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是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是意外或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每个人跌倒都有可能受伤,但是由于个人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不同,受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会有差异。在致命的跌倒中,6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为此,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太原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的专家,为大家总结了一份老年人防跌倒手册。
预防:要注意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
专家介绍,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的因素有很多种,主要为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地面湿滑、光线暗、地面杂物堆放等;个体因素包括生理改变、患病情况、服药情况和心理因素等。年龄是导致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从生理功能角度看,老年人步态的稳定性和平衡功能是会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退化,以及许多急、慢性疾病及心理因素,都会造成老年人腿脚不便,也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哪些老年人更容易跌倒呢?专家给出了一些常见情况的名单,存在以下情况的老年人容易跌倒,满足以下条件越多,跌倒概率越高:年龄≥65岁;曾经跌倒过;贫血、血压不稳;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营养不良、虚弱、头晕;肢体活动障碍;步态不稳;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利尿剂、催眠药等药物;自我认知不足、自理能力低下但拒绝他人帮助或拒绝使用辅助器具,如眼镜、助行器等。
提醒:减少或杜绝跌倒应注意这些
专家表示,老年人在起床时应遵循起床活动3个30秒:醒来平躺30秒再坐起;双腿下垂,床边坐30秒后再站立;站立30秒后再开始行走。在日常生活中,转身、转头时,动作要慢。同时,建议老年人穿防滑鞋,衣裤大小、长度合身,坐着穿脱鞋、裤、袜。对于居家环境,专家建议老年人将物品收纳整齐,勿囤积旧物。如果发现身体不适,建议使用适宜的辅助用具或寻求周围人的帮助,不要到他人看不到的地方独自活动。
“也要避免去人群拥挤、地面湿滑的地方。”专家表示,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一定要等交通工具停稳后再上下。避免入睡前大量饮水。有跌倒高风险的老年人,夜间尽量在床旁小便。需要子女们注意的是,避免让老人提重物、避免站在高处取物品。发现老人有头晕、心慌等不适时,应立即休息30分钟。沐浴时间最好不超过15分钟,浴室门不反锁,备防滑小板凳,坐着洗。
如何尽量减轻跌倒造成的伤害呢?专家建议:在发现自己要跌倒时,尽量用手撑地,因为这个姿势摔倒损伤的仅仅是手掌、腕关节、手臂等上肢部位,相对来说治疗和康复难度相对较低,不需要卧床,也不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要避免跌倒时臀部着地,这是因为若跌倒时支撑点落在臀部正中,易导致股骨头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及髋关节骨折;若支撑点落在身体一侧,易伤及胯外部,导致股骨颈骨折或股骨粗隆间骨折。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