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山西晚报

53岁男子打羽毛球时突发心梗

救命神器AED让他的心脏又跳了起来

  •   一名53岁的男子在打羽毛球时突发心肌梗塞,刚到球馆的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名誉主任陈再彬第一时间对男子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工作人员取来馆里配置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对男子进行2次除颤后,男子恢复意识。这是2022年10月23日18时10分,发生在山西体育中心体育馆内的一幕,经过现场众多热心人、120急救人员和山西白求恩医院心内科医生的接力抢救,男子康复出院。
      11月4日到5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事进行采访,多位参与抢救的医生均表示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AED,极大提高了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战略》,推进健康山西建设,从2020年开始,山西省红十字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牵头单位,在全省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AED,至今已累计投放1823台,仅2022年就投放了800台。
      就是这样一台台小巧的AED,从2020年开始已成功救治4名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生命。
    1 男子心脏骤停 众人接力抢救
      “救命呀,救命呀……”一声声求救声引起了正准备打羽毛球的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名誉主任陈再彬的注意,只见已经69岁的他快步上前,发现倒地的男子双手抽搐,面色青紫,没有了意识和呼吸,“一看就是心脏骤停,我赶紧对他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指导男子的家属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告诉她‘我按压30下,你就捏住鼻子吹两下’。”陈再彬说,就在他对男子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在馆里的众多羽毛球爱好者纷纷加入了抢救行列,有人打120,有人去找场馆的工作人员,有人为他擦汗,和他一起打球的张永明也在他的指挥下帮男子侧卧,防止呕吐物导致其窒息。
      陈再彬说,那一刻,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男子转危为安。
      从现场监控视频能清楚看到,就在陈再彬给男子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场馆的工作人员张晓荣带着馆里配置的AED快速跑到男子身边,打开AED为男子进行除颤,连续两次除颤后,陈再彬仍继续为男子进行心肺复苏。此时,场馆工作人员冯彤彤、陈升(他们曾在2020年11月18日16时19分,用AED为在山西体育中心游泳馆泳池内突发心脏病溺水男子进行施救,他们也是经过红十字救护员取证培训,获得证书的救护员)也赶到现场,接替已经汗流浃背的陈再彬继续对男子进行心肺复苏。
      不久,太原市急救中心小店站急救人员尚晓飞、高小凤和武卫民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对男子进行急救,“心电图显示男子是急性心梗,我们对男子进行心梗急救后,快速将男子抬上救护车,途中与山西白求恩医院急诊联系,让他们做好抢救的准备。”尚晓飞说。
      与此同时,山西白求恩医院心内科的医生也开始做着抢救准备。“在急诊室,男子又一次室颤,我们对男子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就在男子在手术室进行术前准备时,又一次室颤,继续除颤后,我们对男子进行了血管造影检查,发现他的冠状动脉前降支(一支供应心脏的主血管)有个血栓,我们用取栓术将堵塞的血栓取了出来,发现心脏供血恢复正常。”山西白求恩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郑磊说,术后病人进行了抗血栓的治疗,一周后复查了造影,发现血栓大部分已消融,目前患者已出院。
    2 医生感叹 场馆配置的AED功不可没
      郑磊说,正常心脏的跳动是一下一下,而室颤也就是心脏的收缩频率高达200次,心脏一直在抖动,失去了对心脏的供血功能,相当于心脏停止跳动。在宝贵的黄金4分钟内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室颤如果不及时除颤是无法自行恢复的。“这个病人如果不是被放置在场馆里的AED进行第一时间除颤,很可能抢救不回来。”郑磊说,AED在关键时候真的能救命。
      除此之外,尚晓飞和第一时间施救的陈再彬都表示,这次之所以能成功施救与场馆配置AED密不可分,AED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极大提高了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他们认为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AED很有必要。
      据了解,AED全称“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的“心脏急救设备”,可供非专业人员使用,在心脏骤停的第一时间给予电击除颤,帮助患者恢复心脏跳动。AED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患者的急救设备。最大特点是无须使用者具备高水平判读心电图能力,只要根据录音指示,接通电源,按动放电按钮,即可完成心电图自动分析、除颤。一般非医务人员在接受4小时学习演练后,都能完全掌握。
      采访中,陈再彬多次强调男子能被成功抢救是众人集体努力的结果,这件事也反映出社会的正能量。同时他也多次强调生命的“黄金4分钟”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术”应向全社会推广,人人都学会心肺复苏术正确的操作流程。对此,山西晚报记者也了解到,不论是太原市急救中心,还是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甚至是山西省红十字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他们每年都坚持开展多场急救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市民的自救互救意识。
      陈再彬说,要掌握心肺复苏术首先是按压的部位要正确,也就是胸部正中的位置(两侧乳头连线的中间),其次每分钟按压的频次在100次至120次之间,按压深度要大于5厘米。除此之外,AED根据语音提示就能操作,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电机正确的安放位置,一个安装在心尖部位,也就是胸部的下面,另一个安装在右锁骨下。
    3 3年来全省投放1823台AED 培训达11万余人次
      AED主要投放在了哪些地方?3年来在全省的投放数量达到多少台?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山西省红十字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救护培训科科长刘建玲,她说,从2020年以来,山西省红十字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连续3年深入开展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大力推动“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活动,已累计投放1823台AED,培训人数达11万余人次,于2020年11月18日16时19分、2021年8月15日、2021年7月26日19时10分和2022年10月23日18时10分,成功挽救了4名患者生命。
      2022年,按照“边定点、边培训、边配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方式为配置点举办AED相关专项培训,在全省人流密集公共场所安装了800台AED,累计培训5.6万余人次。
      据了解,AED投放的位置主要是人流密集场所,如机场、火车站、地铁、高铁站点、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枢纽及高中以上院校、旅游景区、体育、文化场所等公共场所。“今年,我们创新在太原公交6个公交枢纽、4路敬老号、849路投放42台AED,成为首批‘流动AED’设置点。”刘建玲说,在公交车上配置AED,就是要让AED真正动起来,打造“移动急救站”和“流动宣传点”,让“救命神器”AED能够随时随地地高效发挥作用,让老百姓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和学习AED使用知识。
      下一步,山西省红十字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还要加大AED投放的覆盖面,利用小小AED撬动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大培训,加大对配置点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让更多的老百姓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及AED的使用,让人人成为能救、敢救、会救的红十字救护员,以实际行动推进健康山西建设。

    山西晚报记者 杨洲芬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04期

    • 第2022-11-03期

    • 第2022-11-02期

    • 第2022-11-01期

    • 第2022-10-31期

    • 第2022-10-28期

    • 第2022-10-27期

    • 第2022-10-26期

    • 第2022-10-25期

    • 第2022-10-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