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作为一家负责任的综合性保险集团,中国太保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己任,坚持金融向善,把握客户需求,深耕主责主业,践行责任担当,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蹄疾步稳,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历久弥新。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坚定不移服务实体经济
2022年9月16日,中国太保与进博局签署新一轮三年合作协议,成为第五至第七届进博会核心支持企业和指定保险服务商。2018年以来,中国太保已连续为4届进博会和3届服贸会提供综合保险方案和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服务,累计保额超过3万亿。
近年来,中国太保始终将助力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扛在肩上。支持首台套、新材料开发,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力大湾区,开展关键领域投资布局,服务京津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精准滴灌为普惠金融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围绕“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持续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助力中小微企业获取资金过千亿元,国内首创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重点关注及支持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环保绿色及涉及节能减排相关企业。
发挥险资优势服务实体经济新发展格局。从十年前护航传统制造业,发展至新材料、新能源、新基建、生命健康、绿色保险等重点领域,全面提升防范化解新型风险的能力。
中国太保围绕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城镇化战略等重大工程项目和民生工程,发挥险资的优势,实现了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有效对接。
增进民生健康福祉织密多层次医疗保障网
大病保险是大病患者的第二重保障,也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制度。作为首批具备大病保险业务承办资格的保险公司,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太保寿险在15个省份、54个地市开展大病保险业务,保费规模61亿元,覆盖参保人群9581万人,累计赔付2579万人次,赔付金额近270亿元。
主动融入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近年来,中国太保积极推进各类政策性和普惠型健康险,截至2021年末,已参与惠民保项目35个,累计覆盖参保人数2100余万,占全国惠民保参保人数的近五分之一,其中上海“沪惠保”参保率38.5%,参保人数达到739万,创下国内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项目参保人数之最,为全国普惠保险项目高质量发展树立典范。2022年版“沪惠保”累计参保人数超650万人,刷新“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续保纪录。
践行“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大健养蓝图。中国太保与红杉中国、瑞金医院等顶级机构开展合作,共同筹建广慈太保互联网医院,推出“太医管家”自有健康服务品牌,目前已惠及超300万用户,持续引领中国“家庭医生+管理式医疗”的创新实践;参股广慈纪念医院,布局高端医疗;成立规模超过百亿的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广泛布局;加快个人养老保障产品和服务体系建设,11城12家“太保家园”成功落地。
专业推进“农险+”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投保后,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耕地地力提升工作。地力有所提升,不仅能实现粮食增产增收,还能获得每亩地最高800元的保险赔款。”广东农户陈其南说。陈其南口中的保险正是中国太保产险广东分公司为梅州大埔县约2万亩耕地提供约2000万元的耕地地力指数保险保障,该农险产品最大创新点在于引入正向激励机制,调动了农户参与耕地地力提升的积极性,将成为提升耕地地力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金融支农新模式。
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中国太保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持续在巩固脱贫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关键作用,不断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提升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创新推进“农险+”,助力引灌越来越多的金融“活水”至乡村。
中国太保创新推出的“防贫保”已覆盖全国1150个区县,提供保险保障金额超过33万亿,惠及超过亿级人口,累计提供救助金额超过16亿元。坚持走“产品+技术+服务”创新道路,创新助农惠农强农方式,聚焦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创新产品3615款,覆盖品种近240种服务,3750个“三农”服务站遍布全国。
推动绿色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中国太保积极推进绿色转型保障与农业安全保障的融合创新,助力落实绿色转型保障、提升农业安全保障。同时,中国太保在“三农”领域将探索固碳价值实现方式作为创新重点,积极部署生态碳汇保险布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路径,促进农业产业绿色转型。
长期以来,中国太保围绕保障清洁高效能源体系建设、降低污染消耗、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等方面,推进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全方位助力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为国家经济绿色化转型提供融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