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高校学科专业改革方案出台 教育部有详解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改革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提出了哪些具体举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就《改革方案》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改革方案》出台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高等教育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及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高低,首先体现在学科专业的结构和质量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科专业设置工作,强调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深入推进,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6.6万个,较2012年新增1.7万个,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每年调整幅度将近5%,专业动态调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推进了一场数量足够多、力度足够大、频度足够高的专业结构改革。
  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6%,进入了普及化深入发展的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必须推动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是开展有组织培养、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四梁八柱。面向普及化背景下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完善质量保障机制,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要求,把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与培养一流人才方阵、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并结合落实国务院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的决策部署,从学科专业体系改革进一步落到完善学科专业设置管理机制上,研制了《改革方案》。
  在总体思路上有哪些考虑?
  《改革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强调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引导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提出了三条原则。
  一是服务国家发展,强调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建好建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
  二是突出优势特色,强调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做强优势学科专业,做优特色学科专业,形成一大批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和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三是强化协同联动,强调教育系统与行业部门协同联动,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
  《改革方案》提出了哪些目标?
  《改革方案》明确了到2025年的相对量化的近期目标和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
  近期目标上,重点围绕形成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实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进一步提高。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建成一批专业特色学院。
  远景目标上,通过深入推进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协调,特色更加彰显,优化调整机制更加完善,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有力支撑建设一流人才方阵、构建一流大学体系,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具体举措有哪些?
  《改革方案》针对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三大主体,围绕学校、省级、国家三个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改革措施。
  学校层面要加强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和基础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学科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机制。
  省级层面要加强学科专业设置统筹,严格学科专业检查评价,开展人才需求和使用情况评价。
  国家层面要切实发挥学科专业目录指导作用,完善学科专业管理制度,加强学科专业标准建设和应用,强化示范引领,实施“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加强专业学院建设,健全学科专业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机制。

据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4-10期

  • 第2023-04-07期

  • 第2023-04-06期

  • 第2023-04-04期

  • 第2023-04-03期

  • 第2023-03-31期

  • 第2023-03-30期

  • 第2023-03-29期

  • 第2023-03-28期

  • 第2023-03-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