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健康

说睡就睡?你有可能患了发作性睡病!

  “前一秒还在说话,下一秒就睡着了”“上课的时候怎么又睡觉了?”“这才刚起床,怎么又睡着了?”……生活中,这些情况是不是经常听说?这些事件的主人公常常因为无法控制的睡眠以及猝倒,饱受身边人误解甚至歧视,无论是学习、社交、恋爱还是工作,无一不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
  “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别人口中的‘懒虫’,他们只是生病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神经内科的苏晹力表示,“他们可能患上了发作性睡病。”那究竟什么是发作性睡病?它和普通的“打瞌睡”有什么区别?苏晹力做了进一步解释——
  A 白天嗜睡、出现幻觉……可能是得了发作性睡病
  “很多人都觉得睡眠少是个问题,往往会忽略睡得多,也是一种病。”苏晹力说,“尤其是那种白天睡眠比较多的,很容易被误解。”
  苏晹力介绍,发作性睡病主要表现为日间过度思睡、猝倒发作、入睡前或者初醒时的幻觉及睡眠瘫痪等情况。但每个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表现都不一样,有的临床表现很轻,只有白天犯困的症状,小睡一会儿就能改善;有些患者的症状表现很重,会严重影响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
  日间过度思睡是发作性睡病最常见的症状,几乎100%患者都会出现,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有时可能出现在行走、进餐或者交谈时。在外界刺激减少时,例如看电视、看书或者开会时更容易出现。如果在这个时候睡上一觉,往往会有精力恢复的感觉,但精力的恢复持续时间往往不长。“简单说,就是他可能感觉很困,睡上5分钟,就精力充沛了,但很快,他就又困了。”苏晹力说。
  猝倒是指大笑或者强烈的情感刺激后出现浑身无力、突然跌倒的情况。但儿童患者的猝倒症状往往不典型。睡眠幻觉是指患者在入睡前或者刚醒时会看到熟人的影子、听到熟悉的声音,或者有被触摸的感觉,这种体验往往十分真实,常常让人无法分辨梦境和现实。“还有就是从睡眠中醒来身体好像被压住了不能动一样,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鬼压床’。”苏晹力说。
  除此之外,夜间睡眠紊乱也可以是患者就诊时的主诉之一,主要表现为睡眠不安,多梦易醒,醒后再入睡困难等,也可以有周期性肢体运动以及快眼动睡眠期行为异常的情况。“有些发作性睡病的患者还会出现体重增加、性早熟、精神障碍、认知功能损害等其他临床表现。”苏晹力说。
  
B 说是“罕见病”但它的发病率并不低
  “这种病虽然被称为罕见病,但它的发病率其实并不低,目前大约是1/2000。”她说,“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家医院的员工在4000人左右,那就有两个人会是发作性睡病的患者。”而发作性睡病的好发高峰有两个,一个是在儿童期,七八岁左右;另外一个就是青少年时期,“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患者发病都在25岁以前。”苏晹力说,但这并不是说过了25岁就一定不会发病了,只是发病概率相对较低。而据媒体报道,目前发作性睡病的最小发病年龄是3岁,最大发病年龄可在70岁发病。
  这种病的患者遍布世界各地,不分年龄种族。“很多患者往往被误认为是爱在上课时睡觉的顽皮学生,而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及治疗。”苏晹力说,尤其是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因为正处在求学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将对患者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建议家长们在发现孩子有白天嗜睡、秒睡等情况时,及时带孩子就医。”苏晹力说。
  至于成年患者,容易把这种病的症状误解成压力或睡眠不足,加之由于发作性睡病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差异大,公众普遍对此病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患者并不清楚自己已经患病。“对成年患者来说,还是那句话,不要觉得睡觉少才是病,睡得多了也可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而早期精准诊断对于控制该病症状、帮助患者走向健康生活有着积极意义。所以,一旦在生活中出现了上述症状,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认为只是因为自己困了而已,应当怀疑是否是患了发作性睡病,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C 病因暂且不明 家族中有过患者的应当注意
  苏晹力介绍,发作性睡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考虑通常与原发的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先天性遗传或外伤等因素有关。
  “有研究显示,之前我国曾经出现的猪流感病毒,会破坏人们大脑神经中控制清醒的部分,导致并发。”她说,“至于遗传因素,如果父母有发作性睡病的病史,那孩子患病的几率就很大,但也不是绝对。”
  那会不会有些因素诱发发作性睡病?或者说,能不能预防呢?
  对于这点,苏晹力表示,相对来说,患有神经系统疾病者、家族有遗传史、长期睡眠颠倒、爱熬夜等生活习惯不良的人群,易发生发作性睡病。这些人在受到外界强烈的精神刺激以及生活习惯不良、睡眠习惯改变等情况时,都有可能引起发作性睡病。
  但因为这种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还不得而知,所以医学界目前没有确切的预防方法。
  “只能是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工作,避免单一、重复的工作。”苏晹力说,同时避免头部外伤、积极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以免并发此病。
  
D 没有特效药治疗需要综合考量
  据了解,目前发作性睡病的治疗还没有针对病因的治疗,所有的治疗主要针对发作性睡病生活影响最大的几个核心进行,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通过使用缓解嗜睡症状的药物来控制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见的药物有中枢兴奋剂、抗抑郁药等。“一部分患者的症状会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轻,而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服用对症治疗药物,也能改善嗜睡的情况,并减少患者的猝倒情况。”苏晹力说。
  但发作性睡病的治疗周期一般较长,需要长期治疗以缓解症状,所以非药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是患者的配合。”苏晹力说,发作性睡病的有效治疗需要规律的夜间睡眠与白天定时小睡,所以医生一般较鼓励患者每天8小时或更多的夜间睡眠,并规定睡眠时间与觉醒时间。而每天白天定时小睡2次或2次以上,有助于维持觉醒状态,提高日间生活功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秒睡”,所以发作性睡病患者不适合任何形式的倒班工作,在生活中,患者应该避免驾驶、高空及水下作业等;保持乐观的态度,当存在自卑或抑郁情绪,应及时寻求心理帮助或治疗;也不可太过兴奋,从而避免猝倒发作。对于青少年患者,家长和老师应认识到日间思睡及猝倒是疾病表现,并对此表示理解,协助青少年患者进行心理建设和长期的疾病管理。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26期

  • 第2022-09-23期

  • 第2022-09-22期

  • 第2022-09-21期

  • 第2022-09-20期

  • 第2022-09-19期

  • 第2022-09-16期

  • 第2022-09-15期

  • 第2022-09-14期

  • 第2022-09-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