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初,特斯拉的降价掀起了国内新能源市场又一轮“价格战”。春节过后,“价格战”持续蔓延,广汽埃安、飞凡、沃尔沃、极氪、蔚来等多家车企开始花式降价,包括金融补贴、订金膨胀、外饰限时免费选装、选配打折等多种形式,新能源市场迎来一波降价潮……
A 售价历史新低 特斯拉打响降价“第一枪”
2022年,特斯拉曾多次调价;进入2023年,特斯拉又一次吹响了“价格战的号角”。
2023年1月6日,特斯拉国产全系车型大幅降价,在售车型价格下降2万元至4.8万元不等。这次调价后,特斯拉Model 3起售价为22.99万元,特斯拉Model Y起售价为25.99万元,均创下历史最低价格。一时间,大批刚刚提车的车主心生不满。他们在网络上的社交平台和特斯拉门店发泄着愤怒,希望特斯拉方面给予一定的差价补偿。据多个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特斯拉全国各地多家门店及交付中心爆发大面积车主维权行为:有消费者在门店前拉横幅自称“被割的韭菜”;有车主高喊“退钱”等口号;还有消费者手写联名信提出诸多维权诉求;某特斯拉门店内的周边礼品、零食及饮料等甚至被前来维权的车主一抢而空……
别看维权行动闹得沸沸扬扬,这次降价却很明显刺激了特斯拉的销量。根据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2023年1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今年1月,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同时叠加市场价格波动明显的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0.8万量,环比下降49.9%,同比下降6.3%。在此背景下,特斯拉却逆市上扬,1月销量达6.6万辆,同比增长10.3%,环比增长18%,也是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企业集团中,唯一同比、环比双增长的车企。此外,根据乘联会公布的《2023年1月轿车销量排行榜》,特斯拉Model 3销售12659辆,同比增长高达300%以上。
B 多家车企跟进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
从销量表现来看,价格下降使特斯拉的市场竞争力直线提升,这也对特斯拉的竞争对手产生来了直接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其他新能源品牌坐不住了,金融补贴、订金膨胀、外饰限时免费选装……多家车企开始花式降价,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的火药味愈发浓烈。
首先跟进的是问界和小鹏汽车。问界M5 EV售价下调2.88至3万元,起售价降至25.98万元,问界M7下调3万元,起售价降至28.98万元;小鹏G3i、P5和P7三款车型起售价分别调整为14.89万元、15.69万元和20.99万元,最大降幅达3.6万元。
进入2月之后,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沃尔沃汽车宣布,3月31日前在沃尔沃天猫旗舰店内支付5000元纯电C40/XC40车型订金,提车支付尾款时可抵扣25000元,相当于降价2万元;广汽埃安针对旗下AION Y系列、AION S Plus等车系(不含70乐享版)推出5000元的限时交付激励,以及3年0息、低首付限时金融补贴等;上汽飞凡R7车电分离版车型价格降至19.59万元,降幅约2万元;极氪汽车推出限时促销,购买极氪001全系车型可获赠价值6000元的外饰选择,WE版车型和ME版车型加装高性能空气悬挂可优惠约1万元,顶配YOU版车型购买特定商业险可获赠4万积分;吉利旗下帝豪品牌也对部分新能源车型进行了降价,下调幅度为1.3万元;五菱汽车宣布,3月31日前,宏光MINIEV的起售价下调3000元至2.98万元……
即使标榜绝不降价的蔚来也传出了“开始针对2022款ES6和ES8进行降价促销,价格降幅最高超过10万元”的消息。对此,蔚来方面回应媒体称:“蔚来2022款ES8、ES6和EC6车型即将迎来全新换代,目前还有少量展车和库存车可供销售,这部分车辆可以享受展车政策。蔚来日常有置换政策、金融政策、科技配置包等可供用户选择,目前针对上述ES8、ES6和EC6车型仍然有效,其中金融政策对购车用户优惠较大。不少人认为这是蔚来以“清库存”的方式进行了“变相”降价。
C 终端优惠多 “降价潮”恐波及燃油车
从几家新能源品牌的态度来看,车市2023年的第一场“价格战”已经打响。那么这次降价潮,会不会刮向燃油车市场呢?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了解。
