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感动之旅

山西晚报“感动之旅”走进太原师范学院

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学子激扬青春担当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拍摄:李婷 靳韬冉 制作:靳韬冉 编辑:张舒敏

  •   山西晚报讯(记者 李婷)“我们生逢盛世,又是一名师范生,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标准落到实处,赤诚奉献,敢为人先。”“作为一名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我们理应努力学习,潜心钻研,以守家国情怀之初心,承科技报国之使命。”……2月24日,山西晚报“感动之旅”走进太原师范学院,聆听高校学子志愿服务的青春担当、向上向善的青春力量。
      座谈会上,太原师范学院团委相关负责人及各院系学生代表共13人,激情澎湃,深情讲述。他们的讲述中,有积极参与寒暑假期社会实践的收获,有参加各类专业型创新创业大赛的故事,有为国旗而刻苦训练的荣光。
      平凡而琐碎的点滴背后,是年轻学子奋发向上的热情。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大四学生张延文,从大一下学期开始,积极参与老师推荐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至今已获得三次国家级奖学金、两项国家级专利。张延文坦言,要将创新创业比赛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技术创新为祖国添砖加瓦。
      太原师范学院校团委书记刘峰介绍,为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该学院在19个院系中分别设立了19个共青团二级团委,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因此,该校团委除了做好广大团员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团,还积极组织学校团员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创新创业等第二课堂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广大学生团员通过活动长知识、学本领、立三观、树理想。
      听完学生代表的讲述后,刘峰说:“校团委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我是第一次听到学生讲述自己参与各类活动的点滴感受与成长,可以说,点点滴滴皆有感动。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学生可以再接再厉,用自己火热青春的力量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努力书写出人生的感人故事。”
      太原师范学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和山西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现有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884亩,现有教学院系19个,本科专业52个,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000余名,硕士研究生千余名,生源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特写
      “感动之旅”座谈会成《开学第一课》
      太原师范学院刚开学不久,山西晚报“感动之旅”的到来,让不同院系的学生代表本学期第一次聚在一起。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书记王丹丹高兴地说:“新学期,新气象,很高兴以这样的方式为大家讲授《开学第一课》……”
      王丹丹通过讲党课的形式,为学生们提出新一年的希望与寄语:带着信心回归再出发,做明是非、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学生;带着梦想回归再出发,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带着奋斗回归再出发,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与此同时,王丹丹还与同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在开展党史教育课程中的点点滴滴,“备好一堂党史教育的党课,大家觉得,需要多少时间,一个小时左右?其实,一节深入人心的党史课,需要前期大量的知识储备,需要反复备课以及多次的走访调研……”
      座谈会上,王丹丹直言,讲授每学期的党课是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她一直在研究如何讲党课才能让学生喜欢听、愿意听,并主动参与到课程的互动中。“有些课程不仅需要讲授知识,更要有情感价值,这些课的难度比较大,党课就是这样的课程。所以,我讲授党课前,首先会为自己反复讲很多遍,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影响别人,才能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们。”王丹丹说。
      王丹丹的讲述很快结束,同学们却沸腾起来,大家纷纷表示:收获满满,真是一场别样的《开学第一课》,不知不觉中便有了努力学习的方向和敢于实现梦想的力量。
      “《开学第一课》很有力量,让我懂得,点滴奋斗可以构成无悔人生,蹉跎犹豫只会让梦想化为空中楼阁。我们应该有青年马克思‘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的觉悟和理想,以服务社会、奉献人民为己任,才能不负韶华、牢记初心。”经济与管理学院大一学生苏春萍说。
      校外实践中,助老行动触动深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如今,大多数子女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照顾老人,只能将老人送到敬老院,有时间了去看一眼,没时间就包个红包。其实我们心里知道,老人缺的不是物质上的帮助,而是精神上的陪伴……”
