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教育

《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调查报告》出炉

中小学生心中的榜样是啥样?

  近日,为了解当今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状况,改进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榜样教育工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经过取样调查的《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当代文化语境下,青少年偶像的内涵与外延均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衍生出了“榜样”“理想”“动力”“目标”等意蕴。调查显示,76%的青少年“常用偶像来激励自己”。
  山西晚报记者就相关话题对省城中小学生进行采访发现,中小学生心中有自己的榜样标准,同时,运动员、科学家的榜样力量有大幅度提升。中小学生不再盲从于社会舆论,选择榜样会更关注榜样的内在和追求。
  A 科学家、运动员成榜样主体
  山西晚报记者采访发现,对于榜样的选择,中小学生更倾向于有一定人格魅力的人物,学习与激励是重要目的,像科学家、运动员,他们身上的家国情怀、拼搏精神,影响性较大。
  初二学生季姝君曾是山西晚报小记者,她发挥当年做小记者的能动性,在班里同学之间做了调查。部分女生会把易烊千玺等当红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或榜样,男生则更倾向于篮球或足球明星。“有同学表示,自己的榜样是C罗,C罗身上有种不服输的精神,每天的生活很自律,是个真正的强者。”季姝君说。
  六年级学生王子蘅已经开始了艰苦的运动员之路,除了训练,他说自己平时会看很多前辈人物的自传,他坦言自己的榜样是网球运动员内达尔,但遇到困难时,除了榜样,自己才是自己的那道光。初一学生张子禾也表示,因为自己比较喜欢滑雪,冬奥会的时候一直关注苏翊鸣,也会以他的努力奋斗激励自己。
  初一学生张可镭说:“语文课上刚学完杨振宁先生写的《邓稼先》一文,老师还补充讲了‘两弹一星’元勋于敏的故事,为了中国的氢弹和核武器,他的名字曾绝密28年。”于敏说过的“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直击他的心灵,“我要学习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同时,抗击疫情期间涌现出的钟南山等医学专家,也成为榜样的选择标准,正在准备中考的赵云崧更是以此立志学医,“84岁的老人日夜奋战在第一线,给了我莫大的榜样力量,我想,我应该成为他那样的人。”
  
B 榜样选择具有多样性
  调查显示,73.3%的受访少年儿童确认自己有榜样,由此可见,少年儿童有榜样的比例较高,拥有榜样是少年儿童生活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当然,榜样的选择也具有多样性,传统榜样依然存在,同时孩子们在追求更多的“美好”。
  六年级学生孟煜涵已经阅读过《雷锋的故事》,“寒假时班主任要求的必读书目里就有这本书。”开学后班里组织主题班会“学雷锋有我一人”,同学们自己准备了PPT、演讲稿以及班会相关事宜。孟煜涵说班里同学都很崇拜雷锋,会以雷锋为学习榜样,“雷锋精神值得钦佩,时刻帮助别人、雪中送炭非常难得。”她也表示,同学们也有很多敬佩的人,比如袁隆平、钟南山、鲁迅等。
  季姝君说自己的榜样是宋庆龄。小学时在语文课本中学到有关宋庆龄的课文,那时候就很崇拜她,“宋庆龄在北京接受1950年度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将全部奖金献给中国福利会,创办了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说起自己的榜样,季姝君侃侃而谈,她认为是宋庆龄的善良和对和平的向往打动了她。
  小记者陈子涵曾在2019年跟随山西晚报小记者团,走进大亚湾核电站进行研学,她把大国工匠乔素凯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与乔素凯面对面后,中广核“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核心价值观和立志全力以赴做好每一件事的精神时刻激励着她。
  
C 树立正确的榜样意识
  为了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积极的人生观,拥有正向的价值观,本学期,太师三附小万科城小学举行了“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大队会,邀请59年坚持宣讲雷锋精神的老兵杨贵山爷爷来给孩子们做讲座。
  “永远的雷锋,永恒的精神!”郝伟校长说。其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榜样,面对新的时代环境与文化生态,如何引导青少年从小领悟榜样的力量,学习榜样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榜样意识,显得尤其重要。
  采访中,许多家长都把关注点放在了“追星”问题上,“收集照片、签名,甚至还要参加粉丝团,多影响学习!”“盲目崇拜不能作为榜样存在”……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不可避免在“饭圈”营销手段的裹挟下,对明星偶像高度认同的少年儿童被不良价值观诱导。“打压、逃避都不是正确的方式,做出正确引导才是关键。”太原市恒大山水城小学江泽叶老师说。“孩子喜欢一个明星有他的理由,家长要先了解‘为什么’,和孩子同频共振,才能更好地进行引导。”
  太原学院马艳萍老师分析:“初中生正处于自我发现和自我确定时期,他们需要一个模式来参照,明星偶像正好成为理想的自我载体。也就是说,中学生正好处于好幻想的时期,当自己的很多想法无法实现时,就只好借助偶像崇拜来达到心理的平衡和补偿。”她建议,在这一阶段,家长不要缺席,抽空和孩子一起聊聊他们喜欢的明星、偶像,了解孩子崇拜明星哪些方面?做了什么事情表达他们的崇拜……“对孩子的偶像认知进行提升,最终找到那个值得学习的点。”
  2020年钟南山院士谈偶像的意义时说:“成为偶像的目的是要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通过偶像学到对问题的看法,更多地问问为什么。”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成长必要的追星是一件好事,但是狂热起来就没有必要性了。当孩子狂热追星时,最主要还是因为安全感的缺失,爱的匮乏,过度溺爱以及过度管制。父母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一味制止,而是要去挖掘他们所崇拜的偶像的优点,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们,如何通过努力成为和偶像一样的人。
  调查表明,青少年选择榜样往往受到父母亲人、老师、教材、课外书的影响,也受到同龄人、媒体等社会环境的影响。“榜样不是一个遥远的存在。”马老师说,“亲子共读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名人传记,以及引导孩子观看自传性的电影,像海伦·凯勒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改编的《奇迹的缔造者》。要将榜样教育融入生活中,不能太刻板。”
  近些年,各种媒体在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上发挥了更多精神引领作用,新的榜样不断涌现,广大青少年能主动靠近、汲取力量,去“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精神的传承,就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03期

  • 第2023-03-02期

  • 第2023-03-01期

  • 第2023-02-28期

  • 第2023-02-27期

  • 第2023-02-24期

  • 第2023-02-23期

  • 第2023-02-22期

  • 第2023-02-21期

  • 第2023-02-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