“春节前一直到现在,店里顾客都不是很多,最近稍微好一点,多数是来修车和保养的。”位于省城平阳路的某老牌合资品牌4S店内,看车的消费者并不多。据销售人员介绍,优惠幅度目前依然延续年前的政策。山西晚报记者注意到,该品牌车型普遍有1.5万元左右的优惠,部分车型优惠幅度甚至能达到两万元。
上述情况并非个例,走访过程中,多数品牌燃油车均有经销商给出的各类优惠。在另一家以燃油车为主的品牌4S店中,一名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店内也没有新的促销活动,每天进店的客流不是很多,但也不至于冷清。每个时间段都会有三三两两的人,进店的消费者多数以咨询为主,真正订车的人不是很多。他认为,有些消费者之所以不出手,还是在等厂家新一年的销售政策。“大家都在等降价政策,但这个政策可能要等到旺季来临前才可能有,至少要到3、4月份。”
虽然终端市场有不同程度的优惠,但据山西晚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并没有传统燃油车企宣布旗下燃油车型官方降价,官宣降价的多数是旗下的新能源车型。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常规燃油乘用车零售达96万辆,同比下降44%,环比下降37%,持续三年的下降趋势还在延续。从销量来看,燃油车的整体销量表现并不如新能源汽车。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1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已达25.7%。不难看出,随着日益增加的智能化、电气化需要,面对以年轻人为主导的消费大军,智能化、电气化程度更高的新能源汽车也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喜爱。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掀起的降价潮,燃油车品牌要想在2023年交出一个好成绩,官宣降价让利于消费者也并非不可能。
D 面对“价格战”“捡漏”还是观望?
其实,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并不罕见。自2018年中国车市进入寒冬以来,“价格战”已经成为车市常态。除了增值税率下调、国六排放标准实施等政策原因之外,节日促销、处理库存、经销商回笼资金……各种原因引发的“价格战”层出不穷。
从1月的销量表现来看,车企们发起“价格战”刺激销量也无可厚非。而从结果来看,“价格战”确实有效,特斯拉1月的销量表现就是最直观的体现,至少在短时间内见效明显。但“价格战”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疯狂的降价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带来可观的销量,可长此以往,必定对自身的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说到底,车型的销量高低,产品和品牌影响力起着一定作用;热销的品牌产品,即使没有跟风降价,依旧在市场上受欢迎。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车企来说,在某些特定的时间节点上打一打“价格战”无可厚非,但想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甚至在市场上更进一步,“价值战”和“品牌战”才是车企应该努力的方向。例如凯迪拉克,作为二线豪华品牌的“一哥”,长久以来很难撼动奥迪、宝马、奔驰的地位,频繁“价格战”已经拖垮了其品牌形象,这也是凯迪拉克新车上市以后,无论产品多么出色,消费者也不会急着下单的原因。
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市场掀起的“价格战”,是该“捡漏”还是观望?业内人士也给出了建议。由于销售模式不同,新能源汽车往往采取厂家直营的方式,官方指导价往往与最终成交价相差不远,甚至完全一致。面对厂商推出的限时优惠政策,消费者不妨认真考虑,在合适的时机入手。反观燃油车,官方降价可以最为一个参考,但终端销售可能会有更大的优惠。以宝马为例,面对新能源市场掀起的“降价潮”,宝马非但没有跟进,甚至宣布旗下包含宝马2系、宝马i3、宝马i4、宝马5系等多款车型涨价的消息,上涨幅度在2000至20000元。事实上,宝马旗下众多车型在省城市场的销售终端有不小的优惠,部分车型优惠幅度在5万元以上。因此,如果计划购买燃油车,消费者最好进店咨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山西晚报记者 柴旭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