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盯上了年轻人!

  •   提到心脑血管疾病,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老年病”,患者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近些年,大家发现身边很多年轻人竟然患上了心脑血管疾病,“猝死”这个词也经常见诸新闻。猝死的原因虽然相当复杂,但很大一部分是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年轻化了吗?”带着这个疑问,山西晚报记者分别采访了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李伟荣和心内科的王敬萍两位专家大夫,听听他们的解释——
    A “年轻化”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呈现逐渐年轻化趋势,20-40岁之间发生心梗或脑梗的病例较之前明显增多。这是真的吗?
      “确实是偏年轻化了,我们收治的患者中就有不少90后,甚至是00后,算起来,他们也才20出头。”王敬萍说。
      在神经内科,“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的说法也得到了认同。“我们最近就收治了一名25岁的患者。”李伟荣说。
      为什么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会逐渐年轻化?
      两位专家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原因很简单,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俗话说,心脑血管病是“富贵病”,随着社会发展,大家的生活条件明显提高,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也持续上升。
      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吸烟、酗酒等与心脑血管病多发有直接关系。值得重视的是,到目前为止,这些主要危险因素在我国人群中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年轻人中以“触目惊心”的速度上升。高盐、高油、高糖成为时下年轻人流行的饮食习惯,熬夜看电视玩手机等不良生活习惯严重挤占休息时间,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等因素,使年轻人的健康状况加速恶化。
      李伟荣大夫提到的那位25岁的患者,是来自吕梁方山的小王。12月4日的凌晨,他突然出现了右侧肢体无力的情况,而且走起路来有明显的拖步情况,说话也很含糊。同事赶紧将他送到了医院。
      医生询问病史的时候发现,小王有两年多的高血压病史。“被送来的时候,高压220,低压100。”李伟荣大夫说,“虽然他自己说一直在服用降压药,但我觉得他没有控制好,不然不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B 身体发出“预警”一定要重视
      既然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找上年轻人,而“猝死”又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令人心痛的结果,那么,发生“猝死”前有什么“预警”吗?
      王敬萍大夫打了一个比喻,人体就像一台精密复杂的机器,在心源性猝死发病前,身体都会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心源性猝死常见的征兆主要有胸闷、心慌、心跳过缓、憋气、明显的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王敬萍介绍,而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心源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心源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应当及时就诊。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心跳过缓。”王敬萍说。心脏的跳动是由特定的起搏细胞发起的,起搏细胞功能变差就会导致心脏跳动速率减慢,严重时会引发心脏停搏。起搏细胞功能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差。心跳过缓,血压变低,很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导致猝死。而现代人的工作性质很多是需要久坐或长期站立的,往往会导致血液循环不好,所以当病情发作时,除了感觉心脏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一定要引起重视。
      “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李伟荣介绍,有些脑卒中发病缓慢,早期只有轻微症状,患者需要多加留心。而那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房颤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她建议,当出现“难平衡、看不清、脸不正、手不平、语不灵”中的任何一条症状时,要及时拨打120,第一时间就近救治。为了最大程度减少疾病的损害,一定要保持镇静,家中如果有氧气包尽快吸上氧,不要轻易搬动患者,也不要随意用药,以免影响医生诊断。
      
    C 秋冬季是高发期占全年一半以上
      “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传统高发季节。”王敬萍介绍说,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相关数据显示,秋冬季节脑卒中、冠心病等发病人群占全年发病人群的比例高达69.5%,所以在这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秋冬季节,人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心脑血管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为何心脑血管疾病在秋冬季节频频逞凶呢?王敬萍解释,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在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人体血管收缩变细,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其次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加上日常补水不足,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进而使血液流通不畅,可能致使血管堵塞;另外,在秋冬季节,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的剧烈收缩容易使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堵塞血管。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每到秋冬时节,时有年轻白领或明星猝死,或是心梗患者被及时救回的事件发生,往往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讨论。对此,王敬萍表示,猝死与心脑血管疾病息息相关,“大部分猝死病因都是心源性或脑源性,其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
      
    D 防治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
      采访中,两位专家都提到,要预防冠心病、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除了密切注意身体发出的预警外,还是要从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开始做起。
      当工作加班、日夜颠倒的时候,很多人会出现头晕恶心的情况,有的人甚至还会伴随食欲不振、身体疲乏的表现。这个时候身体内分泌也会出现严重紊乱的情况。体内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就会导致血管快速收缩而影响正常的血液流动。当血液流动的速度变慢,又会造成血液的黏稠度上升,从而造成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这也是很多年轻人出现猝死的原因。因此如果想要保护心脑血管健康,就一定要告别昼夜颠倒的生活。
      其次,不少年轻人对于饮食没有节制,只凭自己的喜好,随便摄入高油高盐的食物。虽然享受美食的当时会非常喜悦,但是长时间的高脂、高糖摄入,会给自身的心脑血管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有可能导致血管被堵塞,还会造成血管失去原有的弹性,进而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出现。
      另外,对于很多烟民来说,香烟里面的有害物质也会造成血管收缩变快,同时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快速上升。有研究显示,经常吸烟的人群要比不吸烟的人患冠心病的几率高出两倍,因此吸烟者要想避免这类疾病出现,那么就一定要拒绝吸烟,尤其是避免过量吸烟。
      “早发现、早治疗。”王敬萍大夫建议,日常生活中,早期心梗的潜在患者可能只觉得胸闷、头晕、睡眠不好,但临床上并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她建议具有危险因素的中青年应定期进行专科体检以尽早发现心脑血管疾病,进而及早接受规范治疗,以防止心梗及猝死的发生。
      “持续头晕或者是连续几天出现短时间的头晕,都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李伟荣说,对脑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尽快得到最积极的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2-12期

    • 第2022-12-09期

    • 第2022-12-08期

    • 第2022-12-07期

    • 第2022-12-06期

    • 第2022-12-05期

    • 第2022-12-02期

    • 第2022-12-01期

    • 第2022-11-30期

    • 第2022-11-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