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健康

糖网:眼里“甜”出来的致盲病!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20-79岁)达到了1.409亿,相当于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较为常见,破坏性强,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与热点。
  对此,山西白求恩医院眼科护士长邵瑛提醒:“一旦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
  来势汹汹的糖网
  邵瑛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简称“糖网”),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疾病。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继白内障、青光眼之后我国第三大致盲性眼病,属于名副其实的“光明杀手”。
  糖尿病为什么会影响视力呢?邵瑛解释,这是因为视网膜作为眼睛感受光线图像刺激的组织,功能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视网膜上分布着丰富的视细胞和微血管,视细胞负责感光,微血管负责给视细胞提供营养。当视网膜的微血管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会变得脆弱,就像有裂缝的水管,容易渗漏、出血,长时间缺血导致视细胞营养不足,最终细胞死亡,视网膜结构破坏,视功能受损。
  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并发糖网
  很多糖尿病患者担心,自己已经患病,是不是一定会并发糖网?答案是否定的,邵瑛介绍,一般情况下,确诊为糖尿病后,病程5年以下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不足30%;6-10年者30-50%;11-15年者50-70%左右;15年以上者大于70%。此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的控制情况也密切相关,凡血糖控制良好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低,病变程度亦轻;控制不良者则相反。
  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六期。前三期为增殖前期,也是控制预防的关键时期,后三期为增殖期,会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玻璃体的反复出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造成视功能严重障碍,甚至失明。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通常没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以下症状:飞蚊症,视野模糊、复视,视野中有阴影或空白区域,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病,早期无明显不适症状,容易贻误诊断。很多出现了典型糖尿病症状才来就诊的患者,其实早已发病多年,因此一旦确诊糖尿病,即应警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要控制糖网的发展,邵瑛建议,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糖尿病患者最基础的戒烟限酒,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同时,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这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础,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还有就是建议大家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邵瑛说,要早发现、早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重要的措施就是规律进行眼底检查,“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而最重要的,就是要正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旦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定要遵医嘱,早诊断、早治疗。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4-24期

  • 第2023-04-21期

  • 第2023-04-20期

  • 第2023-04-19期

  • 第2023-04-18期

  • 第2023-04-17期

  • 第2023-04-14期

  • 第2023-04-13期

  • 第2023-04-12期

  • 第2023-04-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