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同天镇县张西河乡,有一个以桥为名的村庄——大桥村,村民石先生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古桥在清乾隆时期修撰的《天镇县志》有记载,至于是先有桥后有村,还是先有村后有桥,村民们也说不清。这座桥,就是当地妇孺皆知的双成桥(又称便行桥)。
据记载,双成桥始建于明代,于1667年(清康熙)重建、1760年(清乾隆)再修,几经山洪损毁,最后在1829年(清道光)由本县水桶寺村富户曹弼(人称曹百万、曹善人)出巨资聘请精湛工匠重修,迄今风雨近二百年,是大同罕见的石桥。
4月18日,大桥村村民石先生陪同山西晚报记者察看了双成桥。只见古桥以青石为基,砖石层层砌筑,桥面以石板铺就并由铸铁构件相连,桥栏以青石为柱,柱头上雕刻有21对相望的小石狮,惟妙惟肖,甚是可爱;护栏石上雕刻着牡丹、梅花、双鱼等图案,放眼望去,整座石桥掩映在春晖与杏花之间,显得古朴厚重,不同凡响。大桥长32米、宽5.2米,砖石单拱结构,呈东西方向横跨在约50米宽的南北冲沟上,是清代及民国时期东去京张、西达大同的必经之路。
由于年久失修、人为损毁等原因,双成桥存在桥面护栏石缺失、桥基周边水土流失、垃圾围桥环境脏乱等问题,尤为严重的是桥洞壁上出现大面积开裂,有的裂缝有两三指宽。村民张姓老者说,村里曾向乡政府、县政府反映过古桥保护及修缮的问题,希望县里依托古桥发展旅游项目,既让古桥得到保护性开发,又能增加村民收入,进而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天镇县文旅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大桥村的双成桥已被列入天镇县文物保护单位。对天镇而言,如何让这座百年古桥焕发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和发掘好这一罕见的历史文化遗存,发展旅游项目留住乡情乡愁,是一道重要课题。
山西晚报记者 钟清 摄影报道
1.始建于明代的双成桥历经沧桑,桥洞壁上出现大面积开裂,有的裂缝有两三指宽。
2.牧羊人和羊群通过双成桥,桥面以石板铺就,古朴厚重,不同凡响。
3.桥栏以青石为柱,柱头上雕刻有21对相望的小石狮,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小石狮出现破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