      说这话的学生叫常辉,体育学院大四学生,现担任校团委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在近四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中,常辉带领同学们开展了疫情防控、爱心援藏、为灾区捐款捐物等活动千余场。他最放心不下并且坚持每周都要开展的活动,便是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以及社区的孤寡老人,为他们带去欢乐。
      “越来越多的老人被子女送进敬老院,每次看到这些老人,我就很心酸,因为他们太孤独了。所以,我想用我的方式,陪他们说说话,听他们讲讲自己的故事,哪怕是几分钟,他们也会非常开心。”常辉说。
      在太原师范学院,与常辉有着同样想法的大学生还有很多。来自舞蹈系舞蹈编导专业的2021级研究生王玉洁,经常和她的团队在学习之余走进太原一家养老机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照顾老人的同时,王玉洁还参与了导师卫艳蕾编导创作的关于“老年人”的舞蹈《当你老了》。“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有一个让我非常触动的画面:老人什么都不说,他们总喜欢望向窗外或者站在门口眺望。我该如何用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老人的神情与动作?”王玉洁与团队成员经历了十多次创作采风、十多次研讨论证和十多次的推翻重来,终于在两个月后创作完成了该校首个以老人为主题的舞蹈作品《当你老了》。
      王玉洁激动地说:“作品成型后,卫艳蕾编导带领我们重回这家养老机构,我们用舞蹈语言向老人们传达了关爱的声音。表演结束后,78岁的李奶奶主动找到我们说:‘谢谢你们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表演,我孙女跟你们一样大,她也特别孝顺……’”
      发挥一技之长,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美术与影视学院2022级学生高雯琪,寒假返乡期间向自己所在的太原市杏花岭区三桥街道桃园北路东社区报到,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组织了“喜英新春”线上英语角活动。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一点经验都没有,但是我们有一技之长啊。所以,有了想法的当天,我们就开始策划线上教学,人数定为30人至50人,没想到报名的人特别多,电话都打爆了。”高雯琪笑着回忆说,尽管课前做了精心准备,但是第一次课的反响并不好。大家复盘查找原因,原来是课讲得深了,听课的学生以小学生居多,词汇量有限。首战受挫后,他们特地借来小学各年级英语课本,调整了教学难度,和孩子们的互动越来越多。
      说起首次当“老师”的收获,她说:“青年志愿服务只有到社区、到学生中去实践,才有最大意义。在服务活动中,我们最需要且最难做到的是足够的耐心与细心,要在目光所及之处持续关注、脚步所到之处随时帮助。”
      与高雯琪有着同样感触的,还有物理系大四学生韩锦涛。寒假期间,她参加了团省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在家乡大同南站参与春运志愿者的服务工作。“一遍遍提醒乘客示出示证件、扫码等,把竖着过安检的行李箱放平,指点路线方向等,有时工作能达到10个小时。尽管非常累,但觉得能帮助到别人就特别值得。”韩锦涛说,此后,她出行过安检时,本能地会把自己的行李箱摆平放稳。
      韩锦涛在校内身兼数职,一直用自己的经验与特长,为学校工作贡献力量:2019年,刚刚步入大学的韩锦涛,主动申请加入校团委青年媒体中心,主要开展新闻采写与舆情监督工作;大二上学期,加入该校小陶子宣讲团,成为一名山西陶行知研究馆的讲解员,在学习行知文化思想的同时,运用科学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将学校的行知文化传递给每一位来参观的游客。
      花絮
      申博宇:国旗班精神给予无尽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大三学生申博宇,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行知”国旗班副班长。
      近三年来,他与国旗班中的240余位战友不惧风雨,不畏酷暑严寒,每天坚持训练,共同守护国旗。他说,准备座谈会发言前,他打开手机相册翻看小视频,每一个镜头都看了无数次,仍然是一秒都不肯错过。
      没有潸然泪下的事迹,没有轰轰烈烈的画面,但是,每一个披星戴月训练的瞬间、每一次“敬礼”中、每一声“出旗”指令中,都藏着感动。这份感动,是他永远珍视的记忆,不论以后退队、毕业,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国旗班精神都将给予他无尽的力量,因为“追求五星的光芒,就是我们行进的方向”。
      不相识的老乡不约而同干了同一件事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苏春萍是稷山县学雷锋志愿者协会的一员,她讲述了自己春节期间在大佛寺景区当志愿者的经历。一遍遍让游客远离栏杆、劝阻吸烟游客、扶老人迈过高高的门槛等,她真正感受到守护文物古迹、留住历史记忆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她的一席话引起王静涛的共鸣,原来,王静涛也参与了那次活动,两人同校不同系,之前互不相识。这次座谈会上老乡见面,格外亲切。
      最让王静涛触动的也是搀扶一位位老年游客跨迈大佛寺高高门槛的场景。他说,人人都会老,都会遇到各种“门槛”,如果在那个时候,身后有一双手助力,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疫情期间,返回家乡的王静涛担任志愿者,走家串户帮助居民在手机上注册防疫二维码。他发现,原来小区内有那么多空巢老人。他原本想着指导老人注册,没想到教了几遍,发现老人记不住、学不会,后来他索性上手代劳,接过手机填写信息,一切都办理好再把手机还给老人。工作速度慢了,但是老人笑了。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 实习生 靳韬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2-24期

    • 第2023-02-23期

    • 第2023-02-22期

    • 第2023-02-21期

    • 第2023-02-20期

    • 第2023-02-17期

    • 第2023-02-16期

    • 第2023-02-15期

    • 第2023-02-14期

    • 第2023-02-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