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物志

山西农业大学大二学生王泰龙:

助力家乡发展 收获的“第一桶金”都捐了出去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拍摄:李婷  制作:张婷

  •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学生王泰龙,收到了来自家乡山东省博兴县红十字会与博兴县锦秋街道颁发的爱心证书与捐赠证书。王泰龙在2022年疫情返乡居家学习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助力家乡产业发展,并向博兴县红十字会以及湾头村捐赠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桶金”1万余元。证书是感谢和表彰王泰龙的这一感人事迹。4月17日,山西晚报记者通过电话连线,采访了王泰龙。
      王泰龙,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大二学生。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王泰龙居家学习。其间,他发现家乡的非遗草柳编(用茅草、麦秆、玉米皮、柳条等编制而成的工艺品)产品出现严重滞销现象。
      王泰龙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他的家乡在山东省博兴县湾头村,从他记事起,便知道家家户户的村民都会编草柳,“也许是因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技艺,村民的手都很巧,可以把一根根很普通的草柳编织成水果篮、摇椅、草鞋等各种有用的生活日用品,这也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可是疫情期间,我却发现家家户户的草柳编制品成堆地放在墙角,出现了严重滞销。”王泰龙说。
      为了帮助村民,王泰龙利用课余时间多次走访博兴草柳编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行业内的优秀企业。“我找到了真正原因,湾头村草柳编市场同质化严重,再加上村中的手工艺人都是单枪作战,形成不了规模,也不正规,最终会被市场淘汰。所以,我要创业,我要办公司,把村民都聚起来,只有规模生产,创出品牌,才能找到出路!”王泰龙说。
      经过近一年的准备,2023年3月,王泰龙注册成立了山东时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所销售的草柳编产品均来自博兴县各个村镇,他还专门吸纳当地困难户就业。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村民的技术水平,他还组织大家一起参加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二届全省乡村振兴技艺职业技能竞赛草柳编(山东手造)大赛,并以短视频直播的形式推行网络电商。经过一个多月的推广、宣传,联系确立了外销公司6家,累计实现12万次播放量。
      与此同时,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在王泰龙与公司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累计实现订购大小件草柳编制品近6000件,销售盈利额达到30万余元,大大缓解了当地草柳编制品的滞销问题。
      王泰龙仔细算了一下,除去各种成本及员工工资,第一个月他就赚得利润1万余元。王泰龙当即为湾头村16户较为困难的村民捐出4800元,剩下的6000元钱则捐赠给博兴县红十字会。他的这一举动,不仅感动了当地村民,就连当地的乡村振兴局、团县委、县红十字会、街道办等多个单位也纷纷向王泰龙所在的山西农业大学致谢表彰。
      面对村民的感谢和家乡寄来的各种表彰证书,王泰龙说,这只是他为家乡尽的一份绵薄之力,助力家乡非遗草柳编产业发展一直是他的梦想,如今想要实现这个梦想的欲望愈发强烈,他会为之一直努力。
      记者手记
      他们是了不起的00后
      00后,在许多人眼中,还是稚气未脱的孩子,需要大人的呵护与温暖。然而,此次采访过程中,我却看到了他们更加闪亮的品质,那就是:青春阳光、自信向上,拼搏进取,担当作为。
      捐赠自己创业“第一桶金”的王泰龙,不仅有眼光、有想法,还有一颗炽热的心。
      朱子文,三代项目负责人中唯一的女孩子,早在高中时期,她便立志要报考军工大学,用一技之长,为祖国添砖加瓦;第二代项目负责人胡通达,面对风投机构融资500万元打包团队与核心专利但要求转做娱乐市场的诱惑最终选择拒绝,他告诉我,核心就是初心,而初心就是立志报国,所以,初心不能卖……
      他们,是了不起的00后!他们,未来可期!

    本版采写、摄影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 实习生 闫瑞瑶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4-19期

    • 第2023-04-18期

    • 第2023-04-17期

    • 第2023-04-14期

    • 第2023-04-13期

    • 第2023-04-12期

    • 第2023-04-11期

    • 第2023-04-10期

    • 第2023-04-07期

    • 第2023-04-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