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财经

首批主板注册制新股开启申购 “闭眼打新”难再躺赢

  •   全面注册之下,主板打新规则变了!本周,首批10只主板注册制新股正式开启网上申购。值得注意的是,本周一开启申购的两只股票,发行市盈率均突破了以往23倍的市盈率“天花板”,这也意味着,主板新股上市首日“零破发率”将成为历史,投资者主板闭眼打新“躺赢”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除此23倍市盈率被打破之外,主板打新规则还有多个变化,那么,投资者到底该注意哪些风险?
      A 23倍市盈率上限被突破
      本周,沪深两市共有10只新股在本周可供申购。3月27日,中重科技、登康口腔等2只新股将开启申购。3月28日,中电港、常青科技、中信金属、海森药业这4只新股将开启新购,另外4只新股——柏诚股份、江盐集团、南矿集团、陕西能源的申购日则为3月29日。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的新股主要集中在沪深两市主板,这也是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首批主板注册制新股。据悉,10家企业采用网下发行与网上发行相结合方式,通过向符合条件的投资者进行初步询价直接确定发行价格。
      此前的核准制下,主板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均处于23倍以下,为新股上市后的表现预留了一定上涨空间。而全面注册制最大的特征便是“市场化”,IPO(首次公开募股)公司的定价更自由。从发行公告来看,主板注册制新股询价和定价取消了23倍市盈率上限,将定价权交给市场,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对于新上市个股定价的合理性需自行判断。
      截至3月27日,首批开启申购的这10只新股中,已有6只公布发行价。其中,海森药业发行价最高,为44.48元/股,中信金属发行价最低,为6.58元/股,其余4家公司发行价则集中在每股10元-30元。中信金属市盈率为20.21倍,也是发行价已出炉的6只主板注册制新股中,唯一一只市盈率低于23倍的新股。
      沪市主板注册制第一股——中重科技披露的公告显示,该股发行价格为17.8元/股,对应的发行市盈率为29.01倍,低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发行人所处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静态市盈率平均水平。而深市主板注册制第一股——登康口腔披露的公告显示,此次IPO的发行价为20.68元/股,对应的发行市盈率为36.75倍。此发行市盈率高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同行业最近一个月静态平均市盈率18.18倍,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2021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平均静态市盈率51.61倍。而该市盈率在已公布发行价6只新股中为最高。
      对于本次已公布的发行价,上述两只新股均在上市公告中提醒投资者要关注投资风险,审慎研判发行定价的合理性。中重科技提示投资者,应认真研读招股书和公告文件,深入分析公司基本面与合理投资价值,理性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并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投资经验,独立做出是否参与本次新股申购的决定。同时,应充分关注市场化定价蕴含的各项风险因素,监管机构、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均无法保证股票上市后的股价表现,不排除出现跌破发行价的可能。
      3月28日,在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周山西行暨启航·改制上市实务专题培训现场,上交所北方市场服务中心资深经理蔡捷介绍,全面注册制下,主板目前虽然有着更加包容、更加多元化的上市标准,但并不意味着审核尺度放松,而是“放管结合”,尽量保证上市企业是优质企业。
      
