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子夜

读书是福

  因为多种缘由,请我推荐“应该”阅读的书目,或者我主动向相识相知的挚友,品性高雅的年轻人推荐书目的时候真不少。我亦时常劝导身边的人多读书,读好书,开卷有益,读书是福,多多益善。
  我特别强调,别带有功利性、实用性的思想、观念去读书,意即“非考不读”;要尽可能的去反复和深入精读所喜、所爱、被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公认的好书、经典书目。而我总是认真负责,从开拓人的视野,提升人的品位,提高人的鉴赏、综合素养、认知、技能水平方面综合考量;谨小慎微的给对方提供书目,且多数都是我不仅读过,甚至读过多遍,深有体会、感悟到好书。
  我曾经多次劝导年轻人:“不论到任何时候,都不要把时间、精力大块大把地花费在娱乐、闲逛、闲聊、考名目繁多的证上;要多读书,读经典书,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国内知名文学奖获奖作品,提升人文素养,必将受益终生。”
  汉朝宗室大臣,我国目录学鼻祖,经学家、文学家刘向有一句经典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精辟地论证了读书的重大意义。
  位列晚清“四大名臣”之首,自谦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在家书中教导后人:“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不仅表达了读书改变一个人情操和价值观的道理,也指明了要读经典、要读懂读透的读书方法。他教导后人第一,要读经典。按曾国藩的观点来说,这些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这是最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第二,“一书不尽,不读新书”。就是说一本书没读完的情况下,不要急着读另一本书;第三,就是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只要选定了目标,持之以恒,走下去就是了,肯定会有所收获的。
  被誉为“诗圣”的唐朝大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首诗中,道出石破惊天,精妙绝伦的千古绝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诗,不仅语言隽永,无可挑剔,而且“实用性、可操作性”极强。被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梁启超誉为“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的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释疑为“学习的境界要先入乎其内,再能出乎其外。”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仇兆鳌,在其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杜诗详注》中对于“读书破万卷”中的“破”字举有三说,一曰:“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二曰:“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磨也”。三曰:“识破万卷之理”。这三说,集中地反映了对“破”字的不同理解。概括起来就是:突破、磨破、识破。
  就我本人来说,数十年来,早已养成了阅读、思考、写作的习惯,每天坚持不辍的阅读书籍,或者是网络上的精彩文章,尔后抽出一定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思考的过程,也就为下一步的写作做了铺垫。读书的“功效”,不仅仅让我在创作文学作品上受益,也让我在各种社交场合均能得体的应对自如,从容淡定的进行授课、演讲。
  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堪称是人生之大幸、大福。

□王忠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23期

  • 第2023-03-22期

  • 第2023-03-21期

  • 第2023-03-20期

  • 第2023-03-17期

  • 第2023-03-16期

  • 第2023-03-15期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13期

  • 第2023-03-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