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文博会的东风,全面展示临汾市文化改革成果和对外美好形象,以此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临汾文化品牌。
山西晚报记者从临汾市委宣传部了解到:为参加第五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云上博览会),该市做好了准备、下足了功夫,设计搭建了美观大气且科技感十足的线上展馆,精心组织挑选了参展项目和展品,筹备好了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
此举也将进一步释放临汾市的文化消费潜力,提高当地文化产业的特色化、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使得临汾市的文化影响力、软实力和美誉度等得到极大提升。
线上展示“六大文化”
临汾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10月以来,临汾市就进入积极的备战状态,临汾市委宣传部召开部务会专题研究筹备工作,制定出台了《临汾市组团参加第五届山西文博会工作方案》;起草了《关于做好临汾市组团参加第五届山西文博会有关工作的通知》;下发了《关于做好临汾市参加第五届山西产业博览交易会(云上文博会)相关工作的通知》,积极筹备文博会的参展工作。
展厅按照“1126”理念进行布局,即突出一个主题:“中国根·黄河魂”;叫响一句口号:“所有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坚持两个结合:展示企业与展示产品相结合,静态展示与云上展销相结合;展示六大文化:分为六大展区,集中展示“帝尧文化”“晋国文化”“黄河文化”“根祖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
此次文博会临汾线上展馆的整体搭建思路,重点聚焦提炼“中国根·黄河魂”的设计元素,以“赓续千年文脉、绽放临汾华彩”为设计主题,展示近年来临汾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前方以陶寺观象祭祀台为主造型延展出帝尧文化、晋国文化、黄河文化、根祖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六大文化产业、展现华夏文明5000年,探源之旅从这里出发。展区顶部巨大的威风锣鼓,辅以科技发光灯管加持,如冉冉红日,光芒万丈,照耀临汾大地,呼应“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展会主题。
展区整体设计不仅体现临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结合线上展示技术需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3D、VR全景等新技术,模拟线下文博会场景,设计搭建线上3D虚拟临汾展厅,突出展现临汾优质文化产业项目和优秀文化产品,全面展示临汾文化体制改革最新进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突出数字文博、智慧文博特色,让临汾陶寺文化、黄河文明在传承与创新中,闪耀着熠熠光彩,助推临汾文化建设、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新时代临汾发展新篇章。
特色文创产品大放光彩
近年来,随着临汾市委、市政府对文旅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政策措施越来越实,新兴业态多姿多彩、营商环境更暖人心,全市文旅产业发展正当其时、风向正好、前景广阔、后劲十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广阔的消费市场、良好的政策,使临汾市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文旅企业和文创产品。
临汾市组织了53家文化企业、1200余件文创产品亮相本届文博会临汾展厅。其中,曲沃的青铜器仿造带动了地方仿古制造、古玩展销及青铜艺术制造企业的蓬勃发展,更奠定了临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古文化地位。乡宁紫砂壶以及洪洞大槐树景区等特色文化展品、重点文化企业,代表临汾参加了17届深圳文博会、4届山西省文博会,讲好了临汾故事,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扩大了临汾文化对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临汾市通过非遗传承、文化挖掘、古建保护、社会公益、政策扶持等方面,传承非遗工艺、深化民俗内涵、弘扬传统文化,将临汾城市打造与文明传承有机结合,一步步奠定了临汾人民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临汾市着力对本土特色资源进行开发、包装、宣传,像临汾优选、平阳木版年画、平水绣、襄汾麻笺、乡宁紫砂壶、霍州年馍、浮山剪纸、蒲县柳编、曲沃青铜器、侯马刺绣、平阳泥塑、曲沃花葫芦、襄汾传统砖雕等,不仅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而且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加工制作、宣传销售、创意开发等产业逐渐成熟,在文化市场中所占份额也在不断提升。
此次展览的文创产品中不乏为传承非遗工艺、弘扬传统文化而创作的精品力作。其中,尧都区推荐的“平阳泥塑”作品《黄河娃娃》运用了粗犷的泥塑手法,素色示人,表现的是山西黄河岸边充满童趣的娃娃形象,看似土得掉渣,但整体感觉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把黄土地上的人们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该作品创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阳泥塑”的代表性传承人、雕塑家刘波介绍,平阳泥塑,从陶寺遗址走来,从四五千年前的远古走来,有着比较深厚的历史渊源。平阳泥塑使用黄河流域盛产的红胶泥,制作工艺又和陶寺遗址的捏塑陶器一脉相承,或捏或塑,或雕或彩,人物形象生动自然,夸张幽默,充满灵性。这一组作品正好与此次文博会临汾线上展馆所要展示的“尧文化、晋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等相契合。
