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社会直通车

小区无物业,却有这样一群热心肠的人

他们齐心协力帮助居民解决高层用水、疏通管道等问题

  •   无物业管理的小区,住在高层的住户用水受限,如何解决?污水管道堵塞无人管,谁来解决?
      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就无物业小区居民志愿者自治的情况进行了采访,发现无论是社区工作人员帮忙跑腿,还是居民志愿者自治,总有这样一群热心肠,在背后默默付出着。
      A、居民志愿者自治 问题比想象中难很多
      截至3月14日,历时3个多月,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6号楼的水泵事件终于落下帷幕。
      作为一个无物业管理的小高层小区,自2022年12月6日开始,住在8层以上的住户发现家中水流量普遍变小,随着楼层的升高,11层、12层的住户在用水高峰期甚至没有水。
      从排查找原因、到解决问题、再到挨家挨户收取维修费用,这其中除了迎泽区柳巷街道、柳巷房管所、供水设备单位、海西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外,更多的是多位居民志愿者的自治过程,他们有的是刚上班不久的90后,有的是70岁、80岁的老党员老住户。
      解决这一问题为何历时这么久?居民志愿者自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山西晚报记者就此事进行了采访。
      高层住户用水困难 原来是地下室泵房泡在积水里
      柳南6号楼位于柳巷南路路东,于1992年回迁安置,为商住两用楼,共有12层,其中住户220户,底层商铺10户。以前,楼内实行定时供水,错过供水时间段,则需等到第二天。
      原海西社区主任、现在是6号楼的居民张素卿比较了解这幢楼的情况,她说,当初居民入住后,由于收不齐共用电费,导致水泵无法正常运转,只能采取限时供水。之后,又因为水管老化,跑冒滴漏严重,导致水费增加,有的居民拖欠水费,使得解决这一问题更加困难。在2017年,经过社区和供水单位共同向市政府申请,为柳南6号楼申请到了一户一表的改造费用。“改造费用居民自筹部分为每户516.6元,居民的费用能不能收齐是成功的关键。”张素卿回忆说,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积极收取户表改造费,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收到80%的费用后开始施工,柳南6号楼终于告别了用水难,实现了24小时供水。
      老住户胡国庆家住在最高层12层,他告诉记者,当时发现家中水流比较小时,只能等到半夜时分没人用水的时候,他们起来接水,但水流并不大,他就赶紧找到社区和街办反映,希望能帮忙排查是哪里出现问题。“每天的用水成了问题,当时就快要过农历新年了,家家户户要收拾家擦洗,正是用水比较多的时候。”胡先生说,当时别提有多着急了,孩子们知道后,将需要清洗的东西拿到自己家帮忙清洗。
      是什么原因导致水上不了高层呢?1月13日,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志愿者自驾前往供水单位寻求帮助。当泵厂工作人员前往柳南6号楼安装水泵的地下室却发现,由于积水太深,无法进行查看。
      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志愿者开始联系抽水,终于经过大家的努力,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志愿者和泵厂工作人员一起进入水泵安装处;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检测,泵厂工作人员提出了解决方案,提供一台变频器,单独带泵给供水,所有更换维修预计费用需要11650元。
      明知收费难 这群热心肠居民用服务换真心
      1月16日,海西社区向居民发出收费公告。通过预算平摊下来,每户需要先交50元的维修费,等水泵修好以后再多退少补。
      说到向住户们收费,大家有些犯难。在6号楼居住了20年的郭相臣先生告诉记者:“第一,有一部分人已将房子出售,不好找到新房主;第二,一部分住户将房子租出去了,再联系房主也比较困难;第三,这里的好多老住户比较拮据,预先收这50元对他们来说也比较难。”
      虽说困难重重,但有一群热心肠居民站了出来,82岁的老党员老住户王淑贞,70岁的老党员张忍禄、王锦平、康杰,60岁的海西社区原主任张素卿、郭相臣等人自愿组织,连夜开展居民自筹维修供水设备的收费工作。让他们欣慰的是,80%的居民都积极配合。1月18日(腊月二十七),水泵厂工作人员修理水泵并增加变频设备,当天下午,整栋楼居民供水恢复正常。
      供水恢复正常,但是向其他居民收取维修费用的工作还在继续。3月初,记者在柳南6号楼采访时,正好遇到一位居民给张素卿打来电话,询问收费的情况。张素卿耐心解释后,住户当即转来50元维修费。“现在已经有94%的住户交了这笔费用。”张素卿说,看着这一户一户转来的维修费,对他们志愿者来说,心里特别感激,因为这不仅仅是自己家的小事,更是整个居民楼的大事。
      因为收费问题,志愿者也吃了不少闭门羹,听了不少难听话。“想过放弃收费吗?”张素卿坚定地说:“没有,我有这个信心。”王淑贞这样说:“作为一名老党员,看着大家跑前跑后,我也想发挥余热,尽自己的一份力。”李宗娟说:“我是6号楼的居民,当看到为解决吃水难问题,出面的都是进入花甲和将近耄耋之年的老人时,我是年轻人,我理应站出来和大家一起出力,另外我也在街办工作,在平常的工作中,接待居民比较多,所以我愿意出这份力。”
      为打消居民的顾虑,张素卿、郭相臣等志愿者向居民保证维修金的使用会做到公开透明,每完成一项任务,都会发在居民群里,每天都会对收费情况进行公示,大家由一开始持怀疑的状态到逐步信任,居民志愿者的努力,得到越来越多居民的认可。从50元的微信红包,到上门挨家挨户收取现金,越来越多的居民认可了他们。
      3月14日,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收费及退费问题已经结束,除了8户因前期遗留问题未解决没有交费外,其余住户均已交费,共收费11100元。根据维修实际支出的费用,合计使用了5808元,剩余5292元,平均每户退费23.8元。张素卿说:“这些钱都已经退给住户。”通过这件事,体现了居民志愿者自治的价值,志愿者车钱油钱自贴,离退休老党员、热心居民倾情奉献,大家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维护整栋楼的共同权益,建设好共同的生活家园。
    B、污水管道堵塞 网格员跑前跑后协调解决
      “是网格员王翠翠吗?我是二体校的居民,现在16号楼1单元1层楼道内的污水管道堵塞,往外冒水严重,恶臭难闻,居民进出很不方便,小区没人管,我们实在是没办法。”最近,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街道八一社区的网格员王翠翠接到居民王女士打来电话反映问题。
