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子夜

老伴儿的家国情

  我的老伴儿生在太行山革命老区,长在部队大院里,后到东北生活。1972年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随父母从冰城哈尔滨来到地处晋南的国营红山机械厂。我能和她结为伴侣,是我一生的幸福。
  1978年,我这个农村娃从晋北的一所中专分配到红山机械厂。当时,别的姑娘并不看好我,可老伴儿相中了我。记得我俩谈恋爱时,别人在花前月下海誓山盟设计加速小家庭的“现代化”时,她给我们设计的是“先做人,后从事;重德性,淡名利”的人生追求。在结婚提干双喜临门后,她将“要想群众喜欢,领导首先清廉”的话对我唠叨个没完。我由副职转为正职后,她的枕边风越吹越猛,重德性、淡名利的话常在我耳边响起。
  平常的唠嗑中,我有意试探过她:“咱们结婚这么多年了,风里来雨里去,到如今咱们还过着清贫的日子,你不怨我吗?”每到这时,她就语重心长地开导我:“我看重的是你这个人的人品,钱人见人爱,但要看看这钱是不是该属于你?不是你的,要那又有何用?”她那满含人情味和哲理的话语,让我受益匪浅。后来,我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一篇小小说《廉妻》,还在杂志上发表了。
  从年轻到暮年,老伴儿经常对我和她的兄弟姐妹们讲,有房子住,才是真正的家。房子是由梁柱檩等材料建成的,而家是由父亲、母亲和孩子们组成的。当梁和柱撑起了房子后,其他的材料就得把房子抱得紧紧的,房子才会经得起风吹雨打;当父母撑起家后,子女们就得把这个家,用真情拥抱得更紧,家才能经得起天灾人祸的考验。所谓梁和柱,它们的本性决定了其一生在负重,为其他材料顶起一片天;所谓父和母,他们的本性也同样决定了在他们的一生里,要为子女们付出自己的一切。这就叫责任。可当房子的其他材料或家里的兄弟姐妹,遇到不测和需要付出的时候,挺身而出的肯定是举足轻重的材料和排在最前头的兄弟姐妹。这就是檩与椽,哥和弟的区别。这又是一种责任。
  老伴儿还经常叮嘱儿孙辈:“这是曾经支援雁门关伏击战的你们的爷爷奶奶,和曾经给太行山上打小日本的八路军送公粮的、做军鞋的你们的外公外婆传下来的,你们一定要传下去呀!”这是我家一代传一代的奋斗动力。
  记得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回,看着妈妈把腿脚不便的王奶奶扶到楼上的家后,哼着小曲儿回来,她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帮助同学。“当我每次做了好事后,和妈妈一样,我可高兴呢!”这是当时我从女儿日记里读到的。后来女儿上初中时把攒的零花钱捐给南方灾区,县电视台的记者问她为啥要这样做,她自豪地回答:“因为我妈妈说了,‘爱祖国,就是在爱我们的家呀!’”之后,品学兼优的女儿在读大学时就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我的老伴儿像亲女儿似的给婆婆穿衣端饭、擦洗身子、一口一口喂饭的孝道散事,在小区里传为佳话。“百善孝为先”成了我家的优良家风,“家和万事兴”“清白做人,诚实守信”“洁身自好,和待乡邻”“尊老爱幼,宽容博爱”的家规家训,也在我家逐渐形成。
  靠党吃饭,是老伴儿2006年退休后不离口的幸福歌。有一回,我陪老伴儿跳完一曲广场舞休息时,见别的同龄人互相攀比起来,我也参加进去,结果比着比着就有些失落。老伴儿却得意地说:“你看咱们每月领着养老金,看病有医保,想玩儿有地方玩儿,多好呀!我就觉得我活得特别幸福。”老伴儿与我牵手跳一曲,就把她的精神气儿传给了我和那些老人。
  “生在中国,我骄傲!”这是老伴儿最爱讲的一句话。家人相爱,朋友互帮,团体协作,为祖国的繁荣、城市的建设和社区的祥和贡献力量,更是老伴儿的生活理念。老伴儿的这种家国情怀,是从她内心里生出来的,让她越活越精彩。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一家人幸福无比。

□牛润科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31期

  • 第2023-03-30期

  • 第2023-03-29期

  • 第2023-03-28期

  • 第2023-03-27期

  • 第2023-03-24期

  • 第2023-03-23期

  • 第2023-03-22期

  • 第2023-03-21期

  • 第2023-03-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