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娱体

电影《不止不休》太原路演,观众“狂飙”掌声

张颂文:你们觉得贾樟柯演得好不好?

  •   由青年导演王晶执导、贾樟柯监制的现实题材电影《不止不休》3月24日在全国上映。3月25日,影片导演王晶、演员张颂文一口气跑了太原万达影城、铜锣湾国际影城、山西剧院、太原博纳影城等多家影院,与现场观众进行映后交流。
      张颂文流量爆棚,一路走,太原观众一路“狂飙”掌声。而导演王晶则感慨“回家了”!据了解,原本同行的主演白客,因为身体原因遗憾缺席太原站的路演。
      流量爆棚的中年大叔张颂文 向往曾经的“自由自在”
      “‘高启强’来太原了!”
      今年春节档爆款剧《狂飙》火得一塌糊涂,主演之一的张颂文更是圈粉无数。听说张颂文带着新片到太原,很多人在前一天就开始打听他究竟会去哪些影院,此前因为追剧对他产生的“又爱又恨”,早已转化成“我就想见见他本人”的迫切。
      当晚7点,留着清爽短发的张颂文出现在铜锣湾影城,他将浅色衬衣塞入腰中,整个人显得很精神,但说话的腔调比较绵软。在“颂文老师最帅”的观众呼喊中,张颂文腼腆地笑了笑,他首先感谢大家对影片《不止不休》的支持。
      影片中,导演贾樟柯客串了给矿工家属支付赔偿款的煤老板,那个角色一出来,观影现场就是笑声,虽然只是短短几分钟,却为影片增色不少。提到贾樟柯,张颂文略有遗憾,他表示没有机会跟贾导同场演戏,但贾樟柯对他说的话却记得很清楚。“他总来拍摄现场,有一天他在片场问我:我就一场戏,但还是写了一个人物小传,你觉得有没有用?后来我说,应该是有用的。贾导告诉我这件事,我觉得是他对我工作的认可,他尊重演员创作的流程。”
      张颂文还回忆了一个有关贾樟柯的细节,他在平遥电影节看这部电影时,贾导一出现,全场都在欢呼,“我也不知道那是因为迷信他是贾樟柯,还是迷信他在影片中的形象。后来他跟我说,他要穿什么、那天(拍戏)要留多少胡子,他自己是有想法的,他这句get到我的点了……”张颂文语速轻缓地讲着他对贾樟柯的印象,突然,他冲着台下观众问:“你们觉得贾樟柯导演演得好不好?”换来一片“好”声后,他很认真地说:“好的,我们一定转告他。”
      在映后交流中,张颂文谈到“一个演员最好的状态”时颇有感触,他一口气提到很多,比如:可以如愿以偿地发挥演技,不会因为名气(不高)而被剧组忽视;被制片人慧眼发现后给了第一次机会,才会有第二次机会;不会根据观众喜好决定作品;平等跟网友互动;不沉浸在某一种称赞里,成熟面对自己挑战角色后的失败,不停留在舒适区里……这些感悟,就像是张颂文从自己在演戏行当里摸爬滚打到成为中年大叔才被更多人认识的经历里,摘取出的不同阶段自己的状态,听着不像回答,而像分享。
      如今的张颂文流量爆棚,曾经他在远处静静地观察别人,现在变成了每个人在观察他。“这是我这几个月的亲身体会……我还是希望可以像以前一样走在街上,自由自在。”张颂文说。
      导演王晶带着新作回家 记者怎么看电影里的记者?
      在映后交流现场,导演王晶首先自报家门“认亲”:“我是太原人,我以前的学校距离这里(铜锣湾影城)也就2公里,这次算是回家。”
      谈到为什么要拍摄这个题材,王晶说,他觉得做电影和做记者,这两个职业有很多相像的地方,“我们都是在看这个世界、看这个社会、看人世间的风情百态,把这些记录下来,在记录的过程里同时也想传递出对更美好世界、更理想社会的一些想象,记者特别像我的一双眼睛,这个题材最适合讲述当下。”不过,王晶表示,影片里的故事发生在20年前,时代在变,可能很多人都离开这个行业了,但职业带来的精神内核是不变的,这个也是他想通过影片挖掘和传递的内核。
      电影《不止不休》改编自真实事件,以“调查记者”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人为一亿人发声”的反歧视故事。影片中,初出茅庐的实习记者韩东由白客扮演,张颂文饰演资深记者黄江。没钱、没学历、没背景的“三无青年”韩东,怀揣新闻理想与女友开始了北漂生涯,因为学历问题韩东找工作屡屡碰壁,机缘巧合下,他成为报社的实习记者,当遇上被社会所歧视的弱势群体时,他希望找到可以改变命运的力量。
      关于记者题材的影片不多,《不止不休》还原了如今很多记者没有经历过的、20年前都市报的辉煌时刻,通过菜鸟记者刚进报社的视角,展示了诸如记者、编辑、美编、校对、出版、印刷等报纸流程的细节。此外,影片还有一些关于这个职场的“新闻金句”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感想不是新闻,事实才是新闻”“做记者改变不了什么”“这世上的事,有哪件是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呢?”比较有特点的是,影片中多次穿插“纪录片”片段,以假乱真,以这种拍摄方式,将电影中的故事变得“看起来更真实”,将记者的职业描写得更直观。
      学生观众小高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无论是《狂飙》里的“高启强”,还是《不止不休》里的黄江,张颂文都能把角色塑造得很到位,“他很善于角色细节的塑造”。影片中,老记者黄江每次出现,都是啃两块饼干草草解决自己的饮食,他匆忙的脚步让人想起“记者永远在路上”那句话。
      小高还表示,她其实很想问张颂文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韩东,会放弃那篇乙肝代检的文章吗?”其实,这也是现场观看影片后,很多记者内心的问题。山西晚报记者在映后连线几家同城媒体的记者,问到这个问题,大家的回答几乎一致——“不会!”当然,理解各有不同,比如有个记者表示,该报道刊发后,并不影响后续追踪报道。还有记者认为,实习生的“毙稿权”有点夸大。同时也有记者认真表示,“撤不了,有流程卡着,没有虚假内容,不足以构成撤稿理由”……
      相信全国看过电影《不止不休》的媒体同行们,也会引发一轮热议,关于自己熟悉的职场,关于自己曾经的经历,关于那些很难选择的选择……

    山西晚报记者 李霈霈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24期

    • 第2023-03-23期

    • 第2023-03-22期

    • 第2023-03-21期

    • 第2023-03-20期

    • 第2023-03-17期

    • 第2023-03-16期

    • 第2023-03-15期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