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所大学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话题日前登上微博热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再过两个月,就是高考季,不少高考学子考虑起志愿的填报,而一些大学生也在担心自己的就业前景。4月23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高校撤销专业并不仅仅这一个
实际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撤销在几年前就上过热搜,上百所大学撤销了这个专业。山西晚报记者查询发现:2022年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院校,不乏一些知名度较高的院校,这些学校包括北京工商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河北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长江大学等。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撤销该专业的院校数量高居榜首,2016年至2022年这7年间,有116所高校撤销了此专业。
按照高校公布的培养方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机构的办公和管理岗位工作,在文教、体育、卫生、社区、老年事业、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工作。“没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很难取得优势。”一位毕业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现在转行做销售的毕业生说道。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虽然会学习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内容,但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会直接要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专业的学生,很少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纳入招聘范围,而且很多科目更适合研究生阶段去深入学习,本科生确实有些难搞懂。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本年度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41个,新增审批专业176个,撤销专业925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62个,21种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2022年撤销本科专业名单中,共有333所高校撤销本科专业。其中广西师范大学撤销了18个本科专业,是本年度撤销专业最多的高校。其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撤销13个专业。湖北恩施学院、青岛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撤销了11个专业。
从撤销专业角度来看,撤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高校有27所,成为高校撤销数量最多的专业。其次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共有23所高校撤销。
招生或就业都可能导致专业撤销
每年年初,教育部都会公布新增专业和被撤销专业名单。大学撤销或者新增一个专业,一般都是什么原因?
一位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介绍,撤销或者新增专业,一般都跟招生或者就业有关系。其实一个专业撤销,原因是很复杂的,有的是学校课程设置或其他环节设置不合理,有的是专业老师的原因,最终导致招生和就业不理想,而被撤销。
他解释,并不是说专业被撤销,一定跟就业前景不好相关,也可能是因为大学自己发展的需要,调整了专业设置,想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优势专业。也有些专业,当时很热,但现在就业不理想了,也会主动撤销。另外,有的大学的专业被撤销,其实只是换了个名字,做了微调。其实,专业冷热都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在不断变化的。比如之前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法学和会计等,热度都很高,但现在则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开始火起来。
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实际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20年前还是高校争相开设的热门专业。仅2000年至2001年,开设院校就从57所翻番至130余所。2000年前后,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高光时刻”。此专业之所以如此火热,和时代发展需求、政策转向等紧密相连。
随着社会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高光。社会层面对该专业的岗位需求越来越少,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工作,在教育部以往公布的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名单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曾榜上有名。
今年3月,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此次发布的《改革方案》涉及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高校撤销专业条件等多方面重磅内容,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一度也曾登上热搜。
《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进一步提高。此外,《改革方案》还明确,加强学科专业存量调整,完善退出机制。对高校连续5年未招生的专业予以撤销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方案》提出“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未来新设的学科专业将聚焦哪些领域?对此,《改革方案》指出,未来要突出优势特色。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做强优势学科专业,形成人才培养高地;做优特色学科专业,实现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同时,要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建成一批专业特色学院。
《改革方案》强调,要建强数理化生等基础理科学科专业,适度扩大天文学等紧缺理科学科专业布局。同时,还要深化新工科建设。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主动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围绕“新的工科专业,工科专业的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深化新工科建设,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改革方案》还特别提出“加强新医科建设”。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落实“大健康”理念,加快构建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学科专业体系。聚焦理念内容、方法技术、标准评价等,全方位改造升级现有医学专业。
报什么专业需提前考虑不跟风
很多同学和家长担心,那今后填报专业该怎么选?山西晚报记者结合多位老师的意见后总结为,首先,不要盲目跟风。其次,尽量不要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才去考虑选取专业这个问题,至少在平时就要提前清晰以下这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方面是个人因素,高中时期是否明确自己擅长的科目方向,自己对未来职业规划发展方向是否清晰,是否有综合考虑个人性格特征、学习兴趣等。还有一方面就是招生因素,从自身条件出发,规避专业招生的特殊需求,全面了解各高校各专业的办学实力与培养方向。无论选择什么专业,都要尽可能了解该专业招生要求、培养方向、就业规划、个人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后,再做决定,切记不要盲目跟风。
而对于这些新增和撤销专业,高校老师表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有些行业不行了,会导致人才过剩,招生就业就不好。另外专业撤销是连续的,会持续好几年,趋势一旦形成,短期内很难改变。
而今年高三学生是不是可以依据这些名单,来填报志愿呢?大学招生老师都说,像这种上百个学校都纷纷撤销的专业,对今年高三考生选择专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如果不是特别喜欢,考生还是慎重选择这些大规模被裁撤的专业。
山西晚报记者 杨晶 实习生 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