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共青团大同市委部署开展的2023年“青春兴晋”行动中,一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青年涌现出来,他们通过“青春兴晋”主题宣传、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青年人才储备及服务三大类活动,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近日,山西晚报记者走近多名参加“青春兴晋”行动的学子,领略了他们将“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奉献家乡”的情怀。
石文俊:助力文旅当好“城市代言人”
“‘云路坊’是大同著名文化景区之一,景名‘儒学文化旅游景区’。古代,大同出身的进士,都会经过这条街去文庙祭祀孔子,因而这条街也有了‘平步青云’的美好寓意……”石文俊刚从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毕业不久,春节期间,他做导游、拍视频、搞宣传,俨然成了大同旅游的“代言人”。
石文俊可是“青春兴晋”行动的“老人”。每逢寒暑假,他总是积极报名共青团平城区委组织的各项活动。“我是学市场营销专业的,目前最想做的是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家乡开展文旅宣传。寒假期间,大同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度让家乡成了‘网红城市’。我想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整理下大同旅游的亮点和打卡路线,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其他短视频平台发布出去,让更多人认识大同、了解大同。”在他的公众号“古韵大同”中,罗列了各大热门景点的中英文介绍,并对周边的交通餐饮情况做了简要说明,还设计出“最优打卡点”,获得许多网友的点赞与转发。
“‘新大同’慢慢走进了大众视野,它不再只是‘百年煤都’,也不再是‘飞沙漫天’,大同一次次用它的美证明着它的旅游价值。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宣传家乡的队伍中,我要做大同旅游的助力者,把家乡的美好介绍给更多游客。”石文俊说。
王沛源:服务基层做好“群众贴心人”
“小朋友,哥哥来看你们啦!这是新买的书包和文具……”“白奶奶,您最近身体怎么样啊?我来帮您剪剪指甲……”王沛源经常到云州区葆华里社区看望这里的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每次都为他们精心准备礼物。
王沛源就读于长治学院法律与经济学系,热衷公益的他早早报名了“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照片拍摄、资料整理、宣传法律知识、入户走访、看望孤寡老人……寒假一个多月时间里,他扮演着许多角色,是摄影师、搬运小工、跑腿小哥、调解员……工作细致认真又热心肠的他,深得居民喜爱。
“去看望孤儿、孤寡老人的时候,我切身感受到他们生活的不易,也明白了社会关注对他们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能带给他们的并不多,给孩子们一次作业辅导,给老人理一次头发,可能会让他们的生活更快乐温暖。”谈及志愿活动中最难忘的事,王沛源说。
在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中,不少青年学子增强了奉献社会的服务意识,学会了感恩与奉献,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用点滴小事温暖着这座城市。
张文涛:立足专业做好“技术管理员”
“小张,这个文件打不开了,帮我处理一下吧。”“公众号这样排版是不是更好一些?你帮我参谋参谋。”……这段时间,张文涛成了共青团新荣区委办公室里的“香饽饽”,因为熟练掌握各种办公软件,又能快速处理电子产品技术问题,大家对他赞不绝口,都说:“这孩子果然是专业的,真是个好帮手。”
张文涛是山西大学2021级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这是他第一次参加“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校期间,他就经常与同学开展“电脑故障义务诊断&维修”活动。这次下社区进乡村开展志愿活动,他主动帮助大家解决手机问题、处理网络问题,还进行了一些电子产品的简单维修。“我本来就是学计算机的,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我乐在其中。”张文涛说。
在共青团新荣区委编辑文档和公众号的过程中,张文涛也提出了许多想法,他把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了归纳总结,利用休息时间给大家做了讲解。“文章内容想要抓住读者的眼球,还须具备充满设计感的排版和令人舒适的色彩搭配,另外字体大小、行距字距也需要随之调整……”张文涛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年轻人拥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接触到新鲜的知识和领域。希望青年学子能把自身优势发挥出来,反哺家乡,助力发展。”
山西晚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