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的朋友们集合一下,我烧了两天了,经验:必备布洛芬,头疼、关节疼、腰背疼,吃布洛芬就对啦。”
“红糖、葱白、生姜、大蒜、柠檬、胡椒面,一锅炖,喝热的,喝了一晚上发汗镇痛。我自己喝这个很管用,烧了一晚上,第二天凌晨四点来钟退烧了。”
……
连日来,可能每个人自己或身边的人都有“阳”的经历,在被病痛折磨时,如何正确对待处理呢?有一些经历了“阳过”到“阳康”的人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
12月19日、20日,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几位“阳过”“阳康”,希望他们讲述的经历、经验能够帮助大家勇敢地面对疫情。
从“阳过”到“阳康”
要感谢亲朋好友的关心
太原市民赵女士说,3年,她因为工作需要虽然时常在危险边缘游走,但竟然连伤风感冒都没有过一次。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也确实是国家保护得好。关于新冠、关于阳性,她看得很多、听得很多,就在近日,这些从理论变成一系列自身的痛苦。从发病,到痊愈,她详细记述了自己的经历。
“12月11日,没有任何前兆。
12月12日凌晨四五点钟开始觉得冷,整个人蜷缩起来,摸脚是冰凉的,以为是暖气不好,心里还想要不要给隔壁屋的老人加一床被子。
早晨起来就感觉有点发烧,量体温是38.5℃,之后就开始浑身疼,集中在头部和腰臀背部,疼得坐卧不宁,翻身疼,不翻身也疼,平躺疼,侧卧疼,趴着也疼,不停地翻身不停地疼,睡着还好,能暂时感觉不到疼,一会儿又疼醒,整个人昏昏沉沉地,就这样在床上待了一整天。一直在喝水,一大杯一大杯地灌,但上厕所并不多,水分大概都被烧干了。
同事问我为什么不上班,我说发烧了,她不放心,要给我送一个抗原测测,我说不用,但其实我心里觉得已经八九不离十,怕她来了给自己惹上‘麻烦’。但下午不到七点的时候,她真找上门来了。
结果出来,毫无意外两道杠。赶紧连夜把老人送走,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老人出状况,我们能扛得住,老人太受罪。(补充:同事回去做了消杀,核酸结果为阴性。)
12月12日晚上10点,38.6℃。还是疼,但是想吃东西,喝了一大碗粥。继续睡觉。晚上,老公在院里一家中医馆开了一服药。当晚开始上厕所频繁起来,尤其是后半夜。
12月13日早上,38.3℃。此时身上的疼痛有所缓解,但头疼仍很厉害,不是持续疼,而是像被钉子一下一下往里钉的感觉。特别是下床活动时,疼痛加剧。继续喝水。食欲还好,早饭吃一碗粥、蒸鸡蛋,还有一小块馒头。
中午,37.6℃,温度下降,身上也越来越好,不知道是中药起了作用,还是病情已经开始好转。
晚上37℃。温度在稳步下降,吃了一大碗素面,茄子青椒丁,香。感觉自己就快恢复正常了,看网上都说第二、第三天最严重,还说嗓子像用刀片拉的感觉。还说‘嗓子疼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所以我一直等着刀片拉嗓子,就像等第二只靴子落地。
12月14日早晨,保持37℃,没有出现反复。翻身会痛,身上有力气了,轻咳,喉咙不痛,有痰。下午,36.5℃,抗原仍未转阴。
12月19日,终于,转阴了。
我可能是比较早的一拨儿感染者,写下这些也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人。我的心得:别问怎么感染的,就是会感染。那几天我单位和家两点一线,周末没出门,好像偶尔有不戴口罩乘坐电梯现象,自我感觉防护还算到位,但还是中招了。可能连续近一个月没有休息加上正值生理期,抵抗力最弱的时候,给了病毒可乘之机。
所以,不是说你做好防护就一定不感染,但是,做好防护一定能降低感染概率。充足睡眠和大量喝水,非常有效。发烧对体能的消耗极大,我3天瘦了7斤,可能大部分是水分。
不要劳神,最严重那天我全天卧床,手机多数时候关机,微信电话都没怎么回复。
放平心态,我不劝你‘别紧张别害怕’,这种紧张和害怕是人之常情,克服不了,但是在害怕和紧张之余,你可以提前做点准备工作,比如备点药。
