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各市两会

太原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大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高质量发展与民生议题成焦点

  •   代表建议传递着民声、回应着群众关切,连日来,太原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大代表们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履职尽责,建言献策。
      山西晚报记者在会上采访了部分市人大代表,他们关注的问题涉及教育、数字经济、民营企业发展等,都是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其中,高质量发展与民生议题成焦点。
      关键词 教育
      多名代表为教育“支招”
      教育关乎国计民生,一直是两会关注的焦点。会议期间,多名市人大代表围绕创新教育、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和乡村教育等方面,提出颇多建议。
      市人大代表、阳曲一中英语高级教师王俊梅代表提出,县域高中教育与省内外高校合作为县域定向培养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建议。“乡村建设需要创新性,尤其是拥有具体技术的人才,在外地人才不愿来的情况下,加强县域高中与省内外高校合作,邀请高校校友专家教授来校宣讲等方式,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专业的选择上做到有打算,有规划至关重要。”
      市人大代表、清徐县孟封镇杨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刚虎代表提出发展乡村教育的建议,他认为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更为乡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而乡村教育要振兴,规划是重中之重。
      市人大代表、清徐县徐沟中学高级教师张瑞红代表说,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出台家庭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开发课程体系、举办专题研讨会等措施,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家庭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早且最全面的教育,渗透无处不在,最终会成为孩子的性格和命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使孩子受用一生。
      市人大代表、杏花岭区杨家峪街道东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贵明代表,提出建立太原市农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他认为建立农村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落实劳动课的有效途径,是将思想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劳动实践融为一体的劳动教育平台,有效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陷和不足,扩展学校教育空间,延伸和补充学校教育。
      除此以外,市人大代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晓毅代表提出发挥文庙资源优势,加强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市人大代表、迪爱生(太原)油墨有限公司质量测试员肖婷,希望将“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深入到太原市的中小校中。市人大代表、万柏林区长风西街街道南屯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李有全,提出新建南屯片区重点中小学校并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市人大代表、杏花岭区五一路小学教师袁之飞代表希望戏曲课程能进入到太原市的幼儿园和小学课堂。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也是国家经济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如何发展,怎样助力提升传统产业,会议期间,数字经济也成了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位于综改示范区的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在各类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的带动下,产业、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逐步实现优化共生和创新裂变,数字经济规模效应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断凸显。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聚集全省的先进生产力、便利的交通、高端的人才,势必要在数字经济发展上起到引领作用。”市人大代表、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财政经济委胡燕君说,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势在必行。
      胡燕君认为落实《山西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是重中之重,适度超前布局新基建、加大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也必不可少。
      数字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和数字农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市人大代表、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段建忠和市人大代表、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山西国元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颖,都提出了与此相关的建议。
      段建忠说,当前,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区块链等手段的集成,对乡村经济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进行赋能和重塑,促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等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是实现太原市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段建忠表示,首先是市级层面乡村数字化相关法规要完善,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制定地方发展规划,其次是建设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乡村数字经济布局,形成重点农产品单品种全产业链数据采集、分析、发布和服务为主线的全链条数据应用体系,接下来也要让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普及乡村数字人才培养和数字应用技术,最后就是借数字网络技术助力乡村传统文化复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就业实现共同富裕。
      郭颖代表表示,太原市没有建立统一的“三资”监管平台,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数字化规范化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发挥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我在制定实施细则、推进管理平台建设、加强对乡镇农经财务人员的培训、借助第三方社会力量和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督促考核方面提出了详细的建议。”
