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原市万柏林区人民法院西山法庭接连受理了4起因漏水而引发的邻里纠纷。不同原因引发的滴漏矛盾,造成邻里关系紧张。法官充分释法说理、多次劝导沟通,当事人几经权衡利弊,历时半个多月,最终顺利解决。
房屋滴漏带来不少麻烦
余女士2020年7月就发现自家门厅吊顶上出现了一片湿痕。随着时间流逝,这片湿痕逐渐扩大,顶灯周围也出现了痕迹,导致顶灯时亮时不亮。接着,湿痕部分愈演愈烈,开始掉墙皮、掉石膏块儿,最后形成一个局部缺损的窟窿,间断漏水。楼上住户李某于2021年4月、10月修缮两次,却没见成效。余女士先后向物业、社区、政府热线等寻求帮助无果,遂将楼上住户李某诉至法院。
李女士与郝先生今年5月发现楼道有大量水流,随即通知物业小区漏水,需要进行维修;物业未进行维修,放任漏水事故发生。李女士与郝先生随后经物业核实,确认房屋漏水原因为楼上住户薛某家中水龙头跑水,导致李女士的大量家具电器被淹,损失严重。李女士与郝先生多次找薛某协商赔偿事宜,但都被薛某找寻各种理由置之不理。由于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李女士与郝先生在外租房居住,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薛某赔偿原告房屋损失等合计100323.48元。
秦先生则是因为楼上邻居装修而遭了殃。因楼上魏某家中装修不当,造成秦先生家中卫生间、客厅屋顶大面积、多处漏水。自2021年3月漏水至今,秦先生多次与楼上魏某进行电话、上门等沟通,魏某均未实际处理。故秦先生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魏某对秦先生家中因漏水造成的损害赔偿13300元;请求判令诉讼费由被告魏某承担。
岳先生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2022年5月,岳先生在正常使用厕所及排污管的时候,发现污水排不出去,导致污水反流,诱发漏电给家人带来了安全隐患,于疫情期间被迫离家、孩子也因此停学,给一家人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损失。岳先生多次找楼下的高女士沟通,要求疏通厕所排污管道,但均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岳先生将高女士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高女士立即疏通,恢复该厕所排污管道的通畅、赔偿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失费等。
案件全部调解结案
4起纠纷并非同时发生,但无论原告被告,当事人来到法院时皆是怒气填胸。遭受滴漏的原告自是深受其害,满腹委屈,有的甚至哽咽难言,只希望法院判如所请,还一个公道。而进行修缮却不见成效的被告也是十分憋屈。
此类案件看似法律关系简单、标的额不大,但鉴定费用较高,通过鉴定认定损失无形中扩大了漏水成本,再者双方当事人内心早有芥蒂,彼此抵触情绪强烈,处理不好不仅可能导致当事人之间反目成仇,更有可能对小区管理、邻里风尚的维护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法官李毅认为充分利用调解才是处理此类纠纷最佳的方式,真正实现案结事了,有效恢复友好邻里关系。李毅先是勘察现场情况,询问专业的装修人员,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制定调解方案,安排助理张惠、书记员武晓慧分头行动。
他们一方面与被告沟通,讲明漏水起因过错、法律层面上相应责任的承担,让被告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过错以及自己的不主动作为造成的不好影响,并采用代入的方式让其换位思考原告心有不快的情绪。
另一方面从邻里情谊入手安抚原告,希望能够通过调解的方式督促被告积极处理。同时引导原告对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是否自身在处理方式上也存在瑕疵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比如与被告沟通不够及时,没有及时引入物业、居委会等第三方介入,对方修缮过程中自己也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等,劝导原告一味埋怨不如放下芥蒂,共同解决问题。
李毅法官团队通过“背靠背”讲道理、讲情理的方式,从打电话时时沟通进展,再到面对面化解心结,经过充分释法说理、多次劝导沟通,当事人几经权衡利弊,历时半个多月终于各退一步,最终调解结案。在出具调解协议后法官也积极督促被告于领取调解协议当日就及时履行赔偿责任,并对需要履行修理责任的被告讲明法院强制执行措施,以督促被告及时履行义务。
至此,4起案件全部调解完毕。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