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往事

知青点上的青春往事

  年轻时,我作为插队青年中的一名,响应祖国号召,插队在了晋南产麦区一个叫绛县的小村里。我们这些插队青年的青春年华就绽放在了那个苦乐参半的知青点中。如今回想起来,感觉自己的青春岁月虽然辛苦,但却无怨无悔。
  过去割麦子没有机器,都靠人工,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男人割麦子,女人坐月子”,用来形容割麦子这件事情有多么受罪。所以一到收割麦子的时候,大队就给我们吃“白龙过海”,其实就是一大碗白开水里泡上白面馍。如果碗沿上再放上两根筷子,那就意味着有炸油饼可以吃。
  割麦子时我们头顶烈日、弯腰驼背,常常累得腰酸腿痛,甚至手心里都会流血。不过让女知青们最难忍的不是手心出血,而是那如雨的汗水顺着两个裤筒直往下流,刺得大腿生痛还不好意思说。男知青们则唱着信天游里的“井子里绞水,桶桶里倒,妹妹的心事我知道。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唱着唱着就帮心爱的女知青割麦子去了。我们知青点的不少男知青就是靠着心甘情愿磨出的满手血泡,最终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另一个苦差事是冬天开展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有一年冬天,生产队长发现男女知青在工地干劲儿不大,灵机一动,就让男知青拉小平车,女知青推车,两人搭配成一组,然后开展对手赛,结果三天的任务一天就干完了。还记得当时有位叫小琴的女知青,她为了争第一,她哥哥送她俩馒头,自己没舍得吃,到中午偷偷地塞给了拉车的那位叫小平的男知青。男知青们发现后就开始起哄,工地上顿时就是一片欢声笑语。后来还真是小琴和小平结成的对子拉得土方最多,生产队长在总结会上,高兴地一个劲儿说:“这真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呀!”
  记得有年冬天炸土山垫地时,一个名叫边常的知青负责打眼放炮,当时他装了3炮,可是引爆后只响了2炮,等了一会儿,那一炮还没有响,大伙都认为是哑炮。就在队长准备阻拦边常的时候,他已经跑到了半山腰,忽然一声巨响,我们眼看着在一个巨大的热浪里,边常像坐上土火箭似的被发射到了半空中,然后又像流星似的一头扎到了地面上。更让人称奇的是,在我们准备为他开追悼会的时候,他居然从土堆里像个土地爷似的爬了起来,我们拼命地跑过去看,只见他嘴里、眼里和耳朵里全是土。里里外外检查了好一阵后,才发现他竟然安然无恙。从此,他就得了一个炸不烂的“土火箭”的名号,很快在知青中就出名了。
  我们知青点还有个老北插,是个有名的数学天才。他一直对生产队长说,他能用定向爆破,把里册峪的半座山搬移到对面两山相夹的大山沟,拦腰筑坝建成一座大型水库。当时别人不相信他,可是县委书记和水利局的领导采纳了他的方案。在筹备了几个月后,经省里批准,1975年1月23日,在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后,绛县里册峪水库完成了定向爆破筑坝。那时用炸药260吨,爆破石方32.3万m3,堆筑的坝高达32米,奇迹般地建成了当时山西省最高的一座定向爆破堆石坝。
  那年,第一期的《山西水土保持科技》以《绛县里册峪水库定向爆破筑坝成功》的标题作了详细的报道。这座大坝为后来全县的抗旱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那个老北插也成为我们这个知青点的骄傲。

陈玉霞(绛县)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0-25期

  • 第2022-10-24期

  • 第2022-10-23期

  • 第2022-10-22期

  • 第2022-10-21期

  • 第2022-10-20期

  • 第2022-10-19期

  • 第2022-10-18期

  • 第2022-10-17期

  • 第2022-10-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