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山晚调查

关注老旧小区改造——经验篇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问效于民

  •   2021年,省政府出台《山西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到“十四五”期末,我省基本完成7701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
      《行动方案》指出,2021年,全省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866个。到2022年年底,完成全省需改造小区总量的35%以上;2023年年底,完成总量的60%以上;2024年年底,完成总量的80%以上;2025年年底,基本完成改造任务。
      为了实现目标,各地有什么好的办法和经验?山西晚报记者带大家来看一看。
      太原市小店区:改造既要“面子”又要“里子”
      安装了39部玻璃幕墙电梯,方便居民出行;增设了6处充电动自行车棚,解决小区“飞线充电”难题……11月12日,走进即将完工的太原市小店区山西大学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粉刷一新的浅咖色建筑外墙,凉亭、绿植和沥青铺就的马路,让人眼前一亮。
      山西大学小区建设年代久远,45栋楼,涉及居民2205户。此次改造包括老旧小区改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电梯加装等工程。
      本着“既要里子又要面子”的改造原则,小区实施了强弱电入地、雨污分流、综合管沟等工程,更换了小区的供水供暖管道、路灯,安装了监控系统,硬化了道路路面,修缮了崭新的围墙,新建了具备充电功能的6处电动自行车棚,完善了休闲场地等。
      小区还新建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增加了垃圾分类收集点,规划了停车位,增加标识标线(含消防通道)、文化墙。目前小区改造已基本完工。
      像山西大学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一样,今年小店区启动223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小店街办、坞城街办、学府街办。目前,162个小区完成地下管网改造,71个小区完成水稳、垫层铺设,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地下管网及路面铺装工程,保障居民顺利出行。
      据了解,小店区有688个老旧小区,涉及114922户、2897栋楼,小区建设年代久远、体量大、分散且改造内容繁杂。该区分批次综合连片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力争“十四五”末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其中,2020年启动一期工程,涉及200个小区,874栋楼、40518户,目前基本完工。2021年实施二期工程,涉及154个小区,664栋楼、26938户,目前已基本完工,准备验收。2022年实施三期、四期工程,涉及223个小区,862栋楼、29954户。2023年计划实施五、六期工程,涉及76个小区,280栋楼、10653户,正在优化方案设计。2024年计划完成黄陵、龙城、学府街办及唐槐筹备组3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2020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太原市专门成立了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太原市老旧小区改造规划(2020-2025)》,摸清了老旧小区底数,制定了年度改造计划。同时,下发《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造范围、职责分工、实施程序、改造内容和标准,指导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顺利开展。
      2020、2021年实施改造老旧小区1300个,涉及21.5万户、4632栋楼、1780万平方米;实施既有住宅自愿加装电梯245部。
      2022年启动改造老旧小区688个,涉及12.9万户、2952栋楼、1056.7万平方米,目前正加紧推进;启动实施既有住宅自愿加装电梯256部。计划2023-2025年实施剩余的1271个小区,涉及28万户、6718栋楼、2005万平方米。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

      万柏林区:一小区一特色 一方案一亮点
      解决居民停车问题、增设垃圾分类收集亭、留足公共活动空间……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质扮靓居民生活环境,构建共享共治社区治理体系,万柏林区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推进城市更新、提升群众居住品质的重要举措,积极打造特色精品亮点小区。
      全面启动实施改造工程以来,全区按照“政府统筹、部门联动、街办协调、社区动员、居民参与”的原则,对辖区内2000年前建成投入使用、配套设施较差、功能不完善、公共服务及社会服务不齐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实施改造,科学谋划年度计划,分年度梯次推进,切实把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办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改造过程中,万柏林区综合考虑各小区体量规模、区位条件、房屋现状、居民改造意愿等因素,既打磨小而美的匠心“绣花”工程,又实施大而全的整体改造项目,实现“一小区一特色、一方案一亮点”的整体效果。
      全区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基层协商和公共事务,依据居民诉求确定改造内容,做到“改什么”问需于民;在方案设计时,征询产权单位、小区居民意见建议,做到“怎么改”问计于民;在竣工验收时,让居民代表加入验收专班,做到“改得如何”问效于民,形成全体居民共谋共建、共管共治、共评共享的良好局面,使居民安心、舒心、放心。
      据统计,2020年到2021年,万柏林区先后改造老旧小区130余个。2022年,计划改造32个老旧小区,预计11月底30个小区完成改造,惠及1.46万户居民。此外,全区还拟定了2023年改造项目,90个小区,涉及26941户,517栋楼。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