此次展览中,曲沃县郑月巴创作的花葫芦作品《光明中华》用不同形状的葫芦和根艺结合,采用镂空雕刻和线刻技艺,仙鹤形状的葫芦托着太阳升起,镂空的灯葫芦,寓意中华民族光明四射,繁荣昌盛。据展品曲沃花葫芦负责人郑亚辉介绍,几十年来,临汾著名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郑月巴先生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先人流传下来的传统手工技艺,种植葫芦,加工葫芦,使这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葫芦技艺得以传承、创新和发展,在全国众多流派中,郑家葫芦独树一帜。
襄汾县瑞旗陶业有限公司展出的砖雕作品《墀头》的麒麟送子造型古朴,栩栩如生。据了解,该企业为襄汾县传统砖雕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该技艺传承的准确年代可追溯到19世纪末,发展到今天品种繁多,制作、加工技艺更加成熟和完美。本次的展品主要包括传统建筑庭院砖雕墀头、悬鱼,墙面壁画等,文创产品主要包括茶台和摆件等具有山西特色的砖雕作品。
“震天动地的威风锣鼓、高亢粗犷的蒲州梆子、名扬四海的翼城花鼓、惊险奇绝的天塔狮舞……每次展会的展演区,临汾国家级非遗项目展演总能吸引无数人的眼球。临汾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省级136项。我们正以项目保护、传承人培养为牵引,扎实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此次文博会期间,临汾市还将在线上举办文艺展演活动、线上专场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推介会、直播带货专场,向观众展示临汾市丰富多彩的文化作品和项目,相信这些活动依然能够大放异彩,受到大家的青睐。”临汾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面展示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近年来,临汾市委、市政府重点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璀璨夺目、卓尔不凡的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品牌培育成效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文物遗产保护步入规范。临汾市还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提质赋能的作用,将文化改革发展纳入临汾市“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推动临汾文化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临汾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切实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临汾将以此次文博会为契机,全面展示临汾市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据了解,当地正在加快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吉县壶口瀑布、尧都区尧庙尧陵、古县三合牡丹园、安泽荀子文化园、霍州七里峪、壶口黄河风情园、侯马艺术品交易市场等旅游景点和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大槐树、云丘山、壶口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市A级景区达到30家,云丘山文化旅游节、大槐树寻根祭祖节等十大节庆品牌受到游客的青睐。
另外,临汾市立足“帝尧文化、晋国文化、黄河文化、根祖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禀赋,在摸清当地文化“家底”、理清临汾市文化“脉络”的基础上,举办的特色文旅活动精彩纷呈。临汾于2018年成功主办了全省旅发大会,精心谋划了“百项文旅活动”和“百项提升工程”;连续举办了三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特别是2022年举办了大河论坛·黄河峰会,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促进大河文明交流互鉴、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擦亮“中国根·黄河魂”“寻根·铸魂·悦生活”等文旅品牌,叫响“所有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的旅游口号。
临汾市还着力推动艺术创作出精品、攀“高峰”,不仅文化创作成果丰硕,推出了电影《红光》《底色》《山乡宁静》《石兰峰》《山桃花》,戏曲《老鹳窝》《尧颂》《父亲》《风云广胜寺》《春暖蒲子山》《和着黄河吼》等一批精品影视戏曲作品;动漫作品《大能人谢士美》《尧舜禹故事》《华表故事》《移民大迁徙》已创收近千万元;山西尚尧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开发的《赵城金藏》、陶寺龙盘、平水雕版、晋侯鸟尊、广胜寺元代壁画5个系列30余种文创产品,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部分产品已经走出了国门;当地还深入实施了“平阳记忆”工程,启动晋国文化研究发展工程,成立了临汾市晋国文化研究会,完成了十卷《平阳记忆文化工程系列丛书》的编撰,推出了《晋国史》《晋国文化史》《晋学研究》等系列刊物,推出了《尧文化系列丛书》《平阳记忆文化系列丛书》等著作。
当前,临汾“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经济正呈现出积极的结构性变化,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文旅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文旅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自强日益彰显,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感稳步提升。
山西晚报记者 刘江
1.临汾线上展厅效果图。
2.“平阳泥塑”作品《黄河娃娃》。
3.砖雕作品《墀头》。
4.花葫芦作品《光明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