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车已经到村口了……”近日,汾西县僧念镇仁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黄建斌兴奋地向村民报告着消息。刹那间,原本静谧的仁马庄村热闹起来,早早聚在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村民涌出大院,站在路边翘首期盼着“亲人”的到来。车辆刚刚驶入大家视线,村民便热情地向“亲人”招手:“早就盼着你们来了,一直盼着……”
村民心中的“亲人”,是驻临陆军航空兵学院某旅的官兵。当日,在蜿蜒盘旋的绕山公路上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十余名官兵带着一整车生活物资及医疗物资,来到仁马庄村。官兵们也早已按捺不住激动心情,打开车窗挥动手臂,回应着村民的热情。
官兵帮扶为小山村注入动能
车门刚打开,该旅副政委崔桂宝便被村民团团围住。“崔政委,您快到我家去看看小羊崽,比上次您来时又多了几只。”“崔政委,我家的红薯今年丰收了,您一定去尝尝……”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汇报”着自己生活的变化。
仁马庄村位于汾西县西部,是一个由6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400余户村民分散居住在山麓间,大都外出打工,常驻村民不足100户。2016年,仁马庄村被确定为驻临陆军航空兵学院某旅的定点帮扶村。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亲缘”。
谈起对仁马庄村的第一印象,崔桂宝回忆道:“人口少、村子荒凉。”
仁马庄村经济基础薄弱、劳动力缺少,自古以来靠天吃饭,农作物种植条件局限。为此,该旅对症下药、精准帮扶,在僧念镇党委、政府的紧密配合和支持下,紧贴仁马庄村实际,坚持改善民生和发展产业并举,智志双扶,帮建了核桃园灌溉项目、核桃油项目、养羊项目,同时收购农副产品,拓宽农副产品销路,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也为这个宁静的小山村注入了奔涌动能。
帮扶伊始,该旅先后为仁马庄村购置了100只山羊、10头牛,还聘请专业人员教授他们养殖技术,53岁的黄虎明便是受益者之一。“学了养殖技术就是不一样,以前养几只羊都力不从心,通过部队的帮扶,现在养羊数量增加几十倍,也没感到累!”如今,黄虎明还聘请了4名村民帮忙养羊,“村民在我这儿既能挣到工资,也不耽误他们干自家农活,大家日子都有奔头。”黄虎明说起这些,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彼时的羊圈里不时传出几声咩咩叫声,“新生了好几只小羊崽,等到过年长大后又能卖个好价钱。”
几年时间里,仁马庄村通过部队帮扶的养羊、养牛、规模化种植核桃经济林等产业,人均年收入由4000多元增加到13000元。
“我们村自2018年年底整村脱贫后,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全体村民也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黄建斌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村里大变样
在该旅官兵的帮扶下,村里修建了平整宽敞的水泥路,6个水库全部建成,水管也直通地头,旱地变成水浇地。
55岁的村民黄会生多年在外务工,三年前回家后惊喜发现,村里大变样,当即决定回村种地,“咱农民干起老本行,精神头也足了。”黄会生说,自己奔好日子的底气是部队给的,精神头是自己这几年日子越过越好攒的,部队为村里捐赠的十多万元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更是为村民的生产生活增添动力。
如今,黄会生家的玉米产量逐年增加,“我今年准备栽种一些土豆和红薯,成熟后部队也会直接收购走,让我们销路不愁。”黄会生说自己一定要全力做好绿色生态种植,让部队官兵吃上更优质的土豆和红薯。
“下一步,我们还会将营区内闲置的土地做好规划利用,让仁马庄村民免费耕种,增加他们收入。”崔桂宝表示。
建起多个“驿站”丰富村民生活
日子富了,精神生活也要迎头赶上。为开拓村民视野,该旅成立政策宣讲小组,组织慰问演出,大力宣传党和政府惠农富农政策。
此外,该旅还为仁马庄村捐建了多个“驿站”。空闲时间,村民走进“学习驿站”,翻书充电;偶尔不想开灶,便会前往“敬老驿站”吃一顿爱心餐;身体偶感不适,“医疗驿站”的药也是部队免费提供;参与村里的集体劳动和文明行为评分,挣到积分还可以去“扶志驿站”免费换取部队给的生活用品。
“好得很,满足得很!”69岁的村民蔡花记现在是“敬老驿站”的一名“员工”,和同龄人聊聊天,帮忙做做饭,每个月还有额外收入,她为现在的生活竖起大拇指。
此时的“医疗驿站”里,也挤满了前来寻医问诊的村民,部队官兵正有序开展义诊工作,测血压、测心率、发放免费药品、提供健康咨询、叮嘱注意事项等。截至目前,该旅在仁马庄村开展义诊9次,辐射村民800人次。同时,该村先后有9名大学生受到该旅的资助。
驻临陆军航空兵学院某旅先后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38万余元。“村美了,人富了,大家精神头也好了。”黄建斌感慨地说,“经过部队的全力帮扶与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现在的仁马庄村已经脱胎换骨,回乡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还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仁马庄村未来可期。”
山西晚报记者 刘江 通讯员 赵俊 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