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奶奶,早上好啊!今天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
“好好好!小陈放心,有你这么细心地照顾,我这都挺好的。”
“那就好,今天天气挺好的,等一会儿您吃完早饭,我陪您出去散散步吧!”
……
清徐县黑城营村92岁高龄的郭左桃,是陈慧芳服务了近一年的老人。
与老人聊天的过程中,陈慧芳先是拿出随身携带的血压仪,为郭奶奶量血压。看到仪器上的数值均保持正常后,陈慧芳又为老人做了10分钟的肩颈按摩。按摩结束后,她走进厨房,开始为郭奶奶准备早餐。
陈慧芳,今年36岁,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大学毕业的她选择从事家政、养老这个行业。“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姥爷病了,我在医院陪护的时候,认识了隔壁床的护工大姐,我就跟着大姐学了很多护理知识。我在大姐的帮助和指导下照顾姥爷,姥爷居然比预期的时间提早康复了,我当时真的很开心,还挺有成就感的。”陈慧芳说。
也正是因为那次与护工大姐的聊天,陈慧芳对家政服务业以及家政服务员这个职业有了初步了解,家政服务业也成为陈慧芳对未来职业规划的重要方向。2013年大学毕业后,陈慧芳便选择以孵化家政、养老小微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山西家福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
至2015年,短短几年时间,陈慧芳靠着熟练专业的技能和耐心体贴的服务,不仅获得很多服务对象的认可,同时,她还总结出了家政行业不同业态的服务模式,并从中发现了家政行业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家政行业门槛低,以前从事这一行业的大部分是农民工或者农村妇女,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无技术无学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家政以及养老服务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没有经过培训的家政劳动力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陈慧芳认为,家政、养老是一项朝阳产业,它需要更多的有现代服务理念的企业来满足市场,并且从事家政、养老的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观念也需要改变。
2018年,陈慧芳结合自己的经验,向公司递交了《规范家政服务行业标准,提升家政服务人员职业理念》项目规划书,同年8月,陈慧芳被公司正式聘任为太原市家政、养老小微企业孵化基地的项目负责人。5年时间内,陈慧芳将传统的家政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为3000多名大学生、退伍军人、贫困农民开展家政专业创业就业培训。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家政服务人员工作的灵活性与便捷性,她还自发组织1000余名家政姐妹学习手机APP接单,不仅为约2000户年轻家庭提供了科学及时的服务,也大大提高了家政姐妹的服务技能与素养。
“我一直都有一个心愿,希望可以通过努力拥有一家自己的养老机构,让更多老年人、残疾人可以老有所依、残有所托。同时,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更多地培训及培养职业道德良好、专业水平高的养老护理员,让老年人可以享受更好的养老服务。”陈慧芳说。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