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健康

出现这些情况 小心脑梗找上门

  “突然开始说话不清”“头晕恶心”“口角歪斜”……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兰红提醒:出现这些情况,小心脑梗找上门!
  脑梗危害大 呈现年轻化趋势
  70岁的刘女士某天发现自己开始出现言语不清、持物不稳的情况,担心自己出现某些疾病,加之自己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所以很担心地去了医院。
  45岁的吴先生突然出现头晕伴呕吐等不适情况,并很快出现了口角轻度歪斜的症状。
  50多岁的李师傅一觉醒来,发现右胳膊抬不起来,右腿麻木无力,不能行走。
  “经过检查,这3个人都是急性脑梗死。”李兰红说。脑梗死,俗称脑梗。它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复发率高,发病急,而且疾病负担重。近年研究显示,我国有40%的脑梗患者,居全球首位。近30年,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它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可取得显著效果,但实际生活中,我国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对脑梗早期症状知晓率仅为7.6%。“所以说提高国民对脑梗防治知识的了解,才能有效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李兰红说。
  诱发因素多 健康生活很重要
  李兰红介绍,造成脑梗死的原因,要是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大脑的血管发生病变,血管壁长出斑块,而这个叫‘栓子’的家伙,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液流动,堵住了大脑动脉血管,造成脑细胞的缺血、坏死,形成缺血性的病灶,这就是脑血栓。”他说,而来自身体别处血管的“栓子”,卡在脑血管里,造成脑血管闭塞,这是脑栓塞。脑血栓是造成脑梗死的“主犯”,占60%。
  一般来说,患者脑梗后,可表现为头晕乏力、记忆减退、反应迟钝、偏瘫、偏盲、饮水呛咳、失语、口角歪斜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梗死的部位和面积大小,都直接影响患者的具体病变和愈后生活质量。
  而诱发脑梗的因素包括不可干预和可干预的两种危险因素,其中,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遗传因素和出生体重等。“虽然这些因素无法干预,但可帮助评估个体罹患脑梗的风险。”李兰红说。而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饮食和营养、缺乏身体活动、超重与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偏头痛等各个方面,所以针对这些可能会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在高危人群及普通人中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身体会报警 急救意识要提升
  实际上,脑梗死症状早期可以快速识别。如果掌握相关知识,可以及时帮到需要者。“比如,中风有个‘1-2-0’的三步识别法。”李兰红说,“1”是指“看到1张脸(口角歪)”,“2”是指“查两只胳膊(一侧不能抬)”,“0”是指“聆(零)听语言(说话不清楚、大舌头)”,这三个方面若发现异常,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还有,FAST快速评估法:“F”(Face)脸部:让患者微笑一下,如果微笑时面部不对称,提示患者面瘫;“A”(Arm)手臂:让患者双手平举,如果10秒内一侧肢体下落,提示肢体瘫痪;“S”(Speech)语言:让患者说一句较长的话,如果不理解、说话有困难或者找不到词,提示语言障碍;“T”(Time)为时间。“还是综合考虑,出现症状为疑似脑梗,建议立即拨打120或者到医院就诊。”李兰红说,“总的来说,就是五官变化、身体异常,当这些身体警报一拉响,别犹豫,赶紧上医院!”
  “还有就是一定要注意黄金救治时间。”李兰红说,在之前的3个例子中,李师傅就是因为错过了4.5个小时激活剂、6小时静脉溶栓的黄金救治时间,只能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据了解,救治脑梗死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急性期的脑梗患者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对于脑梗患者,溶栓治疗可以使13%的患者迅速痊愈,20%的患者显著改善;取栓可以使50%的患者病情改善,但溶栓和取栓都有严格的时间窗,每延误1分钟,就会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我国目前脑梗死溶栓率仅为7%,93%的患者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间,所以,提高公众脑梗死急救意识至关重要。“还是那句话,一旦出现疑似脑梗症状,奉劝人们不要大意,应立即去有治疗条件的医院尽快明确病因,及时接受治疗。”李兰红说,另外,我国脑梗后复发率高达17.1%,因此二级预防也很重要。同时,患者抗栓治疗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2-27期

  • 第2023-02-24期

  • 第2023-02-23期

  • 第2023-02-22期

  • 第2023-02-21期

  • 第2023-02-20期

  • 第2023-02-17期

  • 第2023-02-16期

  • 第2023-02-15期

  • 第2023-02-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