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感动之旅

山西晚报“感动之旅”走进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

白衣为甲仁心仁术,换来医患情深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拍摄、制作:杨洲芬  实习生:吕思凡 明媛媛  编辑:李浩瑜

  •   山西晚报讯 3月15日,山西晚报“感动之旅”走进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二院),听医护、患者及家属讲述他们之间相互信任的医患情深以及面对新冠疫情迎危而上的动人故事。座谈会上,5位患者及家属居中,二院党委书记、院长董钰柱带着医护人员分别坐在病患两侧,真诚交流,互道感谢,会场气氛热烈,充满温情和力量。
      座谈会上,来自普外二科泌尿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内科、护理部的医护人员,有的讲述了疫情时期驰援武汉、在太原高铁站等地核酸检测、晋阳湖方舱医院的难忘经历,有的讲述了诊治照料患者的感受和体会。
      参加座谈的患者和家属,与医护因病结缘,成为好友。感谢、感恩、温暖、贴心的词语被患者及家属反复提及。
      大家介绍了求医住院手术康复的过程,说起医生精湛负责的医术,护士周到耐心的护理。医护人员来病房,亲切自然地喊着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心里感觉特别温暖踏实。
      医生、护士和患者常常热泪盈眶,时不时站起来相互握手、抱拳、鞠躬表达谢意。
      听着医护和患者的动情讲述,董钰柱感恩患者对二院的信任,感谢全院医护的付出。“对患者来说,从入院到出院是他们的人生大事,可对医院,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救治和照顾病人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我们能做的就是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为他们做好服务,治愈他们的病痛。”
      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54年,在2009年增挂太原市红十字博爱医院,2013年增挂太原市老年医院,同时也是山西省唯一的一所国际医疗外宾定点医院。现今,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已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近年来医院获得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山西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二院作为太原市的老年医院,将在此基础上打造山西省标杆式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医养相结合的医院。以医院为依托签约养老中心、日托中心、养老护理院、老年康复院、老年精神康复院等机构,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医学模式,建立老年健康评价体系,实现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有机结合。
      患者这样说
      双向奔赴的医患关系有温度的医院
      到会的5位患者及家属中,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老人姓任,90岁高龄,原本座谈会下午3点召开,老人两点就来到会议室。
      她介绍说:“7年前,我右乳房发现一个肿块,当时觉得年龄大了,没及时处理。从2022年8月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肿块突增到碗口大,还溃烂流脓,疼痛难忍。去了好几家医院,人家觉得我89岁了,没有收治。到9月26日,我住进二院的普外二科泌尿外科,3天后上了手术台,科主任冯利国手术做得好,护士们照顾得好,所以我现在恢复得特别好,一定要过来说给晚报记者。”任老太太高兴地说。
      陪着任老太太来的是儿子王永青,他介绍说:“我们辗转了多家医院,有的连伤口看都不看一眼,更别说碰溃烂的伤口了。但是到了二院,冯主任直接就把手伸到溃烂的伤口处给我母亲做检查,就冲这一点,我就特别感激。”
      患者家属刘改佩说,二院哪个科室的医护人员都好,10多年前,她的母亲被多家医院说活不过一个月了,原本到二院想着能临终关怀,住进来救治,没承想,老人高质量度过了生命后期10个月的时间。“之后,我家大大小小的病都来二院治。”刘改佩说,至今她九旬的父亲在二院3次转危为安。听说有这场座谈会,她不请自来,一定要来讲一讲。
      患者家属王玉的父亲已92岁,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期间住院,她特别要感谢普外二科泌尿外科岳春龙大夫的及时抢救,让老人闯过一关。她看到当时病房满员,医护们动不动就来查房,遇到发热的患者或者是老年人,拿着个血氧仪在各个病房里进出反复测量。
      她还特别感谢科护士长边莉红,她说:“我父亲脑梗偏瘫,经常卧床,边护士长手把手一遍遍教我如何给父亲翻身、擦洗以及如何防止褥疮发生。我俩还加了微信,在家里遇到护理上的问题,每次我向她询问,她都会耐心回复。”说着,王玉拿出手机,给大家看边护士长对她的暖心回复。
      女患者辛立因肛肠疾病在二院手术,她说“手术前医生会跟病人说放松放松,越是这样说反倒更紧张。二院的麻醉医生却让我彻底放松,手术需要麻醉,医生没和我说放松,而是和我聊家常,在我还没有感觉到的时候,他就已经完成了麻醉,很贴心。”辛立说。
      辛立也住普外二科泌尿外科,手术后主治大夫崔保国时不时来病房换药时,还总喊个女护士在旁边。起先她以为护士是协助的,观察了几次并不需要女护士做什么,她一下恍然,作为男性的崔大夫给她患处换药,另找个女护士在场监督,能让她安心。“我特别感动,细微之处能成大事。以前病得坐不下来,现在我坐多久都不疼了,完全好了。”辛立笑着说。
      普外二科泌尿外科是市二院发展的重点科室,成立至今不到一年时间,以腺体(甲状腺、乳腺等)、肛肠外科、泌尿外科三个专业为主,配置优秀的医护团队,坚持疗效就是硬道理,为患者提供温馨整洁的就医环境,舒心惬意的人文关怀。
      医护这样说
      医生“能上尽上”医院“能收尽收”