    B 主板打新迎来新规则
      随着主板新股申购开启,近日,多家券商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主板注册制落地后打新规则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并提醒投资者注意打新相关风险。综合多家券商对投资者的提示不难发现,相较于核准制,全面注册制下,除定价方式的变化外,主板打新规则还有多个变化值得注意。
      网上申购时,每一申购单位的新股数量由此前的1000股调整为500股,对应市值要求也调整为5000元。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交易软件会自动匹配可申购市值,投资者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调整。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注册制新股申购,投资者仍需满足T-2日前20个交易日的日均持仓市值在1万元以上”,这一规则并未改变。
      与此同时,投资者有且只有一次有效申购机会。根据规定
    ,无论使用多账户同时申购一只新股,还是单一账户多次申购同一新股,均为第一笔申购有效,其余申购无效。
      另外,新股上市,股票简称新增特殊标识。主板注册制新股,上市次日至第五个交易日,将在简称前加“C”标识。此外,主板注册制新股上市首日的简称前加标识“N”,这一规则与此前一致。
      最受关注的变化是,新股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此后设置10%的涨跌幅限制。此前的核准制下,主板新股前五日有涨跌幅限制(涨幅限制为44%,跌幅限制为36%),注册制实施后,与科创板、创业板一样,前五日不设涨跌幅限制。第六个交易日开始,恢复每日10%的涨跌幅限制。对此,业内人士分析,主板新股上市首日的波动会更加剧烈,上市初期或将不再有多个连板现象出现。
      在中信证券相关人士看来,根据交易规则,核准制下的新股上市后,每日涨跌幅均有限制,所以总会看到连板、等着开板的情形。而全面注册制下,主板注册制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将不设涨跌幅限制,第6个交易日起,日涨跌幅限制继续保持10%不变。这也意味着,连板将不复存在。考虑到新股上市后股价波动较大,上述人士建议投资者在上市首日起,就及时关注股价变化,以免错过操作时间。
      此外,投资者打新申购并且“中签”后,还要在账户里留存足够的钱以方便缴款。如果“中签”但没有缴款,就会视为放弃认购。而放弃认购要付出的代价是,投资者连续12个月内累计出现3次中签(包括新股、新债)但未足额缴纳认购资金情形的,将被列入限制申购名单,自其最近一次放弃认购次日起的180日(含次日)内不得参与网上新股、新债申购。
      C 券商APP整改进行时
      按照相关发行安排,申购结束后,新股将正式进入上市阶段,相关人士预测,首只注册制下主板新股最快将于4月初挂牌上市,首批主板新股将在4月中上旬密集出现。
      此前的核准制下,主板上市公司并没有过上市首日破发的案例,打到新股就是“躺赚”。如今,可以确定的是,全面注册制之下,“打新”不再是无风险套利的投资,未来主板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情况可能会陆续出现。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71只主板上市新股,上市首日无一破发,上市后,平均收获4个“一”字涨停板,平均单签盈利1.23万元。但从注册制在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的试点结果来看,首日破发的案例并不少见,2022年A股新挂牌上市公司中,共有121家企业上市首日破发,均为科创板、创业板及北交所个股。
      不过,今年以来,新股市场火热,打新赚钱效应整体可观。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共有61只新股顺利登陆A股,除涛涛车业、宏源药业两只主板新股和北交所的4只新股出现破发以外,其余55只新股上市首日,收盘均无一破发。
      面对新股发行节奏密集,监管层也多措并举“保驾护航”投资者权益,尤其是规范“打新”行为。3月24日,中证协就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APP“一键打新”功能的通知》,对券商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完善风险信息提示。要求证券公司向投资者充分揭示网上申购风险、增加风险提示频次、优化资金冻结告知程序、以书面形式订立开通“预约申购”协议。二是优化APP选择功能设置。赋予投资者在申购数量、取消申购资金预冻结、取消预约申购指令等方面充分的选择权。三是细化新股申购页面提示。健全新股基本面介绍,确保投资者切实、全面了解拟申购新股的相关情况。
      中证协表示,在当前全面实行注册制的背景下,股票发行定价更为市场化,证券公司在提供新股申购服务时,加强风险提示、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尤为重要。中证协进一步要求,券商应当按照上述要求于4月10日前完成APP“一键打新”功能规范工作,并通过协会数据报送系统报送完成情况。协会将组织抽查,并对未完成公司予以处理。
      在业内人士看来,投资者也需主动树立风险意识,打新策略要从“逢新必打”向“优选个股”转变,既要对打新规则充分认识,还要对新上市企业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注意个股估值与成长是否相匹配,对于不看好的新股,千万不要再“闭眼打新”。

    山西晚报记者 张珍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28期

    • 第2023-03-27期

    • 第2023-03-24期

    • 第2023-03-23期

    • 第2023-03-22期

    • 第2023-03-21期

    • 第2023-03-20期

    • 第2023-03-17期

    • 第2023-03-16期

    • 第2023-03-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