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志

1970年拍摄的一张合影在太原城市记忆馆展出

老照片“牵线” 老友52年后再同框

  •   一张老照片,促成几位年近七旬的老人重聚,也让他们52年后再次同框……
      11月13日,太原市南肖墙关帝庙内的太原城市记忆馆,展厅里一张放大的老照片,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这张照片拍摄于1970年5月,是5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在太原市五一广场的一张合影。
      “真没想到,这张旧照片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照片捐赠者郭栓锁说,很感谢太原市城市记忆馆,这里承载了很多人的回忆,也帮不少人找回记忆。
      11月5日,太原城市记忆馆正式开馆,该馆有3个展厅,分为“新生·希望”“理想·探索”“开放·变革”“生活大爆炸”“锦绣·太原”5个主题展区,以1949年至今的5个历史阶段为叙事线索,用大量的图片、实物生动反映了太原人日常生活的变化和太原城市风貌的变迁。这里所有展品都来自市民的捐赠,每个展品都有详细的捐赠人信息和故事。
      郭栓锁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这张旧照片放在家里会偶尔拿出来看看,照片中的5个人从左到右,分别为宫守海、杜寇虎、郝晓光、王福年和他自己。“在记忆馆志愿者的提醒下,我试着联系照片中的另外几人,没想到还真能在几十年后再度相聚。”郭栓锁说,唯一遗憾的是,郝晓光已经在2016年去世了。但值得高兴的是,通过朋友圈、微信、抖音等平台,找到了郝晓光的儿子。4位老友决定相约一起见个面,郝晓光由儿子代替参加。
      “前一天晚上我只睡了3个小时,想得太多睡不着。”郭栓锁说,为了见面,大家都提前半个小时来到现场。11月13日,曾经的老友在太原城市记忆馆重聚,大家都有说不出的激动。
      站在这张放大的照片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停不下来。
      “那时候去趟五一广场,对我们来说就属于进城了。再看看现在,电灯、电话、汽车、高楼大厦,我们的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能重聚感觉很幸福,我们小时候一起玩弹珠、滚铁环、打煤球,后来各自成家,工作后就很少联系了。”
      “以后一定多聚聚,让孩子们也走动起来。”
      ……
      几个老朋友回忆着曾经的往事,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
      王福年说道:“这张照片是我当时被山西铁路建设兵团招工录取后,我们玩得不错的几个人一起相约到太原五一广场拍的,当时花了七毛五。”
      宫守海说道:“当年能骑上自行车、戴上手表就算很时髦了,如今我们那个年代骑的自行车在这里变成了古董来展览,真是想都没想到。看着几个好友,虽然面貌发生了变化,但我们的内心依然很年轻,见面依然很亲切。”
      “这张照片我还是头一次见,真没想到,在这里能看到父亲年轻帅气的模样。”相逢现场,郝晓光的儿子郝志勇看着眼前这幅老照片,内心很是激动。
      曾经的少年,如今都成了老人。
      现场,山西晚报记者为他们拍了张合影,纪念这次重逢。拍照时有一个小插曲,杜寇虎因家中临时有事无法到达现场,虽有遗憾,但在重新合影时,大家还是为他留了位置,希望下次一起同框。
      回忆是为了更好地记着!太原城市记忆馆发起人黄海波说:“每天都会有市民拿着家中的老物件来捐赠,他们好多人从捐赠者变成了志愿者,希望留住记忆,让更多后代了解过去的生活。”

    山西晚报记者 武六红

      1.这张在展厅里被放大的老照片,充满了历史感。
      2.在太原城市记忆馆,山西晚报记者为郭栓锁和前来见证这相逢时刻的好友们以及为了这次相聚付出努力的志愿者拍下珍贵瞬间。
      3.在当天相约见面现场,五人中的杜寇虎因家中临时有事无法到达现场,大家为他空了位置,希望下次能一起相约。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14期

    • 第2022-11-11期

    • 第2022-11-10期

    • 第2022-11-09期

    • 第2022-11-08期

    • 第2022-11-07期

    • 第2022-11-04期

    • 第2022-11-03期

    • 第2022-11-02期

    • 第2022-11-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