      运城夏县:“三无”变“六有”探索小区治理新模式
      运城市夏县针对老旧小区多、居住分散、环境杂乱、物业服务缺位的实际,以“三无”小区治理为抓手,探索出了“三无”变“六有”的小区治理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区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尴尬局面。
      今年7月,全县中心城区106个老旧小区启动改造工程,不到半年时间,共整修小区路面3500平方米,安装电子智慧门禁10套,安装小区大门9个,新建排污管网2100米,自来水管网500米,新增门牌标识15个、监控14套、照明路灯20盏,建成小区党群服务站点16个,约630平方米,配套桌椅160套。
      11月11日,秋雨过后的夏县蓝天如洗、空气清新,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站在整修一新的政府二院小区楼前,夏县社区党工委书记、社区服务中心主任薛永业激动地说,一个夏天的辛苦付出,现在的这106个小区,环境改善、功能提升、“颜值”焕新,“三无”变“六有”,就是有组织覆盖、有阵地议事、有队伍理事、有物业服务、有制度规范、有经费保障,实现了服务管理能力和居民满意度双提升。旧日凌乱的大杂院变成了宜居乐园。
      城东社区八一新区王群岗介绍,城东社区给咱每条巷头设立了公示牌,对各巷巷长姓名、联系电话及职责进行公示,使居民们明白有事该找谁、怎么办,办事方便多了。
      在城西社区棉加厂小区,选举成立了第三网格物业管理委员会,并制定了物业管理规则、制度,大事小事开会研究讨论,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
      城东社区八一新区杨俊科说:“路铺得平平的,巷里七八十岁的老人走路再也不怕摔跤了。朋友们还说,路修好后周边的房子都增值了。”
      城西社区政府二院小区张月梅说:“小区进行了房屋节能改造,安装了智能门禁,车棚进行了刷新,还安装了电动车充电设施。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小区的居民非常满意,居民们每天在一起下下棋,打打扑克,唱唱歌,跳跳舞,生活有滋有味。”
      城北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董竹兰说:“作为一名退休党员,我曾在社区岗位工作多年,可以说是社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现在社区有了活动中心、管理机构、党员中心户参与,我坚信,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夏县县委书记薛永琦告诉记者:“下一步,要围绕切实加强党建引领‘三无’小区治理,建立健全服务管理长效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互促共融,通过夯实基础、建好机制,强化组织、配强队伍,加强指导、提升能力等,真正将基层治理抓牢抓实,进一步增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山西晚报记者 张磊

      链接
      城镇老旧小区
      主要是指城市或县城(城关镇)建成年代较早的,建筑物及设施老旧破损、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安防设施不齐全、服务设施不健全、居住环境不舒适、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
      改造范围
      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包括公房小区、已房改公房小区、经济房等保障房小区、普通商品房小区,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军队所属老旧小区、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住宅小区等。
      对于2000年以后建成的确需改造小区,或尚未完成建筑节能改造(含需重新做建筑节能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已纳入城镇棚改计划的,不属于本次改造范畴。
      改造项目或内容
      老旧小区改造包括基础类改造、完善类改造、提升类改造。具体内容如下:
      基础类改造,是指为满足居民居住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改造。
      主要包括小区内供水、排水、供电、道路、供气、供热、消防、安防、通信、照明等基础设施;建筑节能改造、雨污分流改造、生活垃圾分类等;增设无障碍通道改造以及提供地面防滑、加装扶手、消除地面高差等居家社区适老化改造;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入口等公共部位维修;加装电梯;建设规范小区出入口、微型消防站,畅通机动车通道和生命通道;增设完善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和门禁等防护设施;完善邮政快递、物业用房等设施;拆除违法建设及影响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完善类改造:为满足居民改善型生活需求的改造。
      主要包括美化建筑立面;整治小区及周边绿化,实施灯光亮化;改造或建设停车场(库)、电动汽车(自行车)充电设施、文化休闲、体育健身设施等配套设施。
      提升类改造:为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的改造。
      主要包括养老托幼、卫生服务、便民市场、社区服务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屋顶绿化、透水铺装、雨水调蓄、雨水花园、排水设施等海绵化改造,基础服务设施的智慧化改造等。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14期

    • 第2022-11-11期

    • 第2022-11-10期

    • 第2022-11-09期

    • 第2022-11-08期

    • 第2022-11-07期

    • 第2022-11-04期

    • 第2022-11-03期

    • 第2022-11-02期

    • 第2022-11-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