省妇联开展“书香飘万家”亲子阅读、“颂党恩·传家风”红色家风故事接力、“家和万事兴·家教家风巡展”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弘扬清廉家风“四个一”主题宣传教育,举办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巡讲等活动,充分发挥遍布全省各级各类“最美家庭”的示范引领作用,十年来,共举办各类家教家风主题实践活动4.4万多场次。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07期

  • 第2022-09-06期

  • 第2022-09-05期

  • 第2022-09-02期

  • 第2022-09-01期

  • 第2022-08-31期

  • 第2022-08-30期

  • 第2022-08-29期

  • 第2022-08-26期

  • 第2022-08-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