如果症状没那么严重,不要去医院,因为医院的病毒更集中,排队等待容易耽误时间和耗费精力。有排队的时间不如在自家床上躺着更舒服。
我现在想吃素馅饺子,韭菜鸡蛋那种;想吃卤蛋,乡巴佬那种;想喝大米白粥,加水果罐头那种;想吃酱萝卜,我妈腌的那种……
感谢亲朋好友的关心,大家虽然并不知道我阳了这件事,但这些天整体环境如此,我们工作又是如此,大家都非常关心我,纷纷问我缺药不,虽然我已经悄无声息地‘阳过’了,但特殊时期这些关怀是那么真切和令人感动。”
科学应对 平和心态
大家都是奔向阳光的人
太原市民张先生把自己最近的经验记录了下来,并命名为“阳光记”。他说,阳光记,意思是迎接阳光好生活。
“现在只要咽痛、发烧、乏力等情况,不需要检测,直接治就行。
没有确诊前,我也是想法备药,现在觉得备上好些,备不上也别急。如何应对?对于非医学从业者,我的症状就是咽痛——发烧——难受——恢复。
我这几天,咽痛时共含了6片西瓜霜片,喝了3天治感冒的药,主要就是喝水、吃饭、吃水果。
总结一下:戴囗罩,洗手,消毒,居家独处,尽量阻断再传染;就当感冒治疗,轻烧多喝水(加轻盐轻糖,也有人喝柠檬水)。重烧物理降温(毛巾敷,酒精擦)。如果有退烧药,喝点也行;新冠阳性嗜睡,多睡,越睡越好得快;有的人说食欲不佳,我还好,但一定得吃,身体有抵抗力,才能打败病毒(每天早晨开水冲两个鸡蛋,放点盐,我妈的偏方,据说下火)。
对照我这次的经历,有几点分享给大家:
我感觉闹住“口鼻”最有效,所以戴口罩绝对是第一选项,我们家24小时戴口罩,最起码延迟感染,一定要戴起来。
有朋友问我,几天就好了?我的体会是:三天一轮,咽痛——发烧——酸痛乏力,就这么个症状,再来点咳嗽,加点头沉、呕吐。
孩子感染了,慢慢说、讲利害,也是一次生命教育,不吃饭肯定不行,少吃一点,样子多点,垃圾食品可不能吃,补品也不能吃。
儿童染病最难是咽痛,我建议咸、甜、柠檬、茶水不断抿,抿一口就轻松一下,再含点口含片。
提供个科学故事提纲,凑合着给娃讲讲:新冠病毒来袭,是坏蛋,自己身体内的细胞要保护身体免受侵害,奋起打仗,消灭病毒,这个消灭的过程就是发烧的过程,如果不吃饱喝足,身体内的好细胞没力气,就打不赢,发烧时间长……这是个梗概,大家自己再润色着讲吧。
最后想说,科学应对,平和心态,我们都是奔向阳光的人。”
邻居们暖暖的心意
就让她的病好了一半
“谁家有抗原,匀我几个?”
“小快克谁有多的?”
“谁家有多余的温度计?”
……
一个个申请帮助的声音在太原市小店区龙城街道首开社区居民网格群里响起。
对应求助信息,微信群里蹦出了一条条回复。
居民李女士在群里求药,5分钟后,一位邻居已经把药送到了楼下。“给钱也不要,还叮嘱我怎么用药,好了以后一定要当面好好感谢人家。”李女士欣慰地说,邻居们暖暖的心意,就让她的病好了一半。
邻居们热心回应着求药信息,一盒盒药品在微信群实现共享。
“谁家有事随时联系我。”
“我是5号楼的居民,已经阳了,大家上下楼注意防护啊!”
“愿大家百毒不侵!”
……
小区业主群里大家互相提醒、互相鼓劲,有的分享着退烧小妙招,有的讲述着自己“阳康”的经历,还有的“自报家底”,晒出家中富余的药品、抗原,免费分享给需要的人,解决燃眉之急,一时间业主群变成了互助群,小区居民也变成了“一家人”。
采访中,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像求助邻居“买”温度计、共享退烧药的情况在许多居民群中都有发生过,热心的邻居们谁家有多余的温度计,不要钱送给邻居;谁家退烧药备得多,大方匀给邻居救急的情况都有。在紧急时刻,邻居们能热情伸手,支援一把,着实让人心里暖暖的。
首开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嘉说:“以前大家阳了都不敢说,悄悄去隔离,怕泄露个人信息遭嫌弃。现在,小区居民不仅能勇敢‘晒阳’,还在居民群分享自己的‘阳康’经历,交流用药心得,主动与邻居分享自己的抗疫用品,这是个良好的现象。居民们现在总体上比较乐观,我也相信,全民抗疫之下,疫情定能早日散去。”
结束采访,记者收获满满——不仅增加了抗击疫情的勇气,还收获了很多感动。需要提醒的是:记者采访的市民均是个人经验,个体差异大,“阳”症状因人而异,大家仍需结合身体基础和症状表现,决定在家治疗或就医。
山西晚报记者 徐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