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有个愿望,就是想当一名人大代表。
记得刚结婚后,看到“两会”召开时,代表们胸戴代表证,精神抖擞地走进会议厅,聆听着领导的报告,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妻子便一脸的羡慕,她说:“要是能成为一名人大代表,那该有多么幸福啊。”我告诉她,若要实现这个愿望,一定要有突出的事迹,并且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有一年,镇上的一个教学点缺英语老师,派谁都摇头,而妻子自告奋勇报了名。去了之后,才发现那儿条件很艰苦,吃水要到河里去挑,有时屋顶还漏雨,全校加上她只有5名老师。她每周上近20节课,除了英语,还兼任音体美等课程,一天下来疲惫极了,双休日也不能休息,要为后进生义务辅导。
妻子班上原来有20名学生,却只剩下12名了,由于这些孩子的家长不重视文化,都已经辍学了,有的在家干活,有的去外地打工。她看到这种现象,心里十分难受,就去动员他们。一次,她在家访回来的路上,遇到大雨不慎摔入山沟里,腿被严重扭伤。刚出院,她不顾我的劝阻,住着拐杖去上课。在她的耐心说服下,那一个个流失的学生又重返校园,开始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妻子对工作一丝不苟,从不打骂学生,学生都亲切地称呼她“妈妈”。她自制教具,带学生观察大自然,学生兴趣倍增,在毕业考试中她班里的学生全部升入了初中。村民们将一面写有“无私奉献”的锦旗送到了家里,为她佩戴了一朵大红花。
我们的邻居赵哥,在树上摘果子不小心掉了下来,腿受伤不能干活。不巧的是,赵嫂此时也得了一场大病,送到医院动了大手术,花尽了家里的积蓄。赵哥有两个上初中的孩子,全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我们当时刚买了房,手头也拮据,但妻子把所得的稿费、自己被评为先进而获得的奖励,共一万元全部捐给了赵哥。
在我们家里,我的工作单位较远,时常也回不来。我的父母都八十岁了,全凭妻子一个人操心,她忙完学校的工作,回到家就为二老做好吃的、洗衣服,坐在一块陪他们聊天。母亲身体虚弱、行走不便,妻子就用轮椅推着她到各处散心。妻子从没和我父母吵过架,处处为他们着想,母亲常夸她:“你比亲闺女还要亲!”
妻子所做的一切,为她赢得了好口碑,县电视台拍摄纪录片,对她进行了专题报道宣传。
在妻子40岁那年以高票当选为县级人大代表。当妻子得知这一消息后,特别激动,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两家所有的亲戚朋友,当时,我们一家人设宴还庆贺了一番。
那个代表证至今保存在抽屉里,虽我多次整理书柜,可每次我都小心地放好它,因为我知道它在妻子心中的地位。
□李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