      新冠疫情的三年,对医护人员来说是难忘的三年,这三年里二院医护人员倾心倾力的付出让人动容。
      护理部主任刘玮提到了二院支援晋阳湖方舱医院的经历,2022年11月26日寒夜,74名医务“大白”前往空无一物的方舱医院。此前,他们已经在疫情一线矿区、高铁站等地高强度、连轴转地进行核酸检测等工作。
      从搬运物料布置病区开始,刘玮和大家手拎肩扛,仅用了9个多小时就备好了300余套床单元,搬隔离救治物品、抬床头柜、铺被褥……都是二院“大白”亲力亲为,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戴着被蒸汽遮掩得模糊不清的护目镜,他们汗流浃背。方舱里患者很多,“大白”工作一刻不停,能上尽上,不分昼夜地穿梭在各个病房,顾不上怕更顾不上累,重复着繁琐但十分重要的工作。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在每一轮疫情来临时,瘦削美丽的刘梦华主任都冲在第一线。2020年,就曾和科室大夫驰援武汉,进到雷神山等多家方舱医院。“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患者的康复,患者的出院证就是我的荣誉证。”她的话引来热烈的掌声。
      刘梦华为医院里年轻姑娘们点赞,“‘大白’装备一脱掉,她们脸上布满口罩的勒痕,手也都变了形,但她们一声不吭,也从不说累。”刘梦华说。
      2022年12月,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二院当即决定“能收尽收”,整个医院“内科医生全科化,外科医生内科化”,阳性患者激增,全院都是呼吸科,病床占用率甚至超过了100%。
      “我们有些医护人员的症状甚至比患者都严重还在坚持上班。”回忆起那段时光,董钰柱几次落泪,有一天他叫两名临床医生去办公楼,平时5分钟的路程,半个小时也见不到人,他下去寻找,发现两名医生咳嗽得厉害,走一步,蹲在地上咳半天,“我是管理者,也是一名父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经病成这样仍在坚持上班肯定也会心疼……”董钰柱说。
      一旁的护理部主任刘玮红了眼眶,她说:“疫情期间病房不允许探视,有些家属不理解,直接上手打了我们的护士。我听说了每次去了解情况的时候,姑娘们都说没什么,她们越是什么委屈都不说,我心里就越是难受。”
      患者的信任是医护人员最大的开心
      说起给九旬的任老太太做手术,普外二科泌尿外科的冯利国主任一再说是应该做的,老人被巨大肿瘤折磨、饱受痛苦的样子,他看不下去,而且他有信心让老人康复。所以,尽管老人高龄,有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疾病,有多家医院因风险巨大拒绝收治,尽管有同事善意提醒他要谨慎,他坚持上手术。
      医者仁心,冯利国主任过人的医技以及善良和担当,使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神经内科的医生办和护士站,分别放着一本“手语365”的书籍,已经被无数次翻阅,变得皱皱巴巴。神经内科护士长杨秀香说,科里住过10多位聋哑夫妻,专门买了这本书,学着用手语简单询问。“除此之外,我们还接待过少数民族住院的患者,我们的医生会贴心询问他们住院讲究,也会将这些注意事项告知我们。”杨秀香说,“我们力所能及地帮老人买点生活用品、打饭等等。有些去世患者的家属忙完后事后,还来感谢我们的照顾,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信任,我很开心。”
      座谈会上,董钰柱屡被刘玮、刘梦华、杨秀香、边莉华等医护人员点赞。他们有的说,他(董钰柱)马上就60岁了,仍和年轻人一样马不停蹄,废寝忘食,有他在大家就踏实,心里有底;有的说,书记晚上会把全院各科室的病房都查一遍,简单聊聊天他才放心,有时候还会给夜班送上热乎乎的豆浆牛奶;有的说,书记的热情、精气神儿特别有感染力,让大家感到温暖、信心和力量。
      听着同事们真诚的话语,董钰柱脸红了,一再起身双手合十致谢,说道:“大家太辛苦了,我们每位医护员工都在忘我投入的工作,救死扶伤,甘于奉献。他们在家里也是顶梁柱,把精力感情都投入到工作中,有这么好的二院团队,还有这么信任我们的患者,一再让我感动,我敬重大家、感谢大家。”
      亮点举措
      根据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特点,医院确定以老年综合评估为抓手,多学科综合诊断治疗,挽救患者生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大力开展科研项目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创科学的老年病诊疗典范。
      承接省级大医院重症患者,将安宁疗护与重症有机融合,积极开展终末期患者“整体评估、症状控制、舒适护理、有效沟通、灵性关怀”服务模式,结合环境、心理、药物、营养、中草药治疗和传统康复,引入人文关怀及志愿服务,为危重患者提供优质安宁疗护,为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哀伤期。
      根据“老年专科”的功能定位,今后工作重心将是面向全市提供老年急慢性疾病的救治、老年急症后期医疗与康复、老年中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及养老一体化的医疗护理服务。在原有综合医院多临床科室支撑下打造老年医院专科特色。
      强化老年诊疗拓展服务半径。在继续做好重症舒缓安宁疗护学科、糖尿病足治疗中心、足踝外科治疗中心等重点科室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老年卒中单元、记忆门诊、老年骨质疏松等老年学科建设,使全院科室设置具有明显的、与众不同的老年专科特色。
      完善打造老年妇科服务品牌,更多关注老年妇女常见疾病,而这些疾病常常是各大医院忽略的问题,比如尿失禁、尿潴留等。

    本版采写、摄影:山西晚报记者 杨洲芬 实习生 吕思凡 明媛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24期

    • 第2023-03-23期

    • 第2023-03-22期

    • 第2023-03-21期

    • 第2023-03-20期

    • 第2023-03-17期

    • 第2023-03-16期

    • 第2023-03-15期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