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夜读

跟随12位历史人物,溯源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翻越陇坂:从东西互动到天下中国》节选——

乙弗氏的家族与婚姻

  •   《翻越陇坂:从东西互动到天下中国》 阎海军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非虚构历史文化随笔。陇坂是早期中国东西互动的轴心,聚合并促进了中国多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本书以“陇坂”这一地理概念作为切入点剖析中国历史进程,对曾翻越陇坂的十二位历史人物,如汉武帝、李广、杜甫、解忧公主等的人生轨迹进行追述,梳理他们翻越陇坂的时代背景及过程,记述他们穿越关陇古道的历史意义。从秦始皇到林则徐,横跨两千年持续不断的翻越,演绎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互动交融的进程,揭示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背景。
      乙弗氏是西魏文帝元宝炬的皇后,也是元宝炬的表妹。这是典型的近亲结婚。
      乙弗氏的先祖,是晋代依附于鲜卑西部大人拓跋氏的鲜卑乙弗氏之一部,由今华北北部地区南移入塞,徙居于武威郡等地,与凉州的吐谷浑慕容家族关系密切。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395),鲜卑乙弗部落遭到河西鲜卑大都统秃发乌孤的攻击,西迁到今青海湖湖畔,成为环湖地区早期居民之一。乙弗人落脚青海后,与当地的原住民——鲜卑和羌人关系融洽,逐步融合为一个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部落民族联合体,史称“卑禾虏”。鲜卑语称其首领为“乌地延”,汉译为“勿敌”,《北史》称作“乙弗勿敌国”,其首领被称为“青海王”。
      义熙十二年(416),北凉王沮渠蒙逊率大军到达青海湖滨,迫使乙弗勿敌国降附北凉。十四年(418),在东邻西秦的压力下,乙弗乌地延率户十万降西秦,成为西秦王国属部。乌地延被授为“建义将军”,死后其弟他子继为首领。后来,勿敌国分裂为二;他子率5000户东移于西秦西平郡内;其余由族人提孤率领脱离西秦控制,游牧于环湖山区。
      刘宋元嘉六年(429)正月,北凉打败西秦,占领湟水流域,西平境内乙弗国人归附北凉。不久,吐谷浑渡过黄河占领环湖地区,提孤所部乙弗人降归吐谷浑。接着,吐谷浑又占领西平,他子所率乙弗国人也降于吐谷浑,乙弗勿敌国宣告解体。
      自从成长于陇西的董卓翻越陇山,入驻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搞垮东汉王朝后,中国陷入了持续动荡:三国鼎立,战火绵延50年;司马氏师承曹魏以晋代魏,好不容易终结了乱局,然后,永嘉之乱再度打破宁静,让中国陷入了十六国割据的大混乱时期。这时候,北部草原大漠的拓跋氏一步步崛起。
      公元386年,道武帝拓跋珪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代国。398年,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同年七月,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随后,拓跋政权步步为营、南征北战,逐步剪灭了其他四个胡人政权,整个华北地区归于北魏旗下,实现一统。自西晋末年以来历时135年的十六国时期结束。
      攻灭北凉是北魏实现华北统一的最后一战,这一年是公元439年。乙弗氏的高祖父乙弗莫瑰带领全部族人归顺北魏,被任命为定州刺史,封爵西平公。从乙弗莫瑰以后,其家族子孙连续三代娶北魏公主为妻,而乙弗莫瑰家的女子也大多成为王妃,在北魏朝廷很受尊重。乙弗氏的父亲乙弗瑗,官至仪同三司、兖州刺史。乙弗氏的母亲淮阳长公主元氏,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第四女。
      人类的联盟,没有任何协议能超越姻亲纽带。有史以来,政治联姻从未间断。在中华民族的历史生成中,姻亲是促进族群融合的实质内容。
      北魏迁都平城将近一百年时,新上位的国君孝文帝决定再度迁都。
      此时,整个华北地区均已被收入北魏囊中,长安和洛阳两大古都都是可以选择的地方。最终,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这个决定,多半是为了攻打南朝的便利而做出的。
      迁都,是在作战的过程中实现的,这很好地阻止了朝中反对迁都者的作梗。
      这一年是公元493年。
      迁都洛阳、改拓跋姓氏为元,孝文帝极力推动汉化。对于孝文帝迁都洛阳,有人认为他拥抱了更先进的汉文明。当然,也有人说他的迁都之举削弱了拓跋族的凝聚力,直接导致了北魏政权很快来临的灭亡。
      这位将北魏都城从山西平城迁到洛阳的孝文帝,正是乙弗氏的外祖父。
      公元510年,乙弗氏出生。在儒家思想统治的封建国度,女人只是男权的附庸,很少人有名字,即便贵为皇帝的外孙女,也没能获得一个像样的名字。
      平民的女儿,为出嫁而生;贵族的女儿,似乎只是为联姻而生的。
      在中国王朝的所有官府门第中,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个孩子来到世上,都比普通人家的孩子多了更多的使命。生男孩,势必要夺权;生女孩,一定要联姻。
      在汉文明深度浸淫的洛阳都城里,乙弗氏在官宦之家快乐地成长着,她一天天出脱得端庄得体、面容姣好,但是她很少说话,也很少微笑。她父母觉得很奇怪,便对亲戚们说:“养女儿有什么关系?如果像这个,实在胜于生男孩。”
      乙弗瑗深知权力的重要性,他的祖先从辽北到西北,再由西北而中原,这曲折而漫长的求索过程给了他无尽的启示。靠近皇权是保全安乐最捷径的通途。与淮阳长公主的婚姻,确保了乙弗瑗仕途的一帆风顺。不幸的是,孝文帝的皇位只运行到33岁时就戛然而止了。
      北魏的最高权力由宣武帝元恪接续,尽管乙弗瑗身为皇亲国戚,地位并没有受到影响,但是他想精进一步,为整个家族的荣耀加装一把更加管用的安全锁,女儿乙弗氏成了他最后的砝码。
      乙弗氏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乙弗瑗已经开始考虑女儿的婚嫁对象了。他环顾朝堂,其时最有权势的人是其小舅子宣武帝的儿子元诩,他早在公元515年就登基,做了孝明帝。但是出于种种原因,乙弗瑗未能将女儿送入元诩的后宫。
      女儿不能嫁给皇帝,也一定要嫁给皇亲。公元525年,乙弗氏被父亲嫁给了表兄元宝炬。
      但这似乎是一桩凶险的婚姻。
      元宝炬是孝文帝三子京兆王元愉的儿子。元愉在公元497年获封京兆王,而兄长元恪于公元499年顺利当上了宣武帝。元愉不满现状,于公元508年八月在冀州起兵谋逆,自称皇帝,但很快兵败,在被押送回京师的途中死掉了。老子死了,儿子得受牵连,元宝炬兄弟全部被关了起来。比起历史上的诸多谋反案,元宝炬真的太幸运了,他居然没被叔叔宣武帝元恪杀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24期

    • 第2023-03-23期

    • 第2023-03-22期

    • 第2023-03-21期

    • 第2023-03-20期

    • 第2023-03-17期

    • 第2023-03-16期

    • 第2023-03-15期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