      电话挂了不到10分钟,王翠翠就赶到二体校,一进单元楼,一股恶臭扑鼻而来,正值中午用水高峰期,从地面缝隙处正往外冒着臭水,王翠翠看了看情况,又赶紧爬楼对此单元的居民进行动员,挨家挨户敲门询问。看着网格员大中午赶来解决问题,楼里的居民都急忙出来一同寻找堵塞源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献策找源头。要想解决问题,王翠翠跟大家商量最好是打开这个漏水缝隙,这样才能查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堵塞。但是撬开地砖可不是小事,王翠翠想到了18号楼1单元402号的热心人徐师傅,徐师傅一接到电话就赶紧带上工具跑到16号楼查看情况。撬开冒水的缝隙处,大家发现里面堵塞了很多东西,是因为污水管道不通才导致的冒水,但楼道只是个连接点,既然楼道这里能堵这么多东西,那楼前的污水井里想必也堵了。说着,徐师傅打开1单元楼前的污水井,果不其然,里面砖头、淤泥满满当当。“怪不得呢,污水井里满成这样,楼道处的管道不堵才怪。”居民纷纷说道。
      堵塞源头找到了,维修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楼前3个污水井抽污水、挖淤泥,1单元楼道管道疏通也需要费用。二体校是个无物业小区,为了尽快解决问题,王翠翠开始挨家挨户说明具体情况,动员大家分摊维修费用。经过初步预算为900元,算下来36户居民每户分摊25元。大家积极响应王翠翠的提议,徐师傅也表示先清理楼前的3个污水井,然后再疏通1单元的楼道。
      看着楼道地面被挖开,疏通工作开始进行时,居民这才放下心来。有居民说:“我们虽是无物业小区,但我们有一个负责的网格员。”看到居民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王翠翠的干劲更足了。
      记者手记
      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针对无物业管理的小区,太原市多个街道紧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契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生活品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老居民”享受“新生活”,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各项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通过采访这些无物业的小区,记者有三点感触:
      一、突出党建引领,带动居民参与情绪。
      以海西社区的三圣庵小区为例,它是柳巷街办辖区范围内具有典型特征的老旧小区,柳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下社区,深入三圣庵小区实地考察,深刻详细了解居民现在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的诉求,邀请有参与意向的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改造的相关讨论,根据居民提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小区的改造提出建议。通过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带动居民的参与情绪,推动实现了由等问题到找问题,从压实责任到赋权赋能,从集中整治到常态管理的转变。
      同时,以党建为引领,紧抓“自治”这一切入点,致力于用居民身边的小变化,带动小区邻里关系大融合。在三圣庵小区的功能建设上,柳巷街道扎实推进自治、德治的基层治理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带动居民共管共治、共建共享,多次召集居民议事会,通过共同商讨形成民主意见,充分发扬民主,既尊重多数人的意愿,也兼顾少数人的诉求。居民议事会的一系列自治举措也吸引了居民的关注,调动了更多居民的参与意愿。
      二、提高干部效能,发挥老干部余热。
      三圣庵小区所属社区2017年开始组建成立了“老伙伴帮帮团”,吸纳部分退休老干部担当社区的“和事佬”。三圣庵小区毕师傅退休之前是单位的党支部书记,和小区11位热衷公益事业的居民,大到小区改造、停车位布置,小到处理邻里矛盾,都热心参与,先后协助完成了20个停车位的划分,沟通解决居民漏水纠纷等问题50余起。
      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街道并南二社区的退休老党员梁翠花,从一个人的号召,到几个人的回应,再到几十人的跟随。说起这些,梁翠花的眼睛有些泛红。起初,少数居民不但不理解,还质疑她“是不是得了什么好处”。“我委屈得要哭了。”梁翠花说,很多次想过放弃,但都坚持了下来,她一边带动积极参与的居民行动起来,一边耐心给不愿意配合的居民做思想工作。看见老党员这样一心为了小区居民,一些业主不再风言风语。
      三、以党建联建为抓手,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太原市小店区小店街道下辖的永康北路社区,63个小区中有47个为无物业管理小区,占比75%,面对无物业小区现状,“没人管事、没处议事、没钱办事”成为社区小区治理的突出问题。社区党支部针对问题、主动领题,探索形成“社区主导、物管会管理、业主参与”的联动自治新格局。成立物管会、打造新阵地、建立新机制,彻底解决小区没人管事的问题。同时,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切实加强社区与驻地单位协商联动,探索出“党建引领牵红线,资源共享促联合,志愿服务暖民心”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工作方向,这就需要各街道与社区始终坚持“民生无小事”,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让每一位“老居民”都能享受到“新生活”。
      解决了群众实际关心的“最后一公里”,才能走好服务为民的“数万里”。

      山西晚报记者 徐麦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17期

    • 第2023-03-16期

    • 第2023-03-15期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13期

    • 第2023-03-12期

    • 第2023-03-11期

    • 第2023-03-10期

    • 第2023-03-09期

    • 第2023-03-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