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讯(记者 孙轶琼 武佳)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工匠精神。3月26日,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太原圆满收官。在为期两天的赛程中,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19名选手同台竞技,使出看家本领,让传统技艺薪火相传。
本次大赛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山西省总工会承办。大赛共设置了木作文物修复师、泥瓦作文物修复师、陶瓷文物修复师、壁画彩塑文物修复师、金属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6个竞赛项目,每个项目均设置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两个环节。
行天下之技,护文物之美。在中国文博事业茁壮发展的道路上,文物修复师是不可或缺的技能人才,他们对于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件件历经千年,或斑驳、或缺损的文物,经过他们的修复,逐渐“完美”起来,最终呈现在公众面前。2018年和2021年,国家文物局先后举办了两届全国文物职业技能大赛,为文物行业从业人员搭建了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相比前两届而言,本届大赛级别更高、规模更大、参赛选手最多,可谓是高手对决,难分伯仲。
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选手们展开激烈角逐。在晋阳古城遗址上,在烈日和大风之中,考古探掘工用探铲与古老的“晋阳”相互问候,触摸着千年的文明;在山西省警察学院内的考场中,抡着大锤、挥舞着刨子的木作和泥瓦作文物修复师,在力量与技艺间相互较量;手握画笔、毛刷、打磨器,壁画、陶瓷、金属文物修复师们,则用细致和耐心,呵护着自己面前的文物。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书林在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两天的比赛期间,能深刻感受到赛场内激烈角逐的热烈气氛,一位位能工巧匠“干一行钻一行”的执着专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让人心怀敬意。
经过紧张对决,各项目共产生一等奖10名、二等奖22名、三等奖42名;共有10个代表队获得优秀组织奖。山西代表队获得优秀组织奖,山西有4位选手分别获得各组别修复项目的一等奖,其中山西蓝胜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朱小林获得木作文物修复师项目一等奖,山西省古建筑集团工程有限公司杨永胜获得泥瓦作文物修复师项目一等奖,山西博物院续凯获得陶瓷文物修复师项目一等奖,山西博物院张政敏获得金属文物修复师项目一等奖。本次大赛深受社会各界关注,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家新闻媒体参与报道了本次赛事,让更多公众了解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并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该行业,为文物“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