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子夜

簪菊之美

  菊花开的日子,我的芳邻,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常常把园圃里的菊花,折一枝簪在发髻边,走来走去。有好几次,她掐了紫色菊花,送过来,让我也戴上。我欢喜着收下,却不敢戴出去。我内心希望像她一样,戴着花儿,出来进去;可是,我犹豫着,总觉得有点招摇。
  她心头的花,是亮着的。我呢,很惭愧,内心的花朵是葸的,缺乏夺目的光彩。是谁说的,一个女人,有心气从春头的梅花望向秋末的菊,那便是幸福的状态。我想,一个女人,有胆气把花朵日日戴在发间,那是懂得美敢于美的人。她懂得人与物之间流转的那种韵致。
  内心浩瀚,容得下不同眼光的打量,她的格局大,敞亮。我做不到,可我多么喜欢。
  自己喜悦着,也把自己的喜悦之意传播给别人。我想,这是一种对生活的诚意。
  《红楼梦》里的贾母,也是懂得美的人。她有富贵尊荣,也有生活情趣。会吃会穿,还懂茶道。她喝老君眉养生,用梅花雪水浸泡;赏戏,听琴,讲究赏月之道,“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听曲要“铺排在藕香榭的亭子上,借着水音”;她指导惜春作画,教宝钗居室布置,告诉凤姐蝉翼纱和软烟罗的区别。这修养,固然有优越的家世撑着,但细节上的婉转心思,人与物之间微妙流转的韵,并不是家世所能赋予的。
  那是一种修炼。犹如菊花历经春夏,岁月的炎凉并不妨碍她傲然盛开的美。
  簪花于发间的人,会表达美,展示美,被美引导着前行,这样的人不会老。岁月越深,容颜愈纯美,杨绛如此,奥黛丽·赫本也如此。她们脸上的皱纹里,不存在骄横、卑微、怯弱、自怜,也没有烟火市井气,只有云淡风轻,素雅干净。
  她们像九月的菊,敢于在花季隐逸,也敢于在霜风中盛开自己。

□米丽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0-20期

  • 第2022-10-19期

  • 第2022-10-18期

  • 第2022-10-17期

  • 第2022-10-14期

  • 第2022-10-13期

  • 第2022-10-12期

  • 第2022-10-11期

  • 第2022-10-10期

  • 第2022-09-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