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子夜

也说成人之道

  萧红讲过这样一件事,鲁迅从日本回来后,有一段时间在绍兴教书,平时住在学校,周六晚上才回家。有一天回家时天已黑。为了赶时间,就抄小路走,要经过一片坟地。他正走着,突然发现一座坟前立起一个白影,而且慢慢高起来,接着又缩下去,时大时小。鲁迅是学医的,不信鬼神,但眼前的奇怪现象也使他有些紧张,他壮大胆子继续朝前走。忽然白影转到一座坟后缩了下去。鲁迅越发要看个究竟,于是大步赶过去,喝道:“什么人!在干什么!”说着,飞起一脚朝那个缩作一团的东西踢去,只听“哎哟”一声,白影跳了起来,身上掉下来一块白布。原来是个盗墓的。
  萧红感叹,让鲁迅踢一下也好,给个做人的机会。确实,鲁迅经常对一些愚昧落后的事情进行揭批,也对不好的人和事呐喊怒骂、针砭伐挞,想唤醒和激起某些人的沉睡和良知,或如他本人所说,“揭出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
  人是复杂的,“人”字只有两笔,易认易写,却不易做。所以无数人发出过做人难的感叹。但再难还是要做人,因为人是万物之灵长,天地造化之尤物,做了人可参与到人类社会中,享受人世的美好。也因此,好多生命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人类一员,比如电影《追鱼》中的鲤鱼精,安徒生童话中的人鱼公主,都经历了痛苦的蜕变才成为人身。《聊斋志异》里的妖精想变成某个人,要天天仿照这个人的模样来修炼,且须一丝不苟,时间漫长。由此可见,做人还要选一个榜样来学习。
  学习在成人的过程中极为重要,欧阳修说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人,不学则舍君子而成小人。”意思是,玉不雕琢难以成为器物,人不学习不会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玉不成器不会害人,人不上进要成为小人。小人,会害人。
  人在艰难的成长过程中,因心地和修养不同,少数人成了圣人,部分人成了伟人,绝大多数人成了凡人,还有一些人成了小人甚至“鬼”。鬼样的人,阴暗猥琐,自私消极,善于弄虚作假,暗地害人,是社会的负能量。没人喜欢鬼,鬼也怕人,尤其怕有正能量的人。《淮南子·本经》中说“苍颉作书鬼夜哭。”因为鬼的行径总是不光明的,一旦有了记录,则“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但光有文字的威慑还不够,有时还要“踢”一下。这踢,是警醒、鞭策,也是雕琢。尚存慧根和是非的“鬼”应该感谢这一踢,使自己有了做人的意识。
  做人实则也不难,甚至很容易,俗话说,转念间,凡尘顿易。明代思想家吕坤曾指出:“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如此,有一颗公正仁爱之心,便可立人达人。“有书真富贵,无欲小神仙”,如果肯求知明理,舍弃贪欲,则又在常人的基础上更上一层。看来,做鬼不易,做人不难,做个潇洒的人也简单,但要先有一颗正常的人心。

□刘新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08期

  • 第2023-03-07期

  • 第2023-03-06期

  • 第2023-03-03期

  • 第2023-03-02期

  • 第2023-03-01期

  • 第2023-02-28期

  • 第2023-02-27期

  • 第2023-02-24期

  • 第2023-02-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