      发展数字农业,市人大代表、阳曲县农业农村局中级农经师韩宪华也给出4方面建议,她认为要推进数字乡村项目建设需以县域为单位,通过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全流程大数据的积累、开发、挖掘,实现对农业生产流程的系统化整合,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生产效率及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实现对传统农业的全方位重塑。发展数字农业,农业信息基础设施也要建设,新农人的队伍也要培训,农村电商也要与数字经济进行融合发展。
    关键词 民营经济
      提振民营经济坚持“实”字
      作为市场中最活跃、数量最多的主体,民营企业的发展备受关注。代表们针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条条中肯的建议。
      “近几年,国家及省市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意见,特别是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出了大量管用、实用、好用的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尤其是太原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推动企业恢复经济活力,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清晰地看到,民企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切实存在着较多的压力和困难。”市人大代表、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鹏说,很多民营企业对相关优惠和帮扶政策不了解,希望能加强对企业支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同时也要精准施策、因企施策,进一步降低民企的运营成本。
      除此之外,不少人大代表提出,要依托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全力搭建太原市百强企业的集聚核心区,促进太原市民营企业实现质量规模跃升。
      对此,人大代表们从持续完善和落实纾困惠企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全程帮扶、持续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做好人才工作方面提出一条条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从培养工匠型人才,到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从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到创优营商环境……提及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们的建议涉及太原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科技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高新技术企业成倍增长,创新生态也在逐步完善。”市人大代表、太原市的山西瑞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倪日北说,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动力,但在调研中,会发现一些中小微企业,对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需求逐步提升,尽管政府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但是由于受场地、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资源的限制,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现实需求,迫切需要一些低成本、高效益能够解决企业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育的创新共享平台支持,缓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倪日北建议加大对各类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助推太原市的企业高质量发展。
      太原市要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市人大代表、太原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万瑞红提出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的建议。
      她说,加大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和扶持力度,切实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不断扭转对工匠型人才的社会偏见。与此同时,也要深化技能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改革,加强对培养高技能人才企业的支持,持续跟踪培养技能人才。更要加大教育引导力度,树立工匠典型,营造让技能工人为企业和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浓厚氛围。
      不少人大代表认为,高水平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民生福祉
      改善民生小事 提升生活品质
      提升一座城市的品质,民生福祉是关键,要从每一件民生“小事”做起。会议期间,人大代表们从道路、人行天桥、路灯、住宅小区配套市政设施建议、改善道路路灯照明等提出一条条建议,涉及市民们的衣食住行。
      市人大代表、蚂蚁集团战略发展部区域(豫晋)总经理张耀翔代表提出,公交和地铁公共交通实行一码通、一卡通。市人大代表、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郭俊陆提出改善小沟街道路照明状况的建议,希望能消除出行安全隐患。
      市人大代表、太原机场旅客服务部客服一队值机员张新荣代表提出校园全光谱智能照明系统改造的建议,以此来守护孩子们的眼睛。
      市人大代表、太原住龙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白雪峰代表提出道路绿化部门调整工作时间避开交通高峰的建议。“早晚高峰期交通繁忙,道路绿化车辆或市政洒水车作业时容易形成堵塞,影响正常交通的运行,并且很容易引起次生交通事故。”
      李有全代表说,长风西街丽华酒店和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之间为十字平交路口,该路口周边还建有丽华、国际会展中心写字楼、丽华小区、万国城小区、神剑苑小区和省烟草专卖局等众多居民小区。公共交通57路、619路、851路、856路、858路、864路、868路等众多公交车站分布周边,路口经常高密度人流集散且机动车流量较大。特别是早晚高峰时段,途经该路口的车辆、行人密集,车流和人流平面相交,相互影响,极易引发交通拥堵甚至车祸。“如果能在丽华酒店和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之间新建人行过街天桥会缓解紧张的交通。”
      市人大代表、山西华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云峰也提出了继续加大人行过街天桥建设力度的建议。“合理的过街天桥布置不仅可以保证人车分流,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和车辆通行顺畅,还能成为城市的靓丽景观,如在十字路口架设环形天桥、设计风格多变的亮化工程都能把天桥变成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山西晚报记者 李飞飞 杨洲芬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23期

    • 第2023-03-22期

    • 第2023-03-21期

    • 第2023-03-20期

    • 第2023-03-17期

    • 第2023-03-16期

    • 第2023-03-15期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13期

    • 第2023-03-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