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社会直通车

无论保管还是挪用 娃的压岁钱别惦记

给孩子压岁钱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行为,压岁钱的所有权归孩子

  春节假期过后,生活回归“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替孩子“保管”压岁钱的父母,开始支配起孩子的压岁钱,或挪作己用,或有“借”无还。短视频平台上,如何骗出孩子压岁钱的视频成为热点,也贡献出不少爆笑场面。
  压岁钱到底归谁?家长是否有权支配孩子的压岁钱?2月16日,山西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这些视频你刷到过吗?
  今年春节,如何把孩子的压岁钱骗到手,很多父母拍了小视频。
  吉林长春,6岁男孩收到压岁钱7100元,妈妈提出帮忙保管,立收据将“7100”写成“71元”、“全部归还”写成“全不归还”。而在江苏,一名妈妈“循循善诱”:“我们是不是要开车去看一场电影?看电影是不是要来个薯条和饮料?人家妈妈都做美甲,妈妈没有,会不会难受?”几句话,把孩子的钱安排得明明白白。不少网友搞笑地留言,建议孩子快下个反诈APP。
  网络视频更多的是为了一笑,而现实生活中,真有父母因为压岁钱被告上了法庭。2020年3月1日,在离婚前一年,老李(化名)以资金周转不够为由,向13岁的女儿借了3万元压岁钱,承诺每月给她500元利息,只借3个月。两年间,老李一直以没钱为由不肯归还女儿的压岁钱,女儿将父亲告上法庭。广州市海珠区法院一审判决老李借用压岁钱的行为属于借款行为,父女两人之间的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成立且有效,老李应还本息。
  同样,近日,江苏省邳州市人民法院办理了一件孩子起诉父亲返还压岁钱的案件。周某(男)与吴某(女)婚后育有一子周某翔(13周岁)、一女周某菲(13周岁),后两人离婚,两子女均由吴某抚养。2020年1月26日,周某以代为保管名义将两名子女16800元压岁钱全部拿走。周某翔、周某菲此后多次要求父亲返还自己的压岁钱,周某以各种理由多次拒绝。于是,周某翔、周某菲便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被告周某应在15日内及时返还,由两名原告的母亲监管。
  压岁钱到底该给谁?
  相信不少人小时候听过“压岁钱妈妈先帮你存着”这句话,压岁钱的归属问题每年都会引发讨论。那么,小朋友的压岁钱到底应该归谁?谁有权支配?
  我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给孩子压岁钱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行为,孩子或者其监护人表示接受、钱款发生转移之时,压岁钱的所有权就归属于孩子所有。
  而家长给别人家孩子压岁钱是另一个独立的赠与行为,并不存在压岁钱之间的交换和折抵,所以,家长给别人家孩子压岁钱的行为并不影响压岁钱的归属。
  虽然压岁钱归小朋友所有,但是能不能随意支配还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由其父母代为支配;如果是已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购买一些文具、玩具、食品等,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但如果购买大件用品或者大额游戏充值、打赏等行为则需经过父母的同意或者追认。
  不过,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理应保护孩子的财产权利,因此从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角度出发,即使孩子是未满八周岁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父母也要保护其财产权利不受侵害,也就是要替孩子保管好属于孩子的压岁钱。如果父母不保管好孩子压岁钱,借钱不还,孩子当然可以通过监护人对借钱的另一方监护人提起诉讼。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还在司法保护中规定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相关组织和个人未代为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督促、支持其提起诉讼。
  上诉两个案例,虽然是父母离异的特殊情况,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而父母向子女借压岁钱纯粹民事纠纷,属于民间借贷。借贷关系不因父母是否离婚而改变,法院作出判决的依据也只会围绕是否存在借贷关系进行审理以及作出判决,父母双方是否离婚不是法院的审理范围。
  换个角度看待压岁钱
  有些父母可能会说,他们也不想骗孩子的压岁钱,但是那么多钱交给孩子,确实容易乱花。对于压岁钱的管理,太原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郭彤老师认为,压岁钱作为孩子接触的“大收入”,其实也是父母给孩子树立正确金钱观的好机会。孩子拿到压岁钱,不妨趁此机会问问他:“你知道钱能用来干什么吗?”对此问题,孩子一定会很积极地回答:买零食、买文具、买玩具、买课外书、买衣服、去游乐园等。大多数孩子对于钱的认知十分有限,只知道它可以用来买东西,并不知道其他用途。因此,这是一个树立孩子正确金钱观的绝佳时机。
  家长可以利用管理压岁钱这个机会,教孩子认识金钱,知道金钱的意义,培养他们对金钱的概念。也可以带着孩子去银行,为孩子办一张专属银行卡,把大部分钱存进去,少部分的钱交给孩子,并且协商着使用。还可以利用压岁钱引导孩子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储蓄罐”,每个孩子都有或大或小的目标,买贴纸、去迪尼斯乐园、送妈妈礼物等……有些目标很大,无法用零花钱完成,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制定梦想清单,并准备一个梦想储蓄罐。将一定数量的压岁钱放入梦想储蓄罐,鼓励孩子为梦想积攒更多费用。这不但能帮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更能训练孩子通过“延迟满足”来锻炼耐心,以及通过自身坚持实现梦想的成就感,让孩子增添更多自信。
  也要提醒各位父母,如果孩子的压岁钱上交给家长,压岁钱最好是花在孩子身上,这样才会让孩子对压岁钱有所期待,让孩子有足够的家庭参与感。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压岁钱代表的不只是钱,还有长辈的美好祝愿和期望,那是一份爱和祝福。

山西晚报记者 杨晶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2-16期

  • 第2023-02-15期

  • 第2023-02-14期

  • 第2023-02-13期

  • 第2023-02-10期

  • 第2023-02-09期

  • 第2023-02-08期

  • 第2023-02-07期

  • 第2023-02-06期

  • 第2023-02-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