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让高尚在人世间永存。4月1日,太原市第十二个遗体器官捐献纪念日活动在天龙山仙居园举行。本次活动由太原市红十字会、太原市民政局、山西晚报社、太原市仙居园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承办。捐献者家属、医学生代表和志愿者等100余人聚集纪念碑前,共同向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献上鲜花,表达深切怀念,致以崇高的敬意。这也是太原市遗体捐献纪念碑经山西晚报报道发起并参与建立的第十四个年头。
当日上午9时30分许,活动正式拉开序幕。百余人在纪念碑前手举鲜花,共同向捐献者鞠躬致敬。“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在红十字志愿者的诗歌朗诵和手语表演中,来自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的医学生庄严宣誓,感悟敬畏生命,勇担救死扶伤使命。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山西省中医学校副校长谭飞代表接收单位讲话时指出,遗体捐献者留下的不仅是一具可供医学科研、教学所用的“大体老师”,更是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对医学生最生动的医学伦理教育,广大医学生将让爱和奉献薪火相传。活动结束后,全体医学生、志愿者家属以及其他参加人员向遗体捐献纪念碑献上鲜花,缅怀追思,致敬大爱。
太原市红十字会多年来持续开展遗体器官捐献工作,遗体捐献主要用于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器官捐献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挽救生命。太原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姚晓蓉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是挽救垂危生命、推动医学发展、弘扬人间大爱、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尚事业,对保护人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太原市遗体(角膜)捐献登记志愿者1392人,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21645人;遗体捐献累计实现316例;角膜捐献实现157例,共计311枚角膜,帮助180人恢复光明;器官捐献实现166例,共计捐献各类人体器官476个,挽救了470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公益奉献的认同和理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行列,其中不少是夫妻共同登记或者是父母影响子女、子女带动长辈登记。随着捐献登记志愿者不断增加,奉献精神也逐渐融入太原文化基因里。“在(生命的)最后,还想给社会留点什么,再给社会做点贡献。”这是咨询、登记遗体捐献的来访老人常说的话。“作为亲人,我们为有这样一位崇尚科学、心怀大爱的家人感到骄傲与自豪。”捐献者家属代表康女士讲道。这份理解和支持,让生命以奉献的形式延续,让文明以家风的方式传承。
太原市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做好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咨询、登记服务、缅怀激励、人道救助等工作,共同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希望有更多的民众了解、接受并支持这项爱心事业,传承奉献精神,传播生命之美。
山西晚报记